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87446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2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与改良研究宋 明 刘万勃(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张钟灵 刘红雨 周 虹 刘朝伟 陈朝轩(重庆市农业局蔬菜处)目 录 摘 要. 1一 绪言. 41 蔬菜生产的特点. 52 蔬菜栽培制度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栽培模式的关系. 53 合理的蔬菜栽培制度的标准及其重要意义. 54 合理的蔬菜栽培制度的理论基础. 65 制定合理的栽培制度应掌握的原则. 7二 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 81 重庆市农业生态条件与蔬菜生产. 82 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现状. 9三 重庆市蔬菜基地现有栽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501 个别地区不注意轮作,导致目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蔬菜病虫害严重. 1

2、522 少数栽培制度间套作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不高,产量产值低. 1553 肥料的利用有不恰当之处. 1574 病虫害的防治不尽合理. 1775 品种结构尚不够合理. 188四 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改良建议. 1911 严格实行多形式、多类型轮作,合理间套作,充分利用蔬菜间的生化它感作用建立良好的蔬菜生态系统 1922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实现品种多样化和结构合理化,争取更高的效益. 2043 利用设施栽培实现品种种类多样化. 2074 蔬菜生产走节水农业之路. 2275 进一步提高施肥技术,有利无公害蔬菜生产. 2326 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止蔬菜的农药污染. 2598 建立蔬菜基

3、地蔬菜生产和贮、运、销过程的安全性监控体系,确保蔬菜产品无害化. 2919 继续坚持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在良好的栽培制度基础上把重庆市蔬菜生产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99五 小结. 309参考文献. 313附表1 重庆市蔬菜基地主要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339附表2 重庆市蔬菜基地主要栽培品种. 366附表3 蔬菜作物轮、间、套、混作中宜与不宜的种类. 395附表4 肥料混合使用表. 427附表5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 453 摘 要 栽培制度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土地面积上各种蔬菜的安排布局及其栽培管理等制度。栽培模式(茬口安排)仅仅是栽培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栽培

4、制度所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是栽培模式远不能概括的,它涉及到花色品种布局(品种结构问题)、茬口安排、施肥、病虫防治、蔬菜生态系统和蔬菜产业的优化等诸多问题。蔬菜栽培制度的主要特点在于广泛采用间套作,增加复种指数,创造出合理的菜田群体结构,提高日光能和土壤肥力利用率;另一特点就是重视轮作换茬、土壤耕作与休闲等制度来减轻病虫害,恢复与提高土壤肥力。 本文从蔬菜栽培学、生态学、生物学、耕作学、经济学等角度,并结合重庆市特有的地理、气候、消费需求、生产习惯等特点,对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采取全面兼顾、重点分析、以多重点代全面的方法,主要针对南岸区、合川市、铜梁

5、县、涪陵区等18个区市县蔬菜基地的63套栽培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和研究。1 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的现状 蔬菜栽培面积扩大,蔬菜生产发展快,栽培制度日趋科学、合理化。1995年,市政府提出重庆市蔬菜生产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四个转变”,并作出蔬菜生产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决定,1999年,针对蔬菜质量问题,市政府又提出全面开展无公害蔬菜工作的决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从蔬菜基地的规模、生产蔬菜的数量、品质以及市场供应的花色品种上都说明,重庆市蔬菜产业正在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制度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生产水平高的方向发展。 栽培模式形式多样,各地区差异大,总体水平上还有潜力可挖。总体

6、上,全市各蔬菜基地的复种指数一般在2.8以上,高的可达5-6。全市主要蔬菜基地年平均产量达/667m2667m2667m2667m2;从产量上看,有年平均达/667m2的地区,也有仅达5233kg/667m2的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 在对各栽培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的分析时,采取绝对产量、产值与正态分布规律相结合的方法,从栽培模式的产量的角度选出了15套产栽培模式(产量在9000kg/667m2)和9个低产栽培模式(产量在5000kg/667m2以下,占总数的14.3%);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出了套济效益较高的栽培模式(产值在1.0万元667m2以上,产出投入比大于4.0,占总数的23.8%

7、)和套经济效益较低的栽培模式(产值在0.4万元667m2以下,产出投入比在2.5以下,占总数的17.5%),从合理的蔬菜栽培制度的标准、原则、理论基础和蔬菜间的生化它感现象的角度对部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高或均低的栽培制度模式进行了可能原因的探索与合理性的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现代生产优化方式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经济效益是优良栽培模式的重要目标,它直接决定栽培模式的应用价值。经济效益是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统计量,其衡量指标很多,如:产值、纯收益、投入、产出/投入等。每一种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地评价栽培模式的优劣,例如产值,它仅反映了最终的经济产出,不能反映投入和纯收益;

8、而纯收益虽直接反映了生产者最终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能反映栽培模式水平的高低。举个例子来说,某个栽培模式投入了0.1万元,产出0.3万元,故其纯收益为0.2万元,产出/投入比值为0.3;另一个栽培模式投入了0.3万元,产出0.5万元,其纯收益也是0.2万元,产出/投入比值为1.67。相比以上两种栽培模式,纯收益均相同,但产出/投入比值却相差甚远,很明显,第一种栽培模式对于第二种栽培模式而言,茬口安排水平相对高,实现了相对少的投入而获得同样的纯收益。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产出/投入” 能反映栽培模式水平的高低,同样,“产出/投入”也具有局限性,即不能反映最终的纯收益情况。综上所述,单用某一项指标都具有

