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83700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伊甸园后从厨房看中国当代女性解放的困境与出路【内容提要】选择怎样的模式去生活,是现代女性苦恼的问题,职业女性尤其如此,当职业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天起,她们就一直试图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支点。对她们来说,放弃工作和家庭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是无法接受的。回眸身边,有的放弃了家庭,加入孤独歌者的行列;有的放弃了事业,重操家庭主妇的旧业。本文着重以徐坤小说厨房来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和社会困境,探讨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关键词】厨房 中国女性解放 困境 出路 平等和谐After goes

2、 out Garden of Eden From Kitchen looked the Chinese present age femaleliberates difficult position and outletAbstract : How pattern chooses to live, is the modernfemales worried question, professional female especially so, when theprofessional female moves towards the society from the family firstda

3、y, they on continuously attempt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family seek one kind of balanced pivot. Said to them that, gives upthe work and family two center any, all is unable to accept. Turns thehead the side, some giving up families, have joined the lonelysingers ranks; Some giving up settling

4、industry, hold housewifes oldoccupation again.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Kitchen analyzes thefamily and the social difficult position by the Xu Yin principle novelwhich the contemporary China female liberates faces, the discussionsolves the feminine family role and the social role contradictoryconfl

5、ict outlet, thought the female liberates most ideal and the finaloutlet is male and female both sexes constructs the constructionequality harmonious amphoteric world together.Key words : Kitchen; The Chinese females liberate; Difficultposition; Outlet; Equal harmony徐坤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小说,如白话、先锋、呓语、

6、鸟粪、热狗等,在创作中她主要采取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大都反映了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作品则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风貌。如女娲、狗日的的足球、厨房、小青是一条鱼、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等,这些小说在创作中,徐坤调整了方向,更多地从女性的角度来对女性命运进行一种探索。发表于1997年的厨房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小说给我们塑造了出走之后又欲回归的枝子,展现了当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正面临的精神困惑和艰难而尴尬的处境,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探索当代妇女解放的出路。小说开篇第一句话便写道:“厨房是一个女人的出发点和停泊地”,小说中,厨房即象征着家庭。不过,作为“出发点”的厨房和作为

7、“停泊地”的厨房,其对女性的意义有着天壤之别。作为“出发点”的厨房,对女主人公枝子而言那简直就是枷锁,是束缚她身心发展的牢笼,“离异而走的日子,她却只有一个简单的念头:她受够了!实在受够了!她受够了简单乏味的婚姻生活。她受够了家里毫无新意的厨房。”她“果真义无反顾,抛雏别夫,逃离围城,走了。”而作为“停泊地”厨房,那里却是主人公枝子希冀获得爱,获得亲情和人间温暖的精神家园,“事业成功的女人,在一个个孤夜难眠的时刻,真是不由自主地常要想家,怀念那个遥远的家中厨房,厨房里一团橘黄色的温暖灯光。”一、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故事开始,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在厨房里快乐地劳作。这是一个几近完美的厨房:优雅闪亮的瓷

8、器、平展无沿的墙壁和地板、香醇的美酒、跳动的炉火,还有新鲜的菜蔬和芳香的米粥。这“厨房里色香味俱全的一切,无不在悄声记叙着女人一生的漫长。女人并不知道厨房为何生来就属于阴性。她并没有去想。时候到了,她便像从前她的母亲那样,自然而然走进了厨房里。”西蒙波伏娃在妇女与创造力中说道:“人们必须明白,每一个妇女无论她是何等的解放都深受她的教育和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抚养的影响”。女人从自己的母亲那儿看到的身影有太多是关于厨房的。所以,即便她们曾经选择背弃,也依然难以拒绝对厨房的向往。其实,厨房里的一切不光记叙着女人一生的漫长,厨房的历史更诉说着一部女人的漫长的家庭生活史。同时也折射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困

9、境。我们回首历史,早在上古时期就对性别形象有了确切的认知与定位,易经系辞里说:“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时男女是多么的和谐。但是到了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尊地卑”,我们在龙凤呈祥图中也可以看到“龙上凤下”。再一个是男神神话如:鲧腹生禹、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廪君建都等的确定,就导致了女神神话的降低。所以说这些对男女角色的定位、活动空间的定位、情感形态的定位、性别关系的定位,在我们的神话中就开始了她们的悲剧命运。直到近代,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 “天赋人权”、“男女平等”作为向“男女有别”、“男尊女卑”传统文化观念发起挑战的最初口号,中国女性开始正式踏上了

10、妇女解放的漫漫征程。尤其是“五四”给中国女性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可一代代妇女在朝着挣脱束缚的大道迅跑时,又因为自身负荷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无不带着她们新的呐喊、新的迷惘、新的困惑而进行新的探索。多少文学家的笔下记录了一代代女性寻找解放的足迹,她们的呼喊,她们的困惑。如鲁迅笔下那勇敢地呼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子君,勇敢地冲出家庭,去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但最后不得不回到那个她曾逃出的牢笼父亲的家,抑郁而逝;丁玲笔下和那个自我意识觉醒了的莎菲,困惑于灵与肉不能统一的爱的矛盾之中而不能自拔。以及作家萧红自己,她是一个大智勇的探寻者,十八岁的她为了抗婚而离家出走,这一次的出走,

11、导致了她一生的出走,作为女性的萧红何尝不想回家,回到属于她自己的温暖的永久的家?可是就在她与萧军结合六年之后,她竟重新感受到某种娜拉式的孤独和痛苦。就这样在她此后的时光中,她既回不了与萧军共建的家,也回不了与骆宾基共建的家,甚至也回不了她大陆的家,客死在了当时处于沦陷中的香港等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徐坤进一步对女性命运进行探索。在作品女娲(1995)中她给我们展现了普通女人李玉儿在家庭内部所经历的苦难、饥饿、矛盾、斗争的一生,由此探讨了女性在强大的男权统治下,在宗法家族制度森严的社会里的必然命运:女性由受奴役到接受奴役再到奴役他人的血淋淋的现实命运。在狗日的足球(1996)、乡土中国(199

12、8)她又一次描述了女性的生存体验,表达了女性在文化领域所受的排斥失语的痛苦与艰难的诉说。传统女性的一切都维系于家,家是她们的生命所属,是她们生命活动的基本范围,是她们的生命之根和整个世界。封建社会早已建立一整套伦理道德规范,女性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在既定的规范的引导下找准自己的奴隶位置并据此完成自己的整个生命过程罢了。理所当然,走出家庭成为追求独立、自尊和自立的现代女性寻求解放的第一步。家对她们已不再具有维系生命之根的决定意义。她们走出家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厨房中的枝子和她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中的毛榛都是这样的现代女性。当这些现代职业女性摆脱旧有的依附关系后,

13、又面临着新的矛盾,再次陷入爱情与事业、家庭与事业的泥淖中。在艰难地为事业拼搏的同时,她们往往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欲望和需要受到压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并提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按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个体的人,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她)的人格将不能全面地得到发展而受到压抑而感到精神的痛苦,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并具有较强的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不到

14、报偿和社会的承认”,1难怪像枝子这样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才子,虽然不用为生计奔波了,已然有了家、丈夫和孩子,却面对家庭的束缚感到了无比的压抑:“她受够了!那些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全部让她咬牙切齿地憎恨。正是厨房里这些日复一日的无聊琐碎磨灭了她的灵性,耗损了她的才情,让她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女才子身手不得施展。她走。她得走。说什么也得走。她决不甘心做一辈子的灶下婢。无论如