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98443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摘 要:2011年湖北省与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有同有异。两地试卷的试卷题型、内容大致相当,阅读和作文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两大山峰,两地试卷对此也各有特色。通过比较分析,对彼此各有启示。关键字:2011年 湖北 上海 高考语文 比较分析2011年湖北省和上海市高考语文都属于新课改下的产物,试题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的考查是共通的。但是由于湖北和上海的地域,经济,文化,政策等的差别,高考语文试卷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本文拟从试卷形式、阅读和作文等方面,对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2、以下简称“湖北卷”)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以下简称“上海卷”)作一比较分析。一、 试卷形式(一)考试形式湖北卷和上海卷考试都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二)试卷题型及其赋分两地试卷的题型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呈现出一致性,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但两地对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重视程度不同。 如图所示:题型客观题主观题地区湖北上海湖北上海类别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填空简答作文填空简答作文分值36012684660154770比例24%0%8%4%5%31%40%10%31%47%总计24%12%76%88%湖北卷的题型及赋分:客观题(单选题)共

3、36分,占24%;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共114分,占76%。上海卷的题型及赋分:客观题(单选题12分,多选题6分)共18分,占12%;主观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共132分,占88%。湖北卷的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大约为1/3 ,而上海卷的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大约为1/7。上海卷的客观题明显少于湖北卷的客观题,并且上海卷的客观题除了单选题外,还设置了一个多选题,即:第11题“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两地试卷的主观题都包括填空、简答和写作题。湖北卷主要从识记、理解、翻译、表达等方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而上海卷主要从理解、表达等方面来考察。由于上海卷在主观题上的分值几乎

4、是整份试卷的主宰,所以试卷的难度较湖北卷要大。(三)试卷内容及其赋分 两地试卷的内容略有不同。湖北卷试卷内容及其赋分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27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6分;古代诗文阅读,27分;现代文阅读,30分;写作,60分。上海卷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阅读,占80分;第二类是作文,占70分。其试卷内容及其赋分是:名句名篇,6分;古代诗文阅读,36分;现代文阅读,38分;写作,70分。从两份试卷可以看出,阅读和作文是高考语文的两座山峰。湖北卷除了考查阅读和作文外,还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的考查,较上海卷而已,湖北卷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细致。(四)计分标准两地试题的计分标准略有

5、不同。湖北卷依旧采用传统的题目与分数对应的方式。上海卷题目设计样式是可以多选,但是按作答的前几题计分。例如:默写名句名篇这个部分,它给出了8个题目,而计分要求是:“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通过分析发现,上海卷对语文知识的考查,计分标准灵活性增大,采取多样化模式,不再是题目与分数一一对应的单一标准。这种情况下,题目个数多于需要作答的个数,考生可以按试卷的规定,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自由作答。这样的计分标准,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试题设计的灵活性,尊重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降低了试题的难度,给了考生更大的作答空间。(五)试题的呈现方式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湖北卷讲求图文并茂。如21题“分

6、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 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 宜万铁路开通前后恩施州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 开通前 开通后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和修辞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图表并进行总结分析,开发了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社会实践意义。二、 阅读题比较两地试卷的阅读材料都由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组成,但二者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对阅读材料的使用也不同。(一)现代文1、 篇幅及体裁如图所示:题目体裁篇幅湖北中国建筑的“文法”(梁思成)说明文1221才子赵树理(汪曾祺)散文1188上海家园城市议论文1251又见鹭鸶(陈忠实)散文1464高考中的现

7、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而不是一种泛读或消遣娱乐型阅读。阅读材料的篇幅对答题有很大影响,太短或是太长都将不利于高考的选拔。两地阅读材料都在1100字到1500字范围内,其中,上海卷的篇幅略长于湖北卷。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两地现代文阅读材料皆为两则,文章的体裁遵循了这样一条规则,即一则是非文学作品,另一则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放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第二篇,体裁都是散文。而现代文阅读非文学作品材料则有所不同,湖北卷是说明文,上海卷是议论文。笔者分析,进入21世纪的阅读教学,主张淡化文体界限,整体感知作品,强调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这样的观念也在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选文中也有所体现。在确定现代

8、文阅读选文体裁时,有些文章只是按照表达方式做简单的分类。不过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说明类文章己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说明,而是将讲事理和讲见解甚至个人的感受相结合。2、 题材及价值取向现代文阅读测试材料的选择,一方面要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检测,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功能是最主要,但另一方面,现代文阅读材料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价值观等也具有导向作用,这一点也不能忽视。通过分析两地试卷,笔者发现其共同特点。首先,富有时代气息。例如上海卷的家园城市,其中有一个题目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这个题目带有较大的开放度,有利于考生联系实际,大胆

