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984380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共21页)(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讲稿(一)非常七加一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也就是

2、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

3、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苏轼那就不用说了。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苏洵你要是实在想不起来,因为跟他的小儿子一样,他也没什么特别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作品,那也没事,你要会背三字经就可以,三字经里边说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那是他的号,一说苏

4、老泉想起来,这人二十七岁才开始读书,那是苏洵。所以说这几个人都有别的渠道。还有王安石,王安石你就是什么全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你只要记住一条,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改革家,最大的改革家,再者说人家伤仲永历来的中学课本都是选的,还有那最著名的那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你看,除了散文都有自己的绝活,怎么都能想得起来。就这曾巩实在是难办,他也没有什么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诗;也没有什么让我们觉得特别优美的词;也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有一种传诵千古的散文;也没有个什么有名的兄弟给自己帮衬一下,那爸爸可能也没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改革家;也没有“春风又绿江南

5、岸”,几边都不靠着。你要说他有什么政绩呢?我们好像就没关心过他做过什么官。你要说他的个性是怎样的?我们似乎也不太关心这个人的生活,不关心和不了解他的情趣。你要说他写过什么有名的诗词,我跟你说,很多人都认为他就没这个专长。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时代的人里边,秦观曾经评价他说什么呢?秦观说曾巩写文章妙绝古今,写文章那古今第一把,写得好,可是这个人不擅长写什么呢?有韵之文。就是他不擅长写诗和词这样的韵文。“曾子固文章绝妙古今,而有韵者辄不工”宋赵与时【宾退录】当时有一个怪人叫刘渊才,这人说话很奇怪,奇怪在哪儿呢?他跟别人说,我平生有五大憾事,就是有五件事情非常遗憾。别人就问他,说是什么呀?你说啊。这老刘

6、就闭着眼睛不吭声,过了好久才说,我不说,我说了你们会笑话我,会小看我。在我看来这五件事情都很重大,但是你们会笑话我,所以我不说。人家说,说说说,不笑话你,都尊重你,你说。那人说那我说了?说吧。说这五大憾事,第一,恨鲥鱼的刺太多。第二,恨金橘味道太酸。第三,恨这个莼菜菜性过冷。第四,恨这个海棠花不够香。第五,恨著名的散文家曾巩不会写诗。这大家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你看你看你看,我说你们会小看我吧?大家心说哎哟喂,我的老天爷,您恨的就这五件“重大”的事件啊?您也太碎了,能不能恨点有价值的?哎,但是这给我们提供一个信息,这个人虽然说话有点不靠谱,但他希望曾巩如果会写诗或者诗写得好,在他心目当中曾巩的形象

7、就怎么样?更加完美了。画外音:曾巩流传至今的诗作有四百多首,虽然与苏轼、欧阳修这样的诗词大家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大多也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寓意深刻。对于曾巩的文学成就,他同时代的人更有发言权,那么,欧阳修、苏轼这些曾巩的同代人是如何评价曾巩的呢?康震:可是不管你怎么说,我们就感觉到这个人太没名气了,而且我们还有一种很过分的感觉,就是怎么会把他选到八大家里头呢?别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理由,他有什么理由呢?这个呀,我们说人家反正给选进去了,人家选进去了说明人家当时选的时候,茅坤选他是有理由的,而且对他的评价肯定比我们现在,就这会儿对他的评价要高。那我们就很奇怪,怎么我们隔了这几百年,难道我们对他

8、的评价的差距就能差几百年吗?你要认识这一点那就得从头开始说起,从哪个头上说起呢?得看当时曾巩的时代,他们的人对曾巩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第一个人就是欧阳修,因为前面我们说了嘛,好像曾巩应该是欧阳修最喜欢的学生。欧阳修第一次见到曾巩,对他的评价就非常高,而且在一篇文章里边他怎么评价曾巩呢?他说,“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欧阳修【送杨辟秀才】我一看见他,他就像那个在一群鸟当中的雄鹰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展翅高飞。他给别人夸耀说什么呢?“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在我的门下人太多了,成百上千的人向我求教,我是天下文宗,要来向我求教、要想投到我门下的人很多。我

9、们上次讲了,欧阳修也挺挑剔的,有的人他也看不上,但是我最喜欢的,独独最喜欢的就是谁呢?就是这个曾巩。他对曾巩太偏爱了,我们原来讲过,人家苏轼本来文章写得挺好的,就那考试卷完全是第一名的水平,他非得觉得只要是写得这么好的肯定是曾巩写的,最后给弄了个第二名,为了避嫌嘛。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呢?他对曾巩特别地偏爱,而且他对曾巩的水平是坚信不疑。还有一件事,那前面是苏轼本来写得好,给了个第二,这回是王安石,有人请王安石给他们家写家谱,王安石写好了以后,那家人就把家谱送给欧阳修再审阅一下。大家听明白了吧?这个是谁写的呢?王安石写的。欧阳修一看,开始觉得怀疑,因为上边没有署名,怀疑是不是王安石写的?后来觉得写