9、片面性,故本部分在对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中,采用产值和产出投入比相结合的办法对之进行较全面的评价(产出投入比用来反映该栽培模式水平的高低)。同时,通过对重庆市多个蔬菜基地的多种栽培模式进行随机抽样,获得了有代表性的样本,建立了投入与产出间数量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符合洛吉斯蒂回归曲线):y=(r=0.5921r0.05=0.5760) x-单位面积投入量(仟元/667m2);y-单位面积产出量(仟元/667m2667m2667m2之间徘徊(排除个别苗菜型栽培模式,因为育苗这一茬生产较特殊,与大多数栽培模式不相同,此处仅为总体水平而论)。 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尤其是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较快。在

10、施肥上,各蔬菜基地都做到了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把满足蔬菜营养需求和改良土壤结合起来,为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施的有机肥包括生物肥、家禽畜粪尿肥、厩肥、人粪尿堆肥、草木灰等,其中生物肥属有机复合肥(如TBS)这一类。施用人粪尿和畜粪尿肥相当普遍,占全市有机肥施用的6070%左右,禽畜粪主要是鸡粪和猪粪,其次是厩肥和堆肥施用也较多,占25%左右。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上,已在较多地施用生物肥。在病虫害防治上,各蔬菜基地在使用药剂时基本上做到了选用低毒农药和个别中等残毒农药,但极个别地区还在使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禁用农药,如氧化乐果。2 重庆市蔬菜基地现有栽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重庆

11、市蔬菜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蔬菜产业化工程的直接推动下,栽培制度日渐成熟、合理,正在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栽培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地区不注意轮作,导致目前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蔬菜病虫害严重。少数栽培制度间套作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不高,产量产值低。 产量产值是栽培制度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是衡量栽培制度优劣的一个指标,决定着栽培制度的应用价值。在所调查的全部栽培制度中,约有5%的栽培制度产量产值相对较低。肥料利用有不恰当之处。表现在:单一化肥施入;总体上重视“N、P”肥,忽视“K”肥的施用; 部分化肥的混合不合理,导致养分损失等。病虫害的防治不尽合理。病虫害防治是一

12、项系统工程。表面上,这纯属技术问题,实质上,它涉及到对整个菜田系统的生态工程建设,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一般的生产观点是防病虫、保产量。认为病虫防治得越彻底,产量就越能得到保证和提高(在其他栽培条件较适宜的情况下)。然而,越想将病虫防治彻底,势必就越多打农药,从而可能造成农药污染,不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要协调好这两者间的关系,就要求实行包括栽培模式、作物布局以及生物防治为主体的一整套优化栽培技术体系。就重庆市蔬菜栽培制度而言,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地区重治轻防,忽视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中存在高残毒农药使用、农药不科学混合;大部分地区缺乏统防统治的条件和观念等问题。品种结构尚不够合理。还有

13、必要进一步加强品种结构调整,以增加市场花色品种,繁荣市场。3 重庆市蔬菜基地栽培制度改良建议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以下九个方面的改良意见。 严格实行多形式、多类型轮作,合理间套作,充分利用蔬菜间的生化它感作用建立良好的蔬菜生态系统。严格实行多形式、多类型轮作制度来减轻病虫害,恢复与提高土壤肥力;合理间套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扩大、加速系统物质循环。在间套作安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需要的茬口类型,不能生搬硬套,其它地区的栽培模式仅为参考。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实现品种多样化和结构合理化,争取更高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栽培蔬菜有860余种,而我国仅129种,我市栽培的蔬菜约有8

14、0多种,由此可见,种类品种的进一步增加是可能的,尤其是引进优质的国内外蔬菜对发展重庆的蔬菜产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设施栽培实现品种种类多样化。在设施栽培中易使土壤发生劣变,因此要注意提高设施蔬菜的土壤管理技术,促进土壤系统良性循环。蔬菜生产走节水农业之路。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节水农业不仅有节水、节能、省工的优点;还有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减少养分流失;控制温湿度状况,可减轻蔬菜病虫害;有利于蔬菜对养分的吸收,可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等效果。重庆地理条件特殊,虽有嘉陵江和长江穿流,但作为利用的农业水资源仍很贫乏,有较大部分基地离江河较远,因此,走节水农业之路对重庆蔬菜产

15、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施肥技术,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施肥不单单是营养植物,而且还要营养土壤中无数的微生物,使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经常处于正常的共生共荣关系。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配合使用,既能供给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又能供给微生物发育所需的无机营养。在施肥技术上要发展平衡施肥,测土施肥技术,重视硼钙肥的施用,尤其是“Ca”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通过“维茨效应”(即影响质膜,而非影响代谢的作用)促进K+、Rb+以及Br 的吸收,减少根中阳离子的外渗。合理施用氮肥,防止蔬菜硝酸盐污染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一环。针对重庆地区气候特点提出以下10个方面的氮肥合理施用技术。化学氮肥适宜施用量。选择适宜的氮肥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