9、创意,充分的理论与事实根据,严密而雄辩的论证,还需要说明的能力,描写、叙述的能力。其次,重视民族文化。例如湖北卷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第三,注重人文因素。例如,两地试卷的两篇文学作品均有所体现。(二)古代诗文如图所示:散文诗歌湖北谏成帝营陵寝疏刘向登城 刘敞 望湖楼晚景苏轼上海节选史记循吏列传明月何皎皎稼说送张琥苏轼对于古代知识的考查,两地试卷都是由散文和诗歌两组成。1、 散文湖北卷选择西汉刘向的一篇文章,共19分,题型是选择题和翻译题。上海卷设置了两篇古代文,共28分,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翻译题。通过分析可知,上海卷古代文的分值和题量都多于湖北卷,而且由于上海卷的简答题有5个,湖北

10、卷一个也没有,因此难度明显大于湖北卷。2、 诗歌湖北卷选择了同一时期的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的两首诗歌,来进行异同分析,题型为填空和简答题,共8分。上海卷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分析,题型为填空,选择,简答各一题,共8分。在诗歌的考查上,湖北卷考查了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以简答题为主,难度大于上海卷。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得知,两地试卷都十分重视古诗文的考查,上海卷多是以主观题的形式来命题,难度和深度都高于湖北卷。三、作文比较(一)两地作文题目湖北卷: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上海卷: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

11、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1、 湖北卷湖北卷是命题作文。考试院在自述命题特点时说:“开放度大,为考生提供了思考与写作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想像和发挥的余地”“为一些思路开阔、独具慧眼的考生提供用武之地”。我们来看看湖北卷的命题作文的特点。首先,就能力考查而言,它有一定的审题要求,笔者认为,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容易把握不准方向。其次,就文体而言,文体不限,而且这个题目本身也有较大的包容度,叙事抒情议论皆可入手,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选材自由。第三,这个题目为考生提供了表现真情实感的机会,要求考生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和思考,希望考生能审视自己生活的状态,

12、在人生的旅途中弄清自己是谁,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在作文表达的时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笔者感觉到,湖北高考语文命题组希望把高考作为指挥棒,以此来引导高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关注当下的社会和自己的人生,在作文表达的时候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2、上海卷上海卷是材料作文。命题组对命题意图的阐释中有这样的语句:“高考作文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这一材料中所蕴含的道理可以考出学生的这种能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作文题目一如既往地要求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写作要从生活和社会取材。首先,从审题看,材料中的内容经常可见,“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不偏不怪,有利于学生审题。其次,

13、从文体看,上海卷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但是不要写成诗歌。事实上,这个题目具有明显的文体倾向,更加适合议论抒情,不太适合叙事。第三,这个题目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对这个问题辩证的思考,有利于考出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笔者认为,上海卷的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文笔,这是很好的一方面。而且正如命题组在阐述命题意图时说:“在材料作文要求上,通过提供平实而又内涵丰富的材料,能够把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较好地区分开来。”(二)两地作文的共同点1、 淡化审题要求。考试院在阐述命题意图时,多次提到:不设置审题障碍,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出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能力。

14、2、 重情感。中国的教育讲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文章更是如此,“情为文之经”,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决定的。中国文化以“精神”为本,因此中国的作文,一直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放在重要位置,记人叙事,议论抒情,一定要感悟到其中所蕴涵的真情做为好作文的标志。3、 鼓励创新思维。两地作文题目尽管试题试图做到使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但是要写出好的文章,还是要考生有独到的见解。在高考作文评价中对有独到见解的看法观点和有新意的作文形式的肯定都可以看出高考命题对创新思维的倡导,这也是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的。(三)两地作文的不同点1、 作文形式。湖北卷属于命题作文,而上海卷属于材料作文。由于湖北卷命题作文的形式,因此

15、它的审题相对上海卷要难些,考生不好把握。2、 文体限制。湖北卷文体不限,并且所给的题目确实适合各类文体。而上海卷明确要求不能写成诗歌。而且,上海卷这个题目具有明显的文体倾向,更加适合议论抒情,不太适合叙事。3、 考查重点。湖北卷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它给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此来引发考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去阅读,去体验,去思考,如果文笔较好,是很讨喜的。而上海卷着重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它给出一个富有哲学意义的话语,要求学生进行辨析,既可以引起学生类似的联想,又包含了某种生活哲理,因而不管是谁,只要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对这种生活现象或规律确有感受,就能饱含情感付诸笔端,而不是被逼迫着无病呻吟。四、启示两地试卷均彰显了新课标理念,突显了各地特色,具有时代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