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87245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数学精选教学资料精品资料第一单元课 时: 第 1课时课 题:小数的意义课 型: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

2、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 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 小数的意义1、 自学小数的意义2、 小组交流3、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

3、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5、 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

4、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四、 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五、 作业: 第6页1-4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课 时: 第2 课时课 题:测量活动课 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

5、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能力目标: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学生、老

6、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 填写第7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

7、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作业: 第8页练一练课 时: 第 3课时课 题:比大小课 型: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第9-11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大小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

8、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1、 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 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

9、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五、作业练一练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课 时: 第 4课时课 题:练习一课 型: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教学

10、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具体练习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

11、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

1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课 时: 第 5课时课 题: 购物小票课 型: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

13、习惯。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二、试一试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三、练一练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课 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