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87804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 云阳县卫生局 关于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暨20*年 工作重点 根据宜居云阳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宜居云阳建设01*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宜云领20*2号)文件,县卫生局认真地开展了宜居云阳建设工作,现将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结如下: 一、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县爱卫办主任任副组长,县财政、县农委、县城乡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项目办公室设在县爱卫办,由涂建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改厕实施工作。县爱卫办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2、。县财政局、县卫生局以云财行20*202号文件将任务及补助资金分配到各项目乡镇街道。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发动,统一认识,明确要求。结合“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健康云阳、卫生场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基层卫生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改厕科普知识宣传,及时报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开展农村改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县政府于月5日组织召开了云阳县01*年改厕工作暨培训会,并在青龙街道黄岭村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支改厕技

3、术施工队伍,杜绝没有受过培训、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人员上岗施工。县爱卫办于月-9月对乡镇、街道实施项目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还将各项目乡镇完成任务情况纳入了健康云阳建设工作年度考核。截止目前已经完成8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二、高标准完成卫生创建任务 根据云阳县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初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县爱卫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级卫生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根据申报情况,确定高阳镇创建市级卫生镇,双龙镇竹坪村创建市级生态卫生村,凤鸣镇、龙角镇、江口镇、南溪镇、人和镇创建县级卫生镇,县级卫生村正在积极申报。目前市级卫生镇高阳镇、市级生

4、态卫生村双龙镇竹坪村已经县爱卫办检查验收合格,申报资料报市爱卫办待最终验收。县级卫生镇、县级卫生村将于12月中旬县爱卫办验收合格后命名。 三、项目工程建设 县中医院北部新区建设工程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将于1月下旬开工建设。高阳、沙沱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已完工。县精卫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工程已完成基础工程。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村卫生室38个。 四、201年重点工作 1.完成21*年度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国家农村改厕项目任务。 2.创建为市级卫生街道个,创建为市级卫生镇1个,市级生态卫生村1个,县级卫生乡镇10个,积极开展县级卫生村创建。 3.完成县中医院

5、北部新区建设一期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个。 二一O年十月二十六日 扩展阅读:文广新局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 云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宜居云阳建设201*年工作总结及 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1*年,县文广新局宜居云阳建设工作在县宜居办的指导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宜居云阳的决定、宜居云阳建设总体规划和关于印发宜居云阳建设21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宜云领201*2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三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导、统筹发展、彰显特色四大原则,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和宜居农村建设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计划的各项建设工作任务。 一、201年宜居云

6、阳建设工作总结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位 1.县城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不断加大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城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启动总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220*,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剧场、电影院、宣传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向市争取文化建设资金达00余万元。投资1亿余元,建设的6.5公里长的龙脊岭文化公园于月8日成功开园;争取500万元启动了下岩寺文化建设工程;编制完善了三峡文物园的配套方案,并向市级争取部分资金;投资1万元对磐石城编制了新规划,实施了阶段性建设;投资600多万元对张飞庙景区进行了“两园一路

7、”的景观打造,在杜娟亭塑造了杜甫铜像,完成了南桥头的浮 雕工程,提档升级。策划了文化产业园、云安古镇一条街复建、中国井盐博物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项目,编制了县城文化建设规划。 .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投资余万元完成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二是全县已建成使用标准化农家书屋37个;三是建成村文化活动室186个;四是“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工程全面启动,进入攻坚阶段,20底将实现“广播村村响”的既定目标。 (二)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1.群众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红色文化等逐步兴起、繁荣。一是积极开展节庆文化活动1场次。举办了每年一届的春节大型文艺晚会、“三八

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系列活动,以及“真情系玉树”募捐晚会、庆“五一”、“六一”、国庆、重阳等系列活动。二是积极指导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及节目演出;扎实开展送戏、送电影“双送”活动。今年向三峡文工团、重庆艺术团、中国煤矿文工团购买了节目,到农村演出达7场之多。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如坝坝舞、露天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精神面貌。 2.主题活动。围绕建党和建国庆典、“五大云阳”建设目标、“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28国际登梯节、张飞庙庙会、农民工日等主题,开展系列专题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

