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88206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医院建筑设计综合楼建筑结构设计毕业论文一 文献综述浅谈医院建筑设计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道: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

2、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了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院的建筑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均有大量的医院建筑项目在建设中,但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遇到过诸多问题,留有一些遗憾,造成一些诸如功能不够合理,经济上有浪费现象等,现就医院建筑的设计做一个简单的论述。一、医院建筑形态的演变历程医院建筑

3、的发展是以英国南丁格尔的亭阁式护理部为起点二次大战后, 相继出现了带裙房的高层布局以及巨型建筑体量的医疗中心。这一方面显示了科学技术与工程效率的发展, 但也相应带来了医疗环境恶化、远离自然、缺乏人性等系列问题。而村落化形态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形态。二、医院的总体规划由于医院的功能复杂,人对健康对生命的认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同时由于医院服务于各种不同的人群,所以医院的规划是一项较复杂的设计活动。 1、医院的选址,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病人到达,同时要求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 2、医院的规模,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医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卫生部制订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996年12月1日起

4、实行)中认为200床到800床之间的规模比较适中,过大则医护人员、病员人员较多,管理、交通等方面均有问题,过小则资源利用不充分,医疗设施难以健全,从现有医院的发展来说,所服务的人群数量增长的可能性较小,但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就医要求的提高,对医院建设的性质逐渐从量的需求,转化为对就医质量的提高,所以并不意昧着建设规模不再扩大。 3、从提高医疗水平,提高医疗建筑的使用质量来说,原有的规范有的已不再适应,就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来说,大多数指标可供参考,如用地指标6070平方米/米,尚可。因为原有标准是以多层建筑为主进行测算的,但建筑面积的指标看来显然偏低,尤其是病房和医技用房的面积标准现在有较大幅度

5、的提高,以3床间病房为例,有卫生间比没有卫生平均每床大约增加2.1平方米左右,如有大量的2人间和单床间、套间则面积需更大才行。 4、层数的设置:医院建筑总体来说不宜建过多的高层。 1)高层建筑不利于人与自然的接近,有资料表明,病人接近自然对其康复大有好处。2)高层建筑的交通压力,因医院主要服务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医用电梯运送病人时效率较低,而且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病人住院时陪人和探视人员较多,垂直交通压力太大,如盖20层左右的病房(每层一个护理单元)则最少人有10部左右的电梯才能满足需要。3)从消防上来说,高层建筑不利于病人的疏散,现在一般民用建筑的疏散只有几分钟时间,而医院建筑如为高层,则疏

6、散时间将大大延长。4)就某些功能来就,水平交通比垂直交通更加有利,需要说明的是就大多数功能来说,垂直交通可能更为有利,能有效的缩短物流和服务的距离。5)总体来说高层医院建筑的出现难以避免,也是必然的,但要结合用地条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可一味地追求高大、标志性建筑等。 5、管线问题:因为功能复杂的原因,医院建筑各种管线较多,各种动力站房、大型医技用房等一旦确定位置,便不易更改,所以规划设计时尤须注意。 6、出入口与流线设计:一般综合医院的出入口应有门诊、急诊入口、探视出入口、后勤供应入口、污物和尸体出口,设计时应做到洁、污路线明确、不交叉,污物出口尽量满足单独出去,减少对院内和周边环境的影

7、响。 7、停车场(库)的设置:由于私人轿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又是大量人流集散的区域,所以应充分考虑停车问题。一般来说医院将来的车量来源有三部分:一是医院自备车辆,如救护车、公务用车、货车等;二是医护人员的私家车;三是病人就医时的车辆。其中前两部分数较少,停留时间较长,第三部分数量较多,停留时间较多,所以医院的停车场应大量的地上的临时停车位,大多数设在地下室可能使用不便,另外地下停车库的设置要和地上建筑有机结合,如地上建筑平面变化和柱网较复杂,便不宜设地下停车场,因为一般地面停车每车位(按小轿车计)约25平方米,而地下停车库则需3040平方米/车位,如柱网较复杂则可能达4050平方米/车位。

