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907889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编制人:安监部长:生技部长:监控主任: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理:董事长: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四月三日目 录一、总则(3)(一)编制目的(3)(二)编制依据(3)(三)工作原则(3)(四)重大危险源灾害事件(3)(五)适用范围(4)二、基本情况(4)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4)(一) 危险源检测前的准备(4)(二) 危险源检测(5)(三)评估(8)(四)监控措施计划的制订(11)(五)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措施计划的更新(12)总 则(一)编制目的为及时有效预防和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重大危

2、险源灾害事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快速、科学、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件应对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条例,制定本预案。(三)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有效应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调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四)重大危险源灾害事件重大危险源灾害事件是指突然

3、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煤矿生产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主要包括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水灾、火灾,冲击地压、运输提升、机电灾害,建筑工程、公共场所、企业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等,重大交通事故等。(五)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发生的重大危险源事件。二、基本情况 阳城县阳泰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我县24座矿井,整合后保留12座矿井,总产能达930万吨/年,集团现有干部职工8277名,资产总额55.56亿元,井田面积80.08平方公里,

4、资源储量72431万吨,占我县煤炭总产量37.6%,为我县最大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兴煤、科技兴安”的发展战略,采用先进的综采综掘设备,全面完成“六大系统”建设,继续推进瓦斯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在竹林山煤业安装使用千米钻机、南非瓦斯抑爆装置、井下索车运输等先进技术基础上,武甲、小西、义城、屯城煤业推广使用千米钻机,集团高瓦斯矿井全面推广使用南非瓦斯抑爆装置,不断加大安全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夯实煤矿基层基础建设,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三、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一) 危险源检测前的准备(1)集团组建危险源检测、评估工作组。组长:成安太组员:集团安监部、生产技术部全体人员(

5、2)所属煤矿组建危险源检测、评估工作组。组长:所属煤矿主要领导或主管工程师担任。组员:各矿技术人员和各工种熟悉生产工艺的现场操作人员。(二) 危险源检测(1) 危险源检测的原则危险源检测的充分性、时效性;工作场所和所辖区域存在的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关方抱怨;曾发生过事故的作业活动。(2) 危险源检测范围遵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原则,包括井上、下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有活动及设施;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检测;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检测;退役、报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检测;化学物质的危险源检测;工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检测;外

6、部提供产品、服务中现场的危险源检测;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的危险源检测;外来设备进入作业现场的危险源检测等;(3) 检测范围的划分方法、按作业场所划分井下:生产单位按采、掘工作面来划分,辅助单位按工作场所的性质或班组进行划分。如:可分为大巷、采区巷道、采掘工作面、综采安装(拆除)工作面等。井上:生产场地按车间划分,后勤部门按工作场所的性质或区域划分。如:可分为车间、仓库、各类厂房、办公楼、食堂、宿舍、澡堂、锅炉房、空压机房、变电站、风机房、矿灯自救器房等。、按作业的工艺(工序)活动划分采煤工作面按采煤工序划分:可分为采、装、运、支、回等;其它作业按规程确定的工艺(工序)划分。、按岗位作业活动的信

7、息划分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及工作时间等情况;通常或偶尔执行任务的人员;本岗位使用的设备或工具;为完成本岗位工作制定的书面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本岗位人员接受培训情况;本岗位过去所发生的违章情况;本岗位过去所发生的事故情况。、按作业活动的三种时态划分过去: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身伤害事故;现在: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将来:未来发生变化的作业活动,未来系统或设备发生改进、报废、退役等活动时产生的安全控制状态。、按作业活动的三种状态划分正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备等按照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如皮带机的运输,采煤机割煤等;异常:作业活动、系统或设

8、备周期性或临时性工作的状态,如设备开启、停止、检修等;紧急情况:发生火灾、冒顶、透水、爆炸、人员伤亡等状态或发生的临界状态。如井下瓦斯严重超标达到爆炸极限,发生冒顶事故等。、按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划分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超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邦、透水、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矽肺病、其他职业病等。(4) 危险源检测方法各部门在进行危险源检测时,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a)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分析以及与操作人员的交谈、询问、发现存在的危险源;b)利用内外部信息:查阅本部门的事故、职业病

9、的记录或从有关类似工作性质的部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检测出危险源;c)安全检查表: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者共同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编制成安全检查表,对部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检测出危险源;d)座谈:召集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区队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用于生产活动的危险源分析。(三)评估(1) 评估方法:采用专家经验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确定出风险级别。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D =L E C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E、暴

10、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D、风险值L、E、C各值的取法,D值对危险程度的划分各见表14。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0.50.20.1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1063210.5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1004015731大灾难,10及10人以上死亡灾难,3-9人死亡非常严重,1-2人死亡严重,重伤重大,轻伤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健康

11、安全要求表4 危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160320701602070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显著危险,需要整改一般危险,需要注意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2345当D70时为重大危险源(2) 确定重大风险的原则违反法律法规;曾多次发生过事故的风险;相关方非常关注的风险;直接观察到已经很危险;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后确定的3级以上属矿级重大危险源。各单位针对作业场所内的危险源识别情况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表,对本单位重点控制的风险填写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确定本单位重大风险的原则: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经验观察可直接确定的;曾发生过事故但措施不能有效

12、控制的;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后确定的D级以上危险源。安检科根据各单位辨识的评价结果,进行整理汇总,最终确定风险等级,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表,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下发。(四)监控措施计划的制订(1) 监控措施措施应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消除风险。其次是努力降低风险。(2) 各单位对不同级别的风险(D级以上),应制订相应的监控措施措施,体现在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应急计划等文件中。(3) 对矿级重大危险源因素,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执行。(五)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措施计划的更新(1) 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措施计划定期由安监站组织对危险源辨识评估和监控措施计划进行评价,对不适应实际需要的评估结果或控制计划进行修改。(2) 当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本矿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本矿职业活动发生变化;管理评审、内外审的要求;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相关方的观点;研开、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作业地点变更或风险发生变化时;其它情况需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