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88111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17《美丽的晋祠》教案1(鄂教版六年级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美丽的晋祠教材分析美丽的晋祠是鄂教版义务教材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以“美丽的家园”为话题。美丽的晋祠节选自著名散文家梁衡的文化散文晋祠,本文采用了说明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以简练传神的语言,按总分的顺序,有条理地、详略恰当地介绍了晋祠自然风景“三美”的特征以及园中小品的独具匠心,名人题咏的词工句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指导学生充分预习,读熟课文,因为本课生词新词较多,作者描写优美细致、用词准确精当,联想丰富,修辞手法运用多样,熟读课文可以扫清阅读上的障碍。教学时,首先我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课题“美丽的晋祠”入手,抓住“美

2、丽”这一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即总起句“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研读此句,生发出下列三个问题:山、树、水又美在哪里呢?研读文本时,抓住上述主要问题,从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重点研读下列三句话:“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闪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感受、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行品评;通过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联想,从而感受

3、山的魅力和树的风姿,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更深刻地理解在说明事物时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在研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2、3自然段在文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即都是先说明事物的特点,最后一句话写自己的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分述的结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我在此基础上小结:在说明事物特点时,采用引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让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叫它“文艺性说明文”。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

4、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2、指导朗读(

5、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交流:1、第一个特点多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2、第二个特点静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3、第三个特点清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B、指导朗读4、第四个特点柔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四)、学习总结部分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3、指导朗读。三、感悟写法,大胆质疑1、作者的写法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2、为了是文章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可以怎样调整?四、课后拓展,学以致用用上今天学习到的方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