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87318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悟国外小学教育理念探寻国内教育改革方向杨 毅杂谈 笔者本博文收录文章三篇。一是美国人是这样教育小学生的。读后获益大。二是国人三个月在加拿大学校的体会。读后体会深。最后是英国小学教育特点。读后有特色。 这是一篇转帖。有人可能看过,有的人还未看过。笔者觉得看了之后很有益处,对于我们认识国外教育帮助极大,同时,又给我们一个对照国内教育现状,深刻反思的机会。那么,面对对比出来的问题和差距,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的老师,家长,校长以及所有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人们是不是需要认真冷静地思考,找寻教育改革的方向,出路,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国内教育问题的现状如何?造成问题的症结在哪儿?是教育体制的保守老套,

2、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还是什么问题? 归根结底,我们的教育是到了必须改革更新的时候了。墨守陈规,死搬教条,不行!心血来潮,急功近利,不行!别出心裁,孤芳自赏,也不行!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解决我们目前教育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地讲,它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诸多内容。间接地讲,它关联到一国的政治体制,历史文化,思想渊源,人文背景,国民素质等等因素。因此,提到教育问题就不能单单地看成学校的事情。归学校教育部门管理。不管我们的事。首先,要大家树立教育是社会问题,是事关国家的生死兴衰的大问题。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从全社会国

3、民素质教育的提高抓起。要提高每个国民的教育水平。国民教育是基础。是一个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保障。如果能使每个家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的话,那么,这个家庭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就会适合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孩子就能在宽松的,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这点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能否成人,成才,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如果,我们把上述提到的这些都做好了,那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成功的。等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升入小学,中学,家庭教育打下的良好基础就会带到学校。再加上学校科学合理的教育,学生的素质就会提高。 因此,中国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加强全社会对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尽快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问题。 美国对

4、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教育建立在六个方面即: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公德。 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忠于家庭等。 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语言文明,用和平的方式处理愤怒与争执。 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公平:照章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别人意见。 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公德:合作,参与,和睦,遵纪守法,尊重年长,保护环境。 日本一直倡导“宽松教育”,反对知识技能的“灌输式”教育。要在宽松的,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美国 美国人是这样教育小学生的我把九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象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

5、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

6、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致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打着电脑,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

7、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真不知道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只觉得一个十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就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也没批评,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楞,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

8、,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三十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

9、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十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难怪,连文化的题目都敢作的孩子,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

10、,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

11、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

12、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加拿大 加拿大是孩子的乐园回味近三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感受最深的是,加拿大的确是孩子的乐园。生活环境安全。加拿大法律规定,十二岁

13、以下的孩子不允许独自活动。所以,家长不可以把十二岁以下的孩子独自留在家中,也不可让孩子独自外出,必须时刻都有监护人。在每一条马路旁边都有人行横道,如果想过马路就按一下路边电线杆上的按扭,过往车辆立马就远远地停下来,等行人过去后才开动。上下学时间段还有专门负责行人过马路的协管员,当你要过马路时,他会早早地高举一个写着“停”的牌子站在马路中间。我看到过往车辆也都不着急,一遇到路口或拐弯着自觉慢行。生活环境舒适而富有童趣。学校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全是绿地,上面长着厚厚的草,孩子们一下课被老师全赶到草坪上玩耍。在草坪的一侧是运动器材,有滑滑梯、秋千等。学校的操场是开放式的,孩子们不管是放假还是上学时都可

14、以在操场上玩耍。而我去的几个友好家庭,每家的花园里都有游玩设施,各家的地下室里都是为孩子准备的玩具室,里面摆放了孩子喜欢的各种玩具。那些玩具真是琳琅满目,不亚于一个玩具商店。身体条件好.因为加拿大的饮食条件和活动时间都优于国内,所以六年级的女生已发育很好,就像国内初二、三的学生。我们的中国学生来到后,函课业负担减轻了,活动时间增加很多,身体也长得快而壮。经常可以看到在蓝天下,绿地上,一群群可爱的孩子沐浴着阳光在快乐嬉戏奔跑。在学校里,体育好比学习成绩好更让同学佩服。课业很轻松。小学课业没有国内那么苦。我个人认为, 这里的教育理念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 更人性化。小学的课程由班主任来定,学生也没

15、有发课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老师发讲义。每天早上九点到校后,先唱国歌,听一段音乐,然后学生就自觉读书,教室里摆满了图书。读后就内容提问,然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课堂上学生的状态很轻闲,随意,只要不大声说话影响别人就行,也可以走动、喝水。在学校里发现有一些移民的中国小学生。我猜想:这些移民的中国父母能克服语言障碍留下来的最大动力也许就是对孩子的教育着想吧。英国 英国小学教育的三个特点为从事一项中英教育合作课题研究,我曾赴英国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和考察。在考察中深感英国中小学的教学颇具特色。其中英国中小学校高度重视个别教育的作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然而他们在发挥这一现代教育制度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其在个别教育方面的不足。为此,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课程教学系统以教研组(按学科划分组成)为纽带,由任课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面向全班学生系统授课。个别辅导系统以年级组(按年级划分组成)为纽带,由辅导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年级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这种双轨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发扬了班组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了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英国中小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体现对个别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