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87552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测试人民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2.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 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据 史记 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A.父子 B.兄弟 C

2、.平等 D.大宗与小宗4.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朝实行了(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6.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7.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8.儒家经

3、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9.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l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10.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在齐国( ) A周的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确立了新的

4、社会制度 C打破了等级尊卑观念 D废除了贵族特权11.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左传昭公七年这段话反映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世袭制度1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家庭和谐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13.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笑。”这段材料

5、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14.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所说的周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15.西周实行宗法制度。后来,血缘纽带逐渐松弛。由此产生的政治影响主要是( )A世卿世禄的特权自行消亡B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废止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弱 D贵族阶层逐渐转化为庶民16.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

6、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17.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 B归顺殷商旧族 C姬姓亲族 D夏商王后裔18.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19.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20. 礼记王制:“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7、。”文中所反映的是( )A宗法制度 B礼乐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分封制度2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2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两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

8、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 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 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25.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

9、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

10、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7分)(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3分)答案:(1)先代贵族、功臣、王族。(3分,每点1分)(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2分)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

11、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分)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2分)(3)哪一类:二手史料(1分)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2分)27.(13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

12、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

13、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