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与乙炔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83759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瓶与乙炔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氧气瓶与乙炔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氧气瓶与乙炔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氧气瓶与乙炔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瓶与乙炔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瓶与乙炔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瓶与乙炔瓶近几年来,随着气体工业的发展,各行各业中氧气瓶与乙炔瓶使用量越来越大。在存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多起气瓶爆炸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损失。一、短途搬运注意事项 1.气瓶搬运以前,操作人员防护措施必须到位。 2.凹底气瓶搬运时,可用徒手滚动,即用一手托住瓶帽,使瓶身倾斜,另一手推动瓶身沿地面旋转、用瓶底边走边滚;也可用两手各握一只气瓶的瓶帽,使两只气瓶在胸前交叉滚动,这要根据其熟练程度而定。但不准拖曳、随地平滚、顺坡竖滑或用脚蹬踢。3.用叉车叉运气瓶时,严禁氧气瓶与乙炔瓶混合在一起叉运,必须用扎带捆扎牢固(捆扎在叉车叉头与铁挡板之间)。 4.气瓶应戴瓶帽,以避免搬

2、运过程中瓶阀因受力而损坏。 5.当需要用人工将气瓶从高处放落地面时,必须两人同时操作,并要求降落的动作协调一致,轻拿轻放,严禁抛、扔等。 6.装卸气瓶应轻装轻卸,严禁用抛、滑、摔、滚、碰等方式装卸气瓶,避免因野蛮装卸而发生爆炸事故。1974年 3月,北京某运输公司从车上卸气瓶时,用脚往下蹬,一只气瓶掉在另一只气瓶上,结果同时爆炸。 7.严禁使用链绳、钢丝绳捆绑或钩吊瓶帽等方式吊运气瓶,避免吊运过程中气瓶脱落而造成事故。 二、储存1. 仓库周围不得存放易燃物品。2. 仓库应阴凉,库内不得有热源,严禁明火,周围配备干粉灭火器。3. 气瓶与字体颜色不得任意涂改。氧气瓶为蓝色,字为白色;乙炔瓶为白色,

3、字为黑色。4. 乙炔气瓶在存储、运输使用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且不得平放,原因: (1)乙炔瓶装有填料和溶剂(丙酮),卧放使用时,丙酮易随乙炔气流出,不仅增加丙酮的消耗量,还会降低燃烧温度而影响使用,同时会产生回火而引发乙炔瓶爆炸事故。 (2)乙炔瓶卧放时,易滚动,瓶与瓶、瓶与其它物体易受到撞击,形成激发能源,导致乙炔瓶爆炸事故的发生。 (3)乙炔瓶配有防震胶圈,其目的是防止在装卸、运输、使用中相互碰撞。胶圈是绝缘材料,卧放即等于乙炔瓶放在电绝缘体上,致使气瓶上产生的静电不能向大地扩散,聚集在瓶体上,易产生静电火花,当有乙炔气泄漏时,极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 (4)使用时乙炔瓶瓶阀上装有减

4、压器、阻火器、连接有胶管,因卧放易滚动,滚动时易损坏减压器、阻火器或拉脱胶管,造成乙炔气向外泄放,导致燃烧爆炸。三、使用注意事项氧气瓶:1.严禁用带油污(尤其是黄油)的手套开启氧气瓶阀门。2.检查瓶阀时,只准用肥皂水检验。 3.氧气瓶不准改用其他气体使用。4.瓶子里面的氧气不准用尽,应留0.1-0.3Mpa,并关紧阀门,防止漏气,使气压保持正压。原因:氧气瓶的氧气全部用完后,就会成“无气瓶”,这时外面的可燃气体和空气等其他气体就会倒流入氧气瓶内,在瓶内成为混合气体,造成不安全因素。 乙炔瓶: 1.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对已倾倒的乙炔瓶,不准直接开气使用,使用前必须先立牢静止十五分钟后,再

5、接减压器使用,否则危险。禁止敲击,碰撞等粗暴行为。2.乙炔气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10以下温水解冻。 3.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米,与其它火源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米。四、氧气胶管和乙炔胶管不能混用氧气胶管和乙炔胶管均是用优质橡胶和麻织或纤维制成的,但是两者的厚度和所能承受的压力是不相同的,所以,两种橡皮管在工作中不能混用。氧气胶管能承受20公斤力/厘米(平方)的压力,其表面为红色,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8毫米。乙炔胶管能承受5公斤力/厘米(平方)的压力,其表面为绿色,内径为8毫米,外径为16毫米。在首次使用胶管前,必须把管内壁的滑石粉吹干净。五、预防乙炔气割枪回火 回火是使用

6、乙炔气割枪进行气割作业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之一,是乙炔气体火焰进入割枪喷嘴内逆向燃烧的现象,特征是火焰突然熄灭,割枪内发出急速的“嘶嘶”声。在使用乙炔气割枪进行切割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发生回火事故,轻则损坏设备工具,重则可能发生爆炸,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乙炔割枪回火回火有逆火和回烧两种形式:逆火是火焰向割嘴孔逆行,并且瞬时自行熄灭,同时伴有爆鸣声,也称爆鸣回火;回烧是火焰向割嘴逆行,并继续向混合室和可燃气体管路燃烧,这种回火可能烧毁割枪、管路,也称倒袭回火。乙炔回火十分危险,回火进入割枪,可将割枪烧损;回火进入气体软管,可导致软管烧损或爆裂。 2.割枪回火形成原因 2.1