8、 8、医院建筑采光与间距1)医院建筑应以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主;2)病房楼之间间距(南北向)不宜小于12米。3)病房的日照要求:冬至日应不少于2小时的连续日照(上午9时到下午3时),按民用建筑通则要求病房应至少50%的房间朝南。 9、医院规划布局的主要形式从布局形式上分大约可分为: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分散式。也可分为单元式、树枝式等,主要结合每个医院的用地、功能、环境、规划等要求来选择。集中式的好处是占地面积较少,各使用功能集中,路线简捷,缺点是可能有一些暗房间,不利于病人和自然的环境的接触。分散式的优点是自然环境和建筑融合较好,适合于建成园林式医院,缺点是建筑占面积较大,有些服务路线较长。半集

9、中式则介于两者之间。树枝状的布局一般是中间一条主走廊,或是主病房楼作为树干,其他各功能的用房呈树枝状围绕在树干的周围,其优点是各使用功能的用房围绕中间主走廊展开,扩建时对原建筑主体功能影响较小,但在具体发展中也很难做到十分有机的发展。单元式的布局一般是护理单元做成标准模式,有利于与原有病房和医技系统及原有病房连接,但医院功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时也妨碍其有面连接。另外还有多种不太常用的形式,不一赘述。 10、医院的功能分区医院一般可分为医疗区、教学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后勤综合区等,各个不同功能的分区要明确、合理,既联系方便又不互相干扰,其中医疗区的设置最为关键。三、医院建筑的内外环境国外关于医

10、院住院环境对患者产生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对患者住院实例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到, 若患者住在环境舒适的病房内, 其身体恢复速度更快, 需要的止痛药药量较少, 对护士要求的护理量也少多, 因而住院时间也相应缩短。我国近年新建的医院, 已开始重视医院内外环境的建设, 如护理单元以带卫生间的小病房代替共用集中卫生间的大病室布局、设置中央空调系统、注重色彩设计、推广无障碍措施等等, 客观上改善和满足了患者的就医环境, 。医院的花园设计是改善医院环境的有效设计手段。在我国近期的医院建设中, 已充分认识到了绿色的作用闭。绿色医院、花园式医院是许多医院追求的目标。院区花园、庭院、屋顶花园等这些有助于患者康复的

11、户外活动空间, 普遍受到了医院用户, 尤其是患者的欢迎。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为住院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除合理进行医院的总体布局外,还需在病房内有效的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扰。 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外墙多开满玻璃窗,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

12、好日照的同时,应防止室内炫光。 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 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严重,很容易产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复杂的交通路线,迷宫般的医疗建筑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的不便,影响病人的康复。清晰明了的就诊路线,也消除了医疗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四、医院建筑的交通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

13、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a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b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c充分考虑

14、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五、现代化的医院建筑现代化的医疗设

15、施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 其承担了医疗诊治、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医疗教学、医学科学研究等多重任务, 需要配置昂贵繁杂、精密先进的医疗设备, 包容不同科系分支的众多功能科室。因此, 在庞大的建筑群体内, 整个建筑就需要由完备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筑设备维持运转, 并由一批训练有素、纪律严格的医务人员按照严密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以向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服务。现代化医院建筑的主要特征包括科学技术先进, 功能分区明确合理。由于医学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医院科室分支日益增多, 这就需要采用矩阵分析方法, 将各类人流、物流精心规划, 统筹安排, 做到有条不紊、有机组合, 保证

16、交通简捷、顺畅方便。现代化医院建筑应吸纳不断进步的设计理念, 采纳配置合适的先进技术, 如生物洁净技术、自动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网络综合布线等, 充分估计并体现信息流的潜在优势。卫生安全, 经济高效。保证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控制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避免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医院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一些重点关键部门, 如手术部、重症监护室、中心供应室等, 应合理布局, 做到洁污分区与洁污分流。在另一些部门, 则要考虑采取不间断连续供电等技术措施。随着现代化医院建筑对生命保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以上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另外, 医院是所有建筑中能耗最高的一类。为降低能耗, 需要在总体及单体设计中全面规划, 并采取节能等技术措施。要控制与降低日常运行费用, 做到低成本、高效率, 这是现代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