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83820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5篇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专制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善后大借款;二次_;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五九国耻;中华_党;护国运动和洪宪帝制的破产。2.通过学习袁世凯实现专制专制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和封建权利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_并未完成反封反帝的_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使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以深化人心。3.(1)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专制、复辟、践踏民主共和、_的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袁世凯_的反动性。(2)通过二次_和护国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_派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2、、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的立场是进步、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_精神可歌可泣。教学建议教学地位分析p 本节主要讲述袁世凯篡夺辛亥_成功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专制,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_之路。同时资产阶级_派及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清袁世凯本质后,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_、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_的道路仍漫长而又困难。重点分析p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是重点。袁世凯在窃取辛亥_的成功果实后,打着民主共和的招牌,对内实行专制专制,对外那么卖国、投靠帝国,一步步地实现了帝制

3、复辟。护国运动是一场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根底,形成了全国性的斗争高潮,根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的。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确已深化人心,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难点分析p 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专制统治以及其迅速倒台的原因是本课难点。在学习辛亥_时,学生知道辛亥_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化人心,因此在学习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专制统治时,学生会对前面学过的知识产生疑惑,既然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化人心,为何还会出现复辟帝制现象?复辟帝制正反响了辛亥_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思想_不彻底。而复辟帝制的迅速倒台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思想已深化人心。讲清这一问题,在学习

4、后面的张勋复辟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了。重点难点打破方案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通过学生对袁世凯由专制到复辟帝制的史实的掌握,提供学生分析p 、认识史实的根据。2.列出资产阶级_派反袁斗争和护国运动兴起纪事年表。3.启示学生考虑、分析p 、讨论以下问题:(1)袁世凯为建立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其中北洋军起了什么作用,启发学生认识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2)辛亥_后,袁世凯为什么可以在中国实现帝制?启发学生认识中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原因。(3)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实中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懂得民心不可违,感受历史开展潮流的伟大力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北洋军阀

5、统治的建立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专制统治以及其迅速倒台的原因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综合法;运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动画教学过程一、袁世凯专权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北方各省根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_军,实行专制专制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_。二、二次_19_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结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

6、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施行,把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专制。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_权利,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_。二次_是以孙中山为首的_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专制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_的继续。但是由于_党人力量松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三、袁世凯称帝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专制专制之实。政治_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_。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

7、废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专制专制披上合法外衣。通过上述分析p 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的支持(以袁世凯与_签订二十一条为例,目的在于换取_的支持资产阶级_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言论。四、护国运动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成功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未-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_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仍然失败了。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犯历史开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另一方

8、面说明辛亥_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五、小结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_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专制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本质是资本权利与封建权利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犯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征惩罚。教学设计思想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_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考虑讨论:袁世凯为建立专制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辛亥_后,袁世凯为什么可以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表达教师的主导作

9、用。板书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袁世凯专权1.政治:控制内阁2.军事:削弱_军二、二次_(19_年)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2.宋教仁案3.善后大借款4.二次_的发动与失败三、袁世凯称帝1.袁世凯窃取正式大总统2.袁世凯专制3.袁世凯承受_的“二十一条”4.袁世凯称帝四、护国运动1.孙中山成立中华_党讨袁2.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新教程高中历史教案2一、东方的诱惑背景1、新航路开拓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开展和资本萌芽的出现。(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

10、到东方“寻金”。(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引起商业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居间垄断贸易,使欧洲获利甚少;二是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4)宗教原因: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2、新航路开拓的条件(1)主观条件:a人最富庶的地区(16C(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国家(17C(3)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17C)(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4)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阿姆斯特丹。3、殖民扩张的表现(1)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11、(2)袭击葡、西船只,抢劫财富。(3)探究新航路,控制航道,抢占殖民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它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_;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4、结果:荷兰成为17世纪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二、“日不落帝国” 英国1、兴起的条件(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_的成功,促进了资本的开展(在争霸战争中法国的失败是必然的)。(3)物质根底: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根底。(4)武力保障:大力开展海军力量,为

12、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5)政策支持: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_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如17世纪中期,英国公布航海条例,其目的是开展本国的海上运输业,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根本)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直接)2、殖民扩张手段(1)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16世纪以后,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2)开展海外贸易,拓展殖民地形式:组织垄断性贸易公司:如英属东印度公司活动:a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b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个殖民地(3)发动商业战争,侵占殖民地英西无敌舰队之战(1588年)a背景:英国人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西班牙同英国的矛盾因此激化。b结

13、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败c影响: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d英国在争霸斗争中获胜的根本原因:先进的社会制度必定战胜落后的社会制度三次英荷之战(17世纪中期17世纪末)a背景:17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开展本国的海上运输,公布航海条例,规定但凡出入英国或其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b结果:爆发了三次战争,荷兰战败。c影响: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战争(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a背景:英法在印度、北美争夺殖民地,矛盾激化; b结果:法国战败c影响:英国从法国手里获得北美的_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

14、还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权利。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许多殖民地。英国通过不断的殖民侵略,夺占亚、非、美洲等许多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4)黑奴贸易:原因是由于美洲殖民地劳动力缺乏;方式是“三角贸易”3.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夺取很多殖民地,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三、世界市场的拓展1.早期殖民国家:新航路开拓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进展殖民掠夺。此后,荷兰、英、法等西欧国家纷纷参加这一行列。2.世界市场的拓展:殖民国家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络。(1)世界市场建立主要途径:殖

15、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2)殖民扩张方式:抢劫和掠夺殖民地的财富;种族灭绝(奴役和_殖民地居民贩卖黑人奴隶。(3)评价(影响):考点3:工业_(理解两次工业_的根本史实,讨论其对资本世界市场开展的影响。)第7课 第一次工业_一、工业_的前提与条件1:工业_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确实立,促进了资本的开展(2)可能性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开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的开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蓬勃开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消费技术。(3)必要性: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消费已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市场 需求扩大。二、工业_的进程1、打破口:首先发生的行业是新兴的棉纺织业。(轻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