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878384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用违约互换与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信用违约互换 (CreditDefaultSwap,CDS)是违约保护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协议,其中违约保护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以取得在事先规定的违约事件发生时获得补偿的权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简洁、容易标准化,自 1990 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迅速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具有把信用风险从资产的其他特性中分离出来的功能,因此可以用以分散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克服我国因间接融资比例高所导致的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的弊端,促进金融结构良性变迁。一、金融资产在商业银行过分集中的弊端我国金融体系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金融资产集中于银行,银行的资金运用又集中于企业信贷

2、,而信贷资产又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种金融结构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孱弱的表现,也是构建一个强健金融市场体系的障碍,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效率不高、风险管理能力差,金融资产的高度集中必然伴随资金运用和配置的低效率。在累积了巨额不良贷款后,为在征信体系原始、风险管理技术落后的条件下控制不良贷款的急剧膨胀,银行只有通过回收信贷权利、限制放贷这种简单、粗糙的方式来控制信用风险,这一做法导致我国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缺陷:银行一方面为获得少数优质客户而过度竞争,另一方面银行又把数量众多且对资金十分饥渴的中小企业在事实上排除在目标客户之外。近年来,尽管许多银行在描述其目标定位时

3、把向中小企业融资作为增加盈利的重要方针但并未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向中小企业实际发生的贷款额度依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二是商业银行一旦因经营管理失误甚至经济周期运行出现资金链断裂,过于集中的信用风险必然会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而为避免大型银行倒闭所采取的事实上的国家担保措施又容易滋生道德风险行为。三是伴随银行大量的储蓄资金聚集的是庞大的利息支付,这要求银行的资金运用有相当的盈利能力,但金融工具数量少、规模小的现实经济环境难以支撑银行的投资获利要求,迫使银行把资金投向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热点行业,如汽车、钢材和房地产。信贷资金在少数行业和企业的集中既有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分散原则

4、又使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社会经济周期运行形成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在二者之间构成一个正反馈,加剧经济运行的波动。四是这种金融结构遏制了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要求有大量活跃的金融机构参与到市场的交易和创新活动之中,但我国金融市场中银行体系独大的局面遏制了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同时,由于银行体系聚集了大量的社会信用其稳定性对社会经济至关重要,国家为稳定银行体系的严格监管措施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冲动;最后,银行作为资金供给垄断者的地位又使其缺乏足够的竞争压力以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二、信用衍生产品与金融结构变迁随着金融工程的发展,为我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金融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传统的

5、 “吸储 放贷 ”模式中,资金的聚集必然意味着风险的聚集。但通过 “结构 ”或“合成 ”金融产品的方式可以使资金和其内含的风险相分离。考虑到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不是特别突出。但因征信体系原始以及风险控制技术粗糙,信用风险成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因此,分散银行风险的关键是分散其所承受的信用风险。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众对银行十分信任和熟悉,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人们把收入节余存入银行的倾向,因此,在不改变资金在银行集中的现实的同时使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被广泛分散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构建一个具有较高流动性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信用衍生产品对金融结构

6、优化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以使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分配更加合理。这表现为:1.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可以使风险在市场范圈内分散。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保险公司、基金以及中小银行都可以是违约保护的出售者,它们通过向银行出售违约保护承担起原本由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使金融市场参与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来确定自己的信用风险暴露水平,在打破银行对信用风险业务垄断的同时使原本集中于银行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体系内得到合理配置。同时,由违约导致的损失在社会范围内被更多的机构所承担,减少了违约事件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冲击。2.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 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出售违约保护加

7、入到它们通常难以涉及的公司信贷领域,由于信贷资产的违约风险和其传统业务内含的风险的相关性通常非常弱,因此,金融机构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其持有的资产具有更为分散的风险结构,在降低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的同时使金融体系的风险也相应降低。其次,信用衍生产品还为银行退出提供了简易的渠道,有利于风险的有效管理。当银行因对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判断而期望信贷退出时往往会因包括地方政府压力在内的退出障碍而难以实施 (姜建清,2004)。信用衍生产品的运用可以使企业债务保持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同时使银行与企业的信用风险在事实上隔离, 达到信贷退出的效果。 这样,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管理其风险暴露

8、。三、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建设的现状和局限为推进金融创新、转移银行所承担的信用风险, 2005 年 12 月 15 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两种 CDO产品 (分别为开元一期、 建元一期 )的招标发行同时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信用衍生产品,凸显了金融监管当局推动金融创新的意愿。但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应根据各种信用衍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和我国经济金融的现实状况确定出适合的发展路径, CDO 等组合类信用衍生产品因其具有融资特性、定价复杂等因素不宜作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初始阶段的主要交易工具。1.CDO的融资特性会使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泛滥的流动性问题更加严重。据央行统计,2006 年 5 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 32.69 万亿元,而贷款余额为 22.43 万亿元,存贷差达 10 万亿元,为 2000 年的 7 倍。流动性过剩还表现在贷款利率上。过去贷款利率多为基准利率上浮30,但近年来很多银行开始下浮10放贷,并且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求的保证金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一些银行已降到30甚至更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