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9874589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农村部分)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四月目 录一、概述1(一)县域概况1(二)土地利用特点3二、农村调查成果4(一)外业调查成果4(二)数据成果4(三)图件成果4(四)文字成果5(五)数据库成果5三、成果分析5(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5(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8(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9(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9(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13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14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15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17(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18(二)

2、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18(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19七、结论19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县位于豫东平原,。(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

3、9%。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4、土地后备资源匮乏,资源潜力有限县由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极高,土地后备资源稀缺。未利用地极少。全县未利用地共3161.64公顷,其中河流水面1488.16公顷,湖泊水面758.83公顷,内陆滩涂911.04公顷,裸地3.61公顷

4、。主要土地资源潜力分布在农村居民点内,但潜力有限。二、农村调查成果(一)外业调查成果1.76幅调查底图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2.土地权属有关成果。3.土地权属协议书。(二)数据成果1、各类土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2、不同权属性质面积统计数据。3、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数据。4、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数据。(三)图件成果1、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2、土地利用挂图。3、基本农田分布图。4、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四)文字成果1、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2、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3、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4、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5、基本农田调查报告。6、第二次土地

5、调查自检报告。(五)数据库成果按有关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三、成果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主要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澄清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的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登记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基础依据和建议。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序号一级分类各类面积1耕地100315.132园地96.253林地7707.63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5交通运输用地4382.8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1907其它土地178.

6、99合计141981.39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单位:公顷序号二级分类各类面积1水浇地100313.452旱地1.683果园96.254有林地7240.865其他林地466.776建制镇1818.197村庄19993.458采矿用地250.93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8.0110铁路用地39.4011公路用地1222.5912农村道路3120.8213河流水面1488.1614湖泊水面758.8315坑塘水面2434.1716内陆滩涂911.0417沟渠1449.5718水工建筑用地148.2319设施农用地175.3820裸地3.61总面积141981.39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

7、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单位:公顷序号一级分类国有总面积集体总面积合计1耕地727.8399587.30100315.132园地0.0096.2596.253林地19.997687.647707.63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0.5621180.0222110.585交通运输用地1236.343146.474382.81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94.953995.057190.007其它土地23.89155.1178.99总计6133.56135847.83141981.39这次调查成果显示:全县土地面积为141981.39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为100315.1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6

8、5%;园地总面积为96.2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7%;林地总面积7707.6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为22110.5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5.57%;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为4382.8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9%;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7190.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6%;其他用地总面积为178.9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3%;其现状结构如下图所示。县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结构图70.65%0.07%5.43%15.57%3.09%5.06%0.13%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其它土

9、地从上述土地利用现状看,县的土地结构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其中耕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0.65%,人均0.08公顷(1.20亩);建设用地占15.57%;林地面积占5.43%;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占5.06%;交通运输用地占3.09%。县二调成果还显示,-的基本农田规划保护面积为85933.33公顷,相对于耕地总面积100315.13公顷的保护率高达85.66%。(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调查显示,县集体土地较多,有135847.8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5.68%;国有土地只有6133.56公顷,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2%。全县没有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土地。(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从区域分布规

10、律看,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0.65%的耕地,分布在全县广大农村;占全县总面积15.57%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城镇、村庄和独立工矿所在地;占全县总面积0.07%的园地主要分布在乡、乡和齐老乡;占全县总面积5.43%的林地,多依河流、沟渠、道路两侧和农村居民点周围分布;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高速和各级公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自然河流、坑塘和沟渠。(四)地类变化趋势分析至县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对比表 单位:公顷行政区域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土地名称01020320101112数据107775.57976.698179.1119190.05307

11、4.616823.91695.97数据100315.1396.257707.6322110.584382.817190178.99差值7460.44880.44471.482920.531308.2366.09516.98从的变更数据与的二调数据对比表和变化情况图可明显看出县的地类变化趋势,7个一级类中有3个一级类处于减少趋势,4个一级类处于增加趋势。各地类的具体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是:1、耕地变化趋势和原因(1) 趋势分析变更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耕地总量减少7640.44公顷,减少率为6.92%。其中水浇地增加76922.81公顷,增加率为429%,旱地减少84383.25公顷,减少率为99.

12、9%。(2) 原因公析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城镇建设规模扩大;二是村庄外延扩张严重;三是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弃农务工,在承包的耕地里植树所至。的变更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发生的耕地减少量,并非一年所至,事实上减少的耕地应是详查以来的多年形成的,原因是年度变调查不到位。2、 园地和林地变化趋势及原因(1) 趋势分析变更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园地减少880.44公顷,减少率为90.15%;林地减少905.64公顷,减少率为11.1%。(2) 原因分析园地和林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县地处平原,土地资源量不足,加上园、林经济效益不好和农业结构调整致使园地、林地减少。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变化趋势和原因(1)

13、 趋势分析变更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量增加2920.53公顷,增加率为15.2%。其中,建制镇增加1398.62公顷,增加率为333.3%;村庄增加3060.57公顷,增加率为18.1%;采矿用地减少1464.32公顷,减少率为85.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减少74.34公顷,减少率为60.8%。(2) 原因分析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量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城镇建设规模扩大;二是村庄外延扩张严重。其中,村庄用地面积增加说明近年来县村庄整治工作力度不够;采矿用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县整治、拆除粘土砖瓦窑场的结果;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的减少,主要是近年来的殡葬制度改革致使大量墓地消失所至。4、 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趋势和原因(1) 趋势分析变更数据与二调数据对比,交通运输用地总量增加1308.2公顷,增加率为42.5%。其中,铁路用地减少20.98公顷,减少率为34.75%;公路用地增加812.17公顷,增加率为197.9%;农村道路增加517.01公顷,增加率为19.9%。(2) 原因分析交通运输用地总量增加的原因与近年来大力发展交通有关。其中,铁路用地减少与行政区划调整有关,如区内有铁路用地的原县乡在这次土地调查前划给了区,致使铁路用地量减少;公路用地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大广高速和周商高速公路建设;农村道路增加的原因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