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88434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组员汤晨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情绪问题探究报告组长:袁晶、陈晓东、成员:汤晨雨、张宇婷指引教师:汪惠君一、 调查背景目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步,学生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情绪问题变为青春期的我们一大重要的影响,而然,诸多人都不觉得然。二、 调查目的让我们中学生一族挣脱情绪问题的烦恼,找到为什么会发生情绪问题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情绪问题,找到有利情绪的养成习惯的措施。三、 调查时间11月15日12月2日四、 调核对象中学生,卫生教师,心理医生(如果有条件的话)五、 调查措施资料记录法,文献法等六、 活动筹划表(1)查找有关资料,拟定调查范畴,准备(2)进行调查(3)整顿资料,找到解决措施(4)撰写报告(5)

2、准备宣传筹划七、 组内成员工作任务分派表组内成员工作任务分派表袁晶负责安排调查筹划,整顿数据,进行调查陈晓东负责查找资料,撰写报告汤晨雨负责查找资料,辅助调查张宇婷负责询问、调查同窗喜欢用如何的方式倾听我们的宣传六、 调查成果及分析一、调查前的状况现代中学生的情绪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而又往往被忽视的问题,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甚至直接影响到健康的状况和成绩的好坏。目前,“郁闷”这一词汇在大学生中颇为流行。然而,近来“郁闷”在中学生的随笔中也屡屡浮现,于是找学生谈心发现“郁闷”更是她们的口头禅。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某些思考。究竟导致中学生这一情绪的因素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所谓词汇

3、贫乏所致吗?不,我觉得这是一种心理问题,真的很对我们有影响。资料:情绪和情绪的作用所谓情绪,是指个人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广义地说,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或人接触客观事物后产生的体验。情绪活动有一种神奇力量,它可以使人精神焕发、信心倍增,增倍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也可以使人精神沮丧、萎靡不振、减少学习和生活的效能;可以使人头脑苏醒、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也可以使人一时失去理智,做出懊悔莫及的蠢事来;可以使你常常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人容安详地为人处事,也可以使人长期处在紧张、恐惊的心理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显然,这是由两种不同的情绪健全情绪或不良情绪而导致的。有时候情绪具有

4、动机作用,它能直接促动个体的行为活动。这种行为我们称为情绪性行为。以恐惊为例,它既是情绪,也是动机。恐惊状态下的情绪性行为,也许是逃逸,也也许是袭击。显然,中学生情绪的健全与否,关系到她们的待业与否有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和符合社会规定。二、调查成果通过询问有几次情绪低落的状况,我们得出了令人头痛的答案,没有此经历的人、有3次一下的人,一共有全班的57.9,而单单是有过3次以上的人就有42.1,本次调查是全班57人参与。这样的答案足够让人吃惊的了,那班上岂不是每天均有一大堆人“郁闷”?三、找到因素我们此后展开了对发生情绪不良的因素寻找与调查,我们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成果。中学学生存在的重要心理问题有如

5、下几种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剧烈,父母的盼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剧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紧张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教师、父母的责怪和同窗的冷眼,以致产生焦急感,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学生当中更为突出。我在课外心里征询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倾诉“想到来自四周八方的压力,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挣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觉得我学习是努力的,但期中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尚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

6、好,我无脸见教师和家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体现为焦急、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和同窗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教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解决与同窗、教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我在课外心里征询活动中有学生倾诉:“我真不懂得如何与人建立好人际关系”。某些学生的平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音乐”,封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视了人际关系,以致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

7、多交谈”,“我总加入不进同窗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十分孤单、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急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窗搞僵关系。 3、自信心局限性。由于家长、教师(重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盼望值过高,体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陷看多长处看少,拿家长和有些教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干成才”,悲观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但愿了”于是灰心丧气,“前程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特别是

8、高中学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在我的课外心里征询活动中约占15%,“总是想看到她”“我总想和她在一起”“我和她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教师”,由此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同步,我们觉得,导致心里不良问题因素的因素也有教育者的失误: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摸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乐意遵守“老一套”,不乐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觉得“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

9、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道、授业、解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事实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淘气”,“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短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挖苦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状况浮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她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看待;学生中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对抗,但悲观的对抗是明显但是的了。 学生但愿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互相理解,互相安慰。如果不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

10、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对的理解和结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浮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觉得“差”的现象,这事实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也许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因此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导致学生的“对抗的萌芽”。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教师,是不也许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合,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

11、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懂得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最初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目前许多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用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浮现偏激行为。虽然对小孩严格规定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成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用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成果固然受害的是

12、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的污染。 由于目前社会公德意识的不断失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觉得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青少年学生对行为对的性的结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盗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学生蜕变的场合,如青少年学生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主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某些公共影视场合,为了追求票房价值,常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学生中毒后来,便开始行凶、打架、谋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从主、客观因素来讲,有分为如下方面:主观因素1自身性格导致的。人的性格有内向型、

13、外向型和介于内向外向之间的性格。外向型性格开朗、活泼,喜欢倾诉和语言体现,自己有了不顺心的事喜欢和朋友一吐为快,这种人不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内向型的人常常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胆怯困难,等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会浮现多种不良情绪。介于内向外向之间的性格,如果内向性格占了上风,成果和内向型的人同样,会浮现不良情绪。2自身素质导致的。自身素质涉及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因身体素质差,同样一件事情同龄人能做的而自己由于身体因素做不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浮现不良情绪。因文化素质低,认知限度差,遇到某件事情不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总往害处想,又不乐意和人交流,这样就浮现了不良情绪

14、。3自身爱好爱好导致的。中学生自身爱好爱好的差别也会影响情绪的波动。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广泛,她们的不良情绪可以通过这些爱好进行调节,而爱好少,甚至没有什么爱好爱好的学生,她们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和不快,这样长期下去,就也许产生不良的情绪。客观因素:1家庭教育的悲观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国外研究表白:如果父母自己有不良行为习惯;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对孩子过度严肃,孩子缺少关怀与支持;婚姻破裂或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那么孩子更也许形成不良行为。目前的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纵容、宠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自私,在生活中不能自理,不能与她人和睦相处,使学生

15、到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步又是其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本源。部分父母但愿能“棒槌之下出孝子”。对子女教育非常严肃。孩子一旦做错丁点儿事情。不是打就是骂,甚至挨饿。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不是懦弱、自卑,便是冷漠、袭击。 尚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及时的满足、富余孩子的生活耗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少对别人的理解。 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不是对子女过度放纵、宠爱,就是对孩子随意打骂,使孩子缺少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2学校教育的不均衡。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诸多学校往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学校因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健康教育,或者开设了健康教育课,也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有的学校随便指定一名教师做心理征询工作,缺少必要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征询工作缺少科学性。尚有的学校在教育上采用严加惩罚,简朴粗暴的方式,致使一部分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了她们不健康行为。这些都是导致中学生时不时的情绪低落,时不时喊“郁闷”的因素,不管是教育失误因素还是错误行为后果因素,都是对我们后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当懂得如何避免这些不良情绪。网上有一种公共问题:“为什么我上中学后老觉得郁闷?”网上有一位朋友是这样说的:“学生时代都是这样的,很正常,不用胆怯,你最佳不要太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