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87548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信息化发展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现状与形势1(一)“十五”成就1(二) 面临的形势9二、规划原则及思路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3(三)总体思路14三、目标及布局15(一)发展目标15(二)总体布局17四、建设任务19(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二)加速信息资源建设20(三)加快业务应用建设20(四)推进保障环境建设22五、投资规模23(一)投资需求23(二)投资结构24六、保障措施25(一)加强领导 强化管理25(二)保障投入 注重效益26(三)提高水平 与时俱进26“十一五”及2020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大纲(2006年12月)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五”成就“十五”是中国水科院科技体制改革、学科调

2、整发展实现重大跨越的五年,也是中国水科院水利信息化从全面启动到初步形成规模的五年。信息化发展思路得以明确,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信息技术在科研业务中的应用开发不断深入,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渐扩大,信息化业务的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为“十一五”创建一流中国水科院实现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得以明确。“十五”期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推进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2002年6月,编制完成了中国水科院“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该规划不但阐明了规划期内中国水科院水利信息化的目标与任

3、务,而且详细阐述了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了水利信息化对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2003年5月完成全院网络系统的千兆升级改造,基础网络平台初步形成,经多年不懈努力,至“十五”期末,中国水科院院本部行政区内,全部楼宇实现了网络覆盖,接入终端3000多台,出口带宽从“十五”初期的256K,发展到20兆。在数据库和共享资源建设方面,初步建成了中国水科院科技成果数据库、全国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全国水利技术标准全文数据库、全国30米以上大坝空间数据库、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群、数字图书馆建设等为代表的专

4、业数据库和数据资源,为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业务应用开发不断深入。“十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的努力,中国水科院研发建立了公文业务管理系统、财务业务管理系统,在IWHR政务网络化方面,依托中国水科院内部网络门户平台,各业务处室相继开通了:人事劳动教育网、财务资产信息网、国际合作与科技信息网、研究生博士后管理网。在党政建设方面,建设开通了:中国水科院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宣传网、党建与精神文明网和党风廉政建设网。信息技术在院属各级行政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各部门的网站和专业网站的建设,加强了全院面向科学研究、公众服务和宣传力

5、度,促进了业务管理网络化。新技术应用覆盖面逐渐扩大。“十五”期间,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水利水电生产研发项目中的应用明显加快。我院遥感中心、防洪减灾研究所已将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水旱灾害的监测和业务管理;我院水资源所、水环境所、防洪减灾所、信息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所/中心,以广泛开展GIS技术为支撑的水利空间数据建设、管理和业务应用;在江西省、黑龙江省防汛指挥系统、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三维电子沙盘、全国大坝空间数据库等高信息技术含量的项目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3S技术。我院已经初步构建了

6、基于网络环境WebGIS信息发布和研发平台,构建了高性能支持并行计算的大型水利水电科学计算试验平台。基于网络的信息传输、存储、研究开发已经成为我院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基础性支撑手段和工具。在全院的大型会议中广泛采用视频会议系统;各学科各专业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软件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已十分普及;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可视化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以及有关场景的模拟展示与管理之中。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业务管理,促进了科技进步,提高了水利水电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展现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十五”期间,颁发了中国水科

7、院“十五”水利信息化规划、中国水科院信息系统编码(Q/IWHR 110-2004),制定了中国水科院网络、网站、信息系统管理的若干规章制度;结合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开展了水利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形成2项水利信息化技术标准成果,并通过部长签报,纳入2007年水利信息化标准编制计划。水利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同时,随着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逐步展开,水利信息化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十五”期间,在“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下,创建了“水信息化”二级学科,开展专业化的水信息化人才培养。结合全院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水利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初步培养了一支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总

8、结“十五”期间的水利信息化发展与管理的经验,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与高度重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发展的关键,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水利水电科学研究、解决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升科研生产管理和研发效能与效率是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一流中国水科院建设的需求是动力,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发展思路是支撑。背景资料1 “十五”期间我院信息化建设主要成就“十五”期间,中国水科院主要完成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任务完成情况及运行使用效益:(1) 园区网千兆升级改造经费总额:290万元投资渠道:水利部小基建资金使用情况:天津机电所局域网建设25万元,内蒙牧科所局域网建设25万元,其余用于院本部局

9、域网升级改造。完成情况概述:配置Cisco4006核心交换机2台、Cisco3550部门交换机30台、Cisco2950接入交换机30台,更换、铺设部分千兆光缆,以及部分楼宇的综合布线等。(2) 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建设“十五”期间,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经过三次升级改造,“十五”末出口带宽达到20M,“十一五”之初,出口再次扩容,达到40M。(3) 高性能科学计算试验平台初步建成经费总额:20万美元、30万元RMB,及自筹35万元RMB投资渠道:水利部“948”完成情况概述:配置Cisco Sun Fire 6800高性能服务器1台,并配之相应的并行计算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软件等,另配置磁盘阵列

