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988273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7分)(一)默写。(10分)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 (竹里馆)峨眉山月半轮秋, ,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吴均在山中杂诗) 木兰诗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2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汉字注音。(4分)每年3、4月份进入天文大潮间,全世界的冲浪、跳伞爱好者们似有默契( )地聚集在巴西的圣多明各镇欢度“冲浪节”,因为附近的亚马孙河北部支流在完全没有现代文明阻 y( )的自然河道上炽( )烈奔涌,可形成长达

2、60公里、高达4 米的潮涌奇观。涛声震耳,一xi ( )千里,气势磅礴。人们除了看到大潮的汹涌澎湃外,还能为迎潮而上立攀巨浪之巅的勇敢冲浪者拍手喝彩。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任选一句改正在下列横线上。(2分)今年年初,芜湖市政府首次将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列为民生工程,(A)全市上下为这一民生工程推波助澜。几个月过去了,公共交通悄无声息地发性着变化:街上拖着“黑尾巴”的公交车少了,乘客在站台等侯公交车不再像以往那样“等到花儿也谢了”,每日客流量达50万人次,乘客的投诉量却急剧减少,(B)公交车驾驶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公共交通为城市的健康运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正:我选( )

3、。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A、伤仲永:哀伤。 父异焉:诧异。 B、出郭相扶将:内城。 立就:立即完成C、愿为市鞍马:集市。 赏赐百千强:有余。D、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 朔气传金柝:北方。5、下列有关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傅雷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往往低估自己。B、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严肃的,追求艺术成就大于做人的人。C、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给“我”以极大力量的人是外祖母。D、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的是作家一段童年往事,因此这部小说的基调是显得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清新的笔调。二、名著题(3分)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

4、人物形象,比如,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但也有一些令人害怕的人物,如 (至少写两个词)的外祖父。7、童年是 (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一段童年生活。三、综合性学习(4分)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8、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颂黄河,赞美黄河。请写出关于黄河的古诗词句子(意思完整的上下两句):(2分) , 9、面对如今黄河河床继续抬高、黄

5、河水资源恶化、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你在“拯救黄河”的行动中,写出一条宣传口号吧。(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0字以内。)(2分) 四、文言文阅读(13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

6、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世隶耕( ) (2)宾客其父( )(3)日扳仲永( ) (4)泯然众人( )1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 (1分)余闻之也久1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3、按要求作答:(2分)最后一段议论,强调了 道理。1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四、现

7、代文阅读(一)阅读让我看着你,回答文后问题。(12分) 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

8、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

9、。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

10、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1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经过: (1分)结果:

11、 (1分)16、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2分)“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17、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2分) 18、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2分) 19、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二) 两 片 秋 叶 (8分) 我悲秋,我亦恋秋。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的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个秋吗?没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落下来,没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从枕旁的书堆中取得一封未拆开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是我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