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88422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 【小编寄语】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收集到优质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情景再现,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出示:富有贫穷聪慧愚笨健全残疾大方吝啬美丽丑陋年轻衰老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发现什么了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师:还发现了什么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2、。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答复出它的反义词。(师生对接。)教学过程一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生(齐):鲁迅。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师:对!最驰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

3、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荣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驰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加入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二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没人举手。)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 (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

4、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生犹豫)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方生(齐):笑呵呵。师:对!还有“呵斥。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方生(齐):a。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刚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生:表示赞美。生:表示自豪。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

5、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可以吗生(齐):可以。(但答复的有点犹豫。)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办法,相信你们用这种办法一定能读好。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

6、重音符号。(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比方: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片刻,有一男生举手。)(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掌声。)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生齐读。)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生:不是,还

7、要读得有感情。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方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不一样。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生:痛恨。生:批评。师:不是批评,是批判。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分,很有感染力。)三师:读得真好!我

8、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叙述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生:比方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拟的写作办法,叫比照。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比照呢生:3、4小节也是。(生读)师:还有比照的段落吗生:第5小节也是比照,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

9、下场做了比照。师:用“下场不适宜,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换一个词。生:结果。(板书)师:把结果进行比照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生:6、7小节也是。(生读)师:好,我们一起比照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体会体会比照的好处。(师生比照读,读得很投入。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师:比照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众笑)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比方: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

10、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师:像这样的写法是比照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板书)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效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思念着他。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11、。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忙你。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师:是的。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生:我们大家的想法。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生:总分。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

12、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似活着。比方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四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生(齐):纪念鲁迅有感。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但是

13、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大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播放照片)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他去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