10、得这么好,这不太可能是他写的,他怎么可能比曾巩还写得好?这肯定是曾巩写的。你说这就没救了,明明是人家苏轼写的,后来也是人家王安石写的,他只要是看见写得好的,那就是曾巩,但这翻过来说明什么?说明曾巩的水平,文章的水平高不高?非常高。你想,欧阳修是干什么的,欧阳修自己写文章还要鉴别别人的文章,他还要带领一个时代的文章,那是当代文宗,他眼光错不了,这是欧阳修。王安石对曾巩也是倍加推崇。有一阵子有人诽谤曾巩,说这曾巩人品不好,曾巩怎么样这个那个。王安石替他辩护,就写了一首诗,在这诗里边有这么几句,说什么呢?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王安石【赠曾子固】说什么

11、意思啊?说我告诉你,曾巩的文章没人能跟他比,他就好比天上的星斗,就好像陆地上的江海一样。后来他用了一个很极端的比方,说如果这人将来死了,那也是班固和扬雄。这个说法有点别扭,因为人家没死,你非得把他比成死了以后怎么样,但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他的这样的一个地位,就是说如果你们现在诽谤他,他如果真的他死了,他就是死了,他也不是个一般的人,他会像班固和扬雄一样流传千古。王安石是什么人啊,王安石后来做了宰相,而且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在北宋也是领袖群伦,不是一般的人。他很推崇的人,水平肯定也错不了。还有苏轼,苏轼比曾巩小十几岁,可是他们俩是同年的进士,算是欧阳修底下的、都是同学。苏轼对他也倍加推崇,怎么叫做倍加

12、推崇呢?有一年苏轼的老乡,两个书生写了一些文章想要找人求教,苏轼专门为这个给曾巩写封信,推荐这两个书生去拜见他,而且后来苏轼还专门请曾巩为自己的伯父写墓志铭。我跟你说苏轼那更甭提了,眼界高着呢,他能邀请你给他的家里的伯父写墓志铭,那对你的文章是极大的肯定,而且苏轼后来在一首诗里头也特别地写道“醉翁门下士,杂遝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苏轼【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这么说吧,欧阳修门下有水平的人多了去了,可是我就觉得这曾巩水平最高,他这花儿一绽开,其他的花都很难看,就这么个比方。所以就说什么呢?你看咱用不着再多举例子了,这是最有代表性的,而且也是八大家里边的同事,是不是?你看,欧阳修、王安石、

13、苏轼,当然苏辙也有评价我们就不提了,都是当时的大腕儿,这些大腕儿非常赏识的人,这帮人犯不着拍曾巩的马屁,那就说明曾巩水平确实高。画外音:曾巩是欧阳修最为欣赏的弟子,当时的文坛对曾巩的评价又是如此之高,但是欧阳修最终却将领袖文坛的重任交给了苏轼,并没有交付给曾巩,这又是为什么呢?同样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苏轼与曾巩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曾巩的文章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康震:我告诉大家,曾巩的文章固然写得好,但是曾巩的文章是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曾巩的文章,第一是固守原始的儒学的那个理,也就是说在曾巩的文章里边,他所阐述的儒学的道理那都要保证它绝对地纯净,对佛教、对道教,他是完全排斥的,他保持儒学的纯

14、净性。这点跟苏轼一样不一样?那肯定不一样,苏轼是出入于儒、道和佛教之间的,他既通儒又通佛又通道。这是第一点。第二,曾巩的文章跟苏轼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他的文章主要是重实用。曾巩写的史论比较多,写的议论文比较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曾巩的文章里边他要讲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非常地端正,非常地纯净,一点都不搀渣子。但我们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太干净了营养成分就缺失了。这个文章议论得太多了,它就不是那么生动了,所以有人评价曾巩的文章,叫什么呢,叫“典雅有余,精彩不足;庄重有余,活泼不足;思想有余,趣味不足。”可这些你翻过来再看苏轼,那什么都有,他也能典雅;他也能庄重;他也能活泼;他也能有趣味。他也有

15、思想;他也有文学;他也有精彩。而且比起苏轼来讲,那当然他没有苏轼那样浩瀚的思想,没有那样广博的学识,没有那样一种非常通达的人格,所以综合起来看,你要对曾巩有一个认识,就是为什么像欧阳修这一批人这么样地对他有高的评价,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就是他在这一群人当中他是有特色的,他的特色就是他阐发的道理很端正,他写文章非常地规范,他的文章的布局那也是非常地合乎一般散文家的这样一种审美的标准,这种标准叫什么呢?就是非常地端正;非常地典雅;非常地庄重;非常地富有深度,但它可能就不是那么生动了。在这样一种情形底下,那写得精彩的、写得活泼的、写得通达的,自然最有可能执牛耳成为文坛的宗主。当然这里边还有别的原因,苏

16、轼本人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很大。讲到这儿大家就最有可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说了半天,我们就想看曾巩的文章到底写得怎么样?它精彩在哪儿?它好在哪儿或者不好在哪儿?我们想见识见识,你是骡子是马你得拉出来溜溜。我用很短的时间给大家讲他的一篇文章,叫墨池记,这是曾巩最有名的一篇文章了,我在这儿隆重地给大家退出墨池记。虽然就我这么隆重地推,很多人还是不知道,但今天推了以后,肯定很多人就知道了。他写了一个什么内容呢?说起来也很简单,文章很短,说在他们江西的临川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池子叫墨池,相传是王羲之当年在这洗笔的地方,就这么个事,他去了看见有一个墨池,他就问,说想当初王羲之跟张芝学书法,据说在这池子里头洗笔把池水都洗黑了,这是真的吗?想当年王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