9、万人唱红歌”活动声势浩大,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参加全市社区第二届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大赛获二等奖;组织云阳电力公司合唱团参加了重庆电视合唱大赛,受到广大观众好评,同 时录制了合唱光碟,参加全国的中华歌会比赛;组织参加的乡村文艺汇演和小品大赛取得了好成绩,参赛作品获得三等奖,团体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的重庆市廉政故事大王选拔赛,甘莉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举办创国家卫生县城启动仪式晚会、祝福祖国广场歌咏会、重庆市第四届电视歌手大赛片区赛,从多角度突出各项活动主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9月28日成功举办了“彩云阳光中国重庆云阳第一届国际登梯节”文艺晚会,中国煤矿文工团整体登台献艺,并特邀著名歌星白雪、孙

10、悦,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参加了演出。晚会精彩纷呈,让云阳人民享受了一道文化大餐,获得了广泛好评。我县“唱读讲传”活动深入持久、亮点纷呈、上下参与,氛围浓厚,大大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和市委书记_的高度肯定。 (三)文化传播广泛深入 1.图书阅览。随着云阳移民迁建的展开,图书馆在新县城的建馆规模取得了超常发展,馆员由原来的人增加到10人,包括少儿图书馆在内共有馆建面积360平方米;业务量陡增,开设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外借、信息咨询、培训辅导、地方文献收藏等。现有藏书2680册,其中少儿馆藏书900册,年均接待读者0人以上,新增藏书0余册,县图书馆已

11、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书馆验收达标。 电影放映。全县中小学校全年放映场电影、学生观影率达100%、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截止10月底,全县放映电影5000余场次,农村放映覆盖面达100%,学生观影率达10%,超额完成放映任务。 (四)文物保护上档升位 1.地面文物保护。今年,局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继续加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和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建设。201*年5月,县政府顺利回收磐石城,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和开发,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违法、违章建筑逐步拆除。彭氏宗祠筹资1万元对彭氏宗祠主体建筑进行了基本维修与保护,完成了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上报,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解决维修保护资

12、金。 2.地下发掘。我县被列入抢救发掘的地下文物共4处,发掘面积20万平方米。我县的地下文物发掘工作现已全面完成。累计发掘总面积21万平方米,先后发掘了李家坝、明月坝、旧县坪、杨沙墓群、马粪沱墓群、大地坪、张家嘴墓群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石器、玉器、钱币等文物5万余件。其中,旧县坪遗址出土的石戈范、竹木简牍、汉巴郡朐忍景云碑、蟾蜍柱础等珍贵文物被三峡博物馆珍藏。云安盐厂遗址、大地坪遗址和桥沟湾旧石器点2*年被评为重庆市文物考古十大新成就。 3.“非遗”保护。狠抓井盐生产工艺、“瑞兰斋”桃片糕生产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确定并公布了故陵麦子粑、桐油榨油传统手工技艺等8项非物质文化

13、遗产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县“瑞兰斋”桃片糕传统手工技艺列入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上报参加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 4.文化市场执法和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联动机制,狠抓安全工作,无一例安全事故和不稳定事件发生,实现了全县文化市场平安稳定。先后有2人(陶宏宽、温勇)被表彰为“全国先进个人”,201*年文化执法大队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五)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健康迅速 截止20*年10月底,累计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座,发展广电互联网2580余户,安装模拟电视用户12.万余户,已转换数字电视用户7万多户,

14、电视整体平移比例达到90。多年以来无一例播出安全事故发生,全县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暨“卫管”工作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 (六)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1.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书刊零售企业达71家,印刷厂22家,打字复印店57家,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100余人,总产值已突破亿元。县新华书店年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民营书店年销售额在00万元以上的已达3家。 2.”扫黄打非”工作。配合执法大队及时查缴了宣扬淫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出版物,尤其是淫秽光盘和以青少年学生为阅读对象的色情卡通画册及“口袋本”;盗版光盘及各类盗版电子产品、音像软件;非法出版物,特别是盗版教材、教

15、辅读物等。 .全民阅读活动。配合开展好全县“唱读讲传”活动的同时,组织新华书店、书刊协会开展了多次图书让利销售活动和“送书下乡”活动,为全民读书创造了条件,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除了中央和市级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外,县乡财政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并且由于缺少配套设施设备及运行维护资金,已建的部分文化设施也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我县是文物大县,在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除了张飞庙这一重量级文物实施异地原样搬迁以外,另有 11处县级文物需集中迁建(已建成三峡文物园)。这些文物在迁复建过程中,国家三建委只安排了文物迁复建所必需的资金,而没有考虑文物搬迁后新的文物景点内外部环境打造、配套设施工程等所需资金投入,资金缺口大。另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宗祠无保护资金,导致打造“国保”单位难度很大。 (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县80多名文化专干中没有一人是正规艺术院校毕业,乡镇广播电视站的9名职工中绝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