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87809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现实困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看高校女老师开展的现实困境论文关键词:学术职业学术性高校女老师开展困境论文摘要:学术性是高校老师所从事的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着老师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及老师群体中的职业层级。高校女老师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学校内部环境等外在因素及自己身心特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在承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学术权利、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陷于学术职业开展的困境之中。要使高校女老师从学术职业开展的困境中走出来,既需要社会和高校内部为她们创设有利于开展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女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高校老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学术职业,其学术性是该职业的

2、本质属性。因此,正确认识高校女老师的学术地位,不仅有助于高校师资队伍自身的提升,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学术研究的程度和效劳社会的才能。一、学术性是学术职业的根本属性何谓学术?在中国语境下,“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辞海?)。而在西方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伯耶的?学术的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把学术划分为: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何谓学术职业?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职业。尽管这个与社会学有关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和理解,但我们可以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境中的解释看出一二。英语中的“prfessin指需要专门知识或特殊训练的职业。这里,它不仅仅指一

3、种工作,也指从事这种工作的一群人。汉语里的“职业一般指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马克斯韦伯对学术职业(aadeiprfessin)的解释。他认为学术职业是指“学术作为一种物质意义下的职业。从他的解释可以看出,学术职业既具有所有职业共有的获得报酬以谋生的物质属性,同时又具有把学术(专门、系统的学问,或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对象的根本特征。简单地说,学术职业就是一种从事学术工作以获得报酬的社会职业。因此,学术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学术性。我国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对学术职业进展了界定。广义理解,学术职业是以系统化的

4、高深知识作为工作对象,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狭义的理解那么是由于学术职业的形成与大学的兴起和开展之间的亲密关系。由于这个原因,“老师从事的就是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大学兴起的基矗可以说,没有老师这个专门化的职业,就没有大学的形成与开展。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人员在大学。因此,狭义的学术职业特指在大学和学院中以教学、科研、效劳为工作内容的一种职业,即大学老师群体。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学术职业和老师群体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学术职业的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竞争性和精神性等本质属性并没有因此

5、而改变,仍深入地影响着现代学术的开展。在学术职业的这些属性之中,学术性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根本的属性。学术性的根底是专门化的高深知识。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就在于他不仅自己被专门化的高深知识所规训,从而具备了从事学术职业的条件,成为高深知识的载体;同时,他又不断地对知识进展规训并用规训的知识来规训学生。因此,学术职业的学术性的表现形式是知识的开展、传播、综合和应用。正是在对知识的开展、传播、综合和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强化着老师对于高深知识的控制和垄断,使得老师对于知识具有更加独立的话语权,进一步强化了学术职业的独立性。正是这种独立性使得学术职业的自由性不仅成为理想,而且成为可能。同时,也正是由于对

6、专门化的高深知识的掌握和垄断程度的不同,造成了学术职业成就和学术声望的差异,并决定了学术职业地位的上下。由此,不断攀登较高层次学术地位的动机就形成了学术职业的内部竞争。通过学术职业内部和外部的不断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自身的开展,同时在主观上,满足了学者“在理性背后有对正义的激情,在科学背后有对真理的渴求,在批判背后有对更美妙事物的憧憬的精神性需求和对于社会、大学、学科和学生的责任担当,成为老师从事学术劳动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没有学术职业的自由性,如同学者不能自由呼吸,学术难以开展;没有独立性,学术成为外在权利的附庸,也就失去了灵魂,知识的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没有竞争性,学术的开展就缺乏动力

7、;没有精神性,学术沦丧为纯粹的物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学术职业的根本属性是学术性。自由性、独立性、竞争性和精神性都是由学术性衍生但同时又成为实现学术性的条件和保障。鉴于这种理解,对于从事学术职业人群主要构成部分的大学老师专业开展程度的主要判断标准应当是学术性。事实上,正是学术性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亚群体在大学老师群体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在这种认识的引领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高校女老师的学术职业开展状况,并由此推断她们在学术领域中的话语权。二、高校女老师学术职业开展的现实困境高校女老师是高校老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在全国高校1438万的教

8、职工总数中,女性到达62万人。在女教职工中,专任老师、行政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构成分别为597、167、118和11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女性从事的是我们上面所定义的学术职业的岗位。根据学术性的标准,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对女老师学术职业开展现状进展剖析。(一)高校女老师承受高深知识训练的程度前已述及,高深知识是学术性的基矗因此对高深知识的掌握是获得学术职业资格的通行证。高深知识的获得需要承受长期系统的训练,因此,受教育程度的上下虽然不是评判知识上下的唯一标准,但确实是重要条件之一。在这里,我们姑且把学位作为标识高校女老师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和控制垄断程度的一个指标。根据2022年的中国教

9、育统计年鉴,我国高校拥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女老师的比例分别为22、42和4554,相应的男老师的比例是78、58和5445。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较为兴旺的上海市来看,根据高耀明等人对上海市8所高校2022年的人事统计数据的分析,高校女老师的总体学历层次低于男老师。在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层次(包含博士和硕士)的老师中,男老师人数占566,女老师人数占434;学历为本科生层次的男女老师人数比例略微接近一些,男老师人数为5363,女老师人数为4637;学历为专科和专科以下的老师中女老师人数占多数。因此,无论从全国还是从部分来分析,与男老师相比,高校女老师的学历总体上仍然处于优势。这种现象意味着女老

10、师在承受专业化高深知识的训练方面明显不及男老师。这对于女老师的学术职业开展来说,从入职时起,就处于不利地位。(二)高校女老师的学术成就在老师学术职业开展的过程中,决定其职业层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术成就。学术成就的大小决定了学术声望的上下。学术声望所表现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学术话语权。学术创新是学术成就的一种标志。而学术创新是以独创性研究成果的发表所获得的成认和奖励为标志的。成认是对独创性研究成果最高的褒奖,它往往是以著作的公开出版或研究论文的公开发表为主要形式。如同唐纳德肯迪尼在其著作中所说:“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来的东西来表达的,出版物就像硬通货币,是学术成果的根本表现形

11、式。除艺术创作以及一些应用性自然科学以外,研究工作的质量就是通过出版文字来判断的。凭借对独创性研究成果的成认而获得的奖励又将研究者个体与他的学术同行连接在一起,影响到他在其中的声望和地位。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女老师发表的研究论文和获奖情况的分析看出其学术成就的上下。根据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河南省某所高校在20222022年,每年度女老师在较高层次上的数量不及或者仅仅到达男老师论文数量的一半。例如,在SI层次上,2022年男老师论文数量为女老师的443倍,2022年为825倍,2022年为586倍。在国家级层次上,2022年男老师论文数量为女老师的325倍,2022年为313倍,2022年

12、为350倍。在张建奇对某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各院系的女老师所进展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对每年公开发表的论文统计,选择“4篇以上的为55,“3篇的为98,“2篇的为282,“1篇的为424,“没有的占141。在研究成果获奖方面,在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前7届获奖的691人中,女性只有47人,占73;在国家级奖项中女性获奖比例较低,获得自然科学奖的女性占48,获国家创造奖的占119,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占129。在我们对河南省高校老师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753份,回收问卷668份,回收率为887,其中有效问卷601份,男性老师问卷279份,女性老师问卷322份)中,从未获得过科研奖励的男老师比例为312,女老

13、师比例为450。因此,在获奖的数量和级别方面都存在着性别差异,女老师整体程度低于男老师,明显处于优势。由此可以说,在学术成就方面,女老师明显不及男老师。(三)高校女老师的学术地位和权利学术地位和学术权利是由学术成就造就的。在学术成就和学术创新程度方面处于优势的高校女老师在学术地位方面当然就处于优势,没有学术的话语权。这在学术职位、荣誉获得方面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在2022年年底新增选的62名两院院士中只有一名女性,两院院士中女性比例只占约5;同年公布的“973方案新一届专家参谋组30名成员中只有一名女性。在高级职称的比例方面,据统计,在2022年,男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07,女教授仅占193,比

14、例之差为614,而在8509名博导中,女性仅有886名。在女老师担任高校指导职务方面,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31所副部级高校中,无一位现任女校长。而在一项对上海高校的研究中,女性参与高校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也相当低。详细数据见表1。表1中关于高层次学术职位和高校行政指导的性别数据,可以说明女老师在高校的学术领域中处于被控制和受统治的地位,掌控不了学术的话语权。而担任行政指导职务的缺失,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地位的缺乏,同样也影响到学术的地位和权利。因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仍然是一种行政主导体制,老师个人的所有成就、待遇、社会地位几乎都与行政级别挂钩。因此,女老师行政权利的缺失必然会带来学术职业权

15、利的缺失,失去很多由行政权利而带来的学术资源和时机,最终影响学术职业的开展,而使男性在学术的权威、权利和影响方面始终处于控制地位。(四)高校女老师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和机遇学术职业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女老师要掌握高深知识,进展学术探究和创新需要大量安静的时间,心无旁骛,沉浸其中。这不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生存状态。正如宋旭红在其文中所说的:“学术人的尊贵华荣,在于学术人的寂寞和闲淡。当然,这里的寂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孤独或冷清,而是一种学术语境下的意义。陈洪捷先生对学术寂寞作了如下诠释:“学术寂寞大致包含四层含义:一日独立,即独立考虑和独立考虑的态度和才能。真正的学术工作是一

16、种创造性的工作,必然以独立的考虑和判断为前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之辈不会具备寂寞的才能。二日闲暇,寂寞总是与闲暇相联络,意味着较少受到外在时间限制,可以相对地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三日孤独,寂寞含有内心宁静、恬淡、超然的意味,惟其如此,学者才可以与周围日常生活世界保持一定的间隔 ,专注于所从事的学术工作本身,不为外界的名利等因素所左右。四日激情,学术寂寞中必然含有乐在其中、自觉自愿的成分;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往往使学者沉醉于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地无视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女老师从事学术职业,获得学术成就需要这种寂寞。但假如我们仅就其中的“闲暇这一客观条件来看,女老师由于自己的性别就处于明显的优势。尽管当前我国女性社会地位较过去有极大进步,但“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高校老师群体身上表现仍然突出,多数高校女老师还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妇女网报道,在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