7、割嘴过分接近加热点如用割嘴清除熔渣等做法,会造成割嘴附近的压力增大,使混合气体难以流出,喷射速度变慢。 2.2割嘴过热,混合气体受热膨胀如割嘴温度超过400,一部分混合气体来不及流出喷嘴,就在割嘴内部燃烧,并发出“啪啪”的爆炸声。 2.3割嘴被金属飞溅熔化物堵塞枪内气体通道被固体炭质颗粒堵塞,使混合气难以外流,在割枪内燃烧爆炸。 2.4乙炔气压过小供气压力减小,软管受压、弯折或破损漏气,氧气压过大,氧气容易进入乙炔系统,在熄火的瞬间,往往因氧气或空气进入割枪的乙炔管,引起爆炸。 2.5割枪阀门不严密或其内部结构破坏 造成氧气倒回乙炔管道,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点火时即发生回火爆炸,这种情况危险性

8、最大。 3.割枪的正确使用方法 3.1使用前检查 一般割枪为射吸式结构,正常使用时,氧气由射吸喷嘴喷出,进入气体混合腔,在射吸作用下吸入乙炔气并与其混合,混合气体经混合管流出。在割枪使用前,需检查供气是否正常、本体是否漏气、喷嘴是否堵塞,特别要对射吸性能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射吸性能的方法是,卸下软管,接通氧气,打开氧气阀和乙炔阀,用手指接近乙炔进气口,应感到有明显的吸力。 射吸喷嘴脱落或射吸喷嘴与氧供气管连接处有间隙(割枪摔落或敲击物件后容易引起这样的缺陷)都会破坏射吸性能,致使压力较高的氧气进入乙炔气路,因此,一定要保证割枪内的射吸结构完好。应根据割枪及所配割嘴的型号,恰当地调节氧气阀,控制供

9、氧压力和流量,如果助燃氧气供给过大,来不及从混合气管排出,就会从割枪内部反流入乙炔系统。以常用的乙炔射吸割枪G01-100为例,通常使用2#割嘴,对应的氧气工作压力应为0.4MPa。如果氧供气压力过高,那么,氧气阀在从小到大的调节过程中,会出现射吸性能由弱变强,继而再变弱的变化,甚至从乙炔进气口排出氧气。 3.2点火源选择 割枪点火应使用摩擦打火机,注意避免点火瞬间火焰伤手。禁止用焊接火源点燃割枪,因为焊接火源实际上是熔融的金属或无固定方向飞溅的高温铁质颗粒,极易造成割嘴堵塞或铁质颗粒溅入割嘴内,混合气体在割嘴内部即开始燃烧引发回火。 3.3点火开阀次序 割枪点火通常有两种方法,先开乙炔阀、后

10、点火、再开氧气阀,或者先开氧气阀、后开乙炔阀、再点火,各自的优缺点比较见表1。表1 两种割枪点火方式的优缺点比较方 法优 点缺 点先开乙炔阀后点火,再开氧气阀能放出乙炔/空气混合气,避免点火时爆鸣,易发现割枪是否存在堵塞、漏气等问题,火焰由弱变强,燃烧比较平稳刚点火时会冒黑烟先开氧气阀,后开乙炔阀,再点火能消除点火时的黑烟点火时有爆鸣声,割枪一旦有堵塞,开关不严,氧气可能进入乙炔系统,形成回火爆炸条件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对于经验不足者,为安全起见,建议采用第1种方法;有一定经验者,或在狭小作业空间,通风不良而有多把割枪同时作业时,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可按第2种方法开阀点火。两种方法操作时,预

11、热氧阀门旋动均应缓慢进行,如果太快,割枪内的射吸力会骤然加强,使乙炔供应量跟不上,从而造成回火。工作结束熄灭火焰时,割枪应先关闭氧气源,再依次关闭乙炔、预热氧。 4.异常情况处理 4.1 一般回火的处理 当割枪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闭乙炔阀,然后关闭预热氧气阀,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动作连贯。如果熟练,可以同时完成操作。如果乙炔阀关闭速度过慢,割枪内的回火燃烧可能越过阀门进入气体软管,甚至延到乙炔分配器和与分配器相连的其他割枪;如果氧气阀关闭速度过慢,割枪内的积炭会在富氧的情况下继续燃烧,直至枪管被烧红损坏,或者回火扩散至氧气软管,致使氧气软管内壁在富氧状态下燃烧引发爆炸。 回火熄灭后,将割枪放入水中冷却或待割枪管体不烫手后,打开氧气阀吹扫割枪内的烟灰,查出回火原因并解决后再点火使用。 4.2严重回火的处理 如果发生以下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不得自行简单处理。 (1)割枪严重回火,割枪软管发生燃爆。 (2)点火不正常,可燃气阀开启后无气流或有气体但点不着(有可能是氧气串入可燃气管路)。 (3)割枪使用过程中气体火焰变小或熄灭,但检查割枪及软管状态正常(无碾压、扭结、破裂等现象)。 (4)割枪软管被点燃着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