10、、UPS电源等设备,开展并行计算研究,结合混凝土三维细观力学模型研究课题,通过对随机参数数值模拟程序进行串行优化和并行算法改造,对相同规模的计算问题,计算时间由串行程序的15天减为并行程序的2小时零2分钟。该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在全院投入作业运行。“十一五”期间,2006年我们申报的2007年度“948”项目又得到了水利部的批准,平台将升级到8CPU,并配置国际一流的支持并行计算的网络版ANSYS结构分析系统。(4)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经费总额:约20万元投资渠道:院拨经费完成情况:中国水科院网络安全体系缺乏全面的规划建设,相应的建设都是根据运行管理的实际需要,应急建设,陆续完成了防火墙、防病毒系

11、统建设,其中防病毒系统于2005年结合财务系统安全建设完成一次升级改造。(5) 财务管理系统建设经费总额:60万元投资渠道:院拨经费完成情况:完成中国水科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开展财务系统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财务报销、审批的网络化管理,财务系统实行独立虚网管理、采用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财务系统的专用服务器、工作终端的防病毒由网络防病毒系统统一管理保护,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的业务管理由财资处负责,系统网络技术支持由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核心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6) 公文管理系统建设经费总额:20万元投资渠道:院拨经费完成情况:完成中国水科院公文、请示签报等文函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

12、,实现了院内公文、请示签报的网络化、数字化业务管理,项目运行中配置专用服务器1台,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的业务管理由院长办公室负责,系统的开发、网络技术支持由信息网络中心负责,核心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管理。(7)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经费投入:院拨款10万元用于服务器配置和软件开发,数字化加工及其不足部分由信息网络中心自筹解决。完成情况:项目建设中配置服务器1台,软件开发用信息网络中心完成,开发完成全院中文图书,外文期刊管理系统开发和图书期刊的数字化加工,完成中文图书索引数据库建设,加工中文图书1.8万册;建成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加工外文期刊全文56种杂志,合计3万册。实现了全院中文图书目录

13、级、外文期刊全文的网络化查询、阅读和借阅管理。每年从图书采购专项经费中安排5万元,购置“万方”中文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8)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经费总额:1550万元投资渠道:2002-2004年度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水文水资源数据是国家基础性公益科学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科技创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生活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建设旨在通过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政策和技术标准研究,共享平台建设,以及数据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库共享改造,形成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以实施建立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为目的,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基

14、础上,开展水文、水资源、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灾害、水利工程等水利科学数据的共享示范,研究建立围绕水利科学数据共享的收集汇交、存储管理和网络化服务的共享体系。完成情况:2002年度应经通过验收,2003、2004年度项目将于年底前验收。运行管理及效益:水利科学数据共享网/中心(http:/)由中国水科院信息网络中心管理运行。网站实名注册用户近200个,共享数据集/库200多个,属性数据总量5GB,下载数据集300次,基本实现基于网络的共享服务。目前,水利科学数据的汇交、整合改造仍在进行中,共享的数据资源将陆续扩大、参与共享服务。其他参与单位: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防洪减灾所、牧科所,及水利部水文

15、局、太湖流域管理局、新乡灌溉所等。(9) 共享数据资源和数据库建设主要完成:l 中文图书索引数据库,图书1.8万种;l 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56种杂志,3万册;l 万方全国中文科技期刊、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l 中国水科院科技成果数据库,涉及1981-2004年科技成果398条;l 水利科技成果数据库,1058条,其中:“八五”水利科技重点成果546条,1991-2004年水利科技成果512条;l 水利技术标准全文数据库,涉及水利技术标准503项,其中已颁标准379条,在编标准99条,其他(包括:起草、废止等)25条;l 全国30米以上大坝空间数据库,4800座大坝,1:100万,大坝空间和属性信息数据库;l 世界江河数据库,涉及全球各大江河属性数据154条;l 水利科技新闻数据库,15292条,涉及水利要闻、科技新闻、环球水事、治水论坛和地方水利等信息;l 水利外事与科技专题数据库,涵盖国际合作、科技项目、技术监督、专题调研、学术研讨、亮点工程、虚拟展厅、热点关注的138个专题信息;l 水资源公报数据库,按年度完成数据更新,发布全国哦水资源公报;l 泥沙公报数据库,按年度完成数据更新,发布全国泥沙公报;l 全国主要城市用水水源地水质数据库,按旬完成数据更新。l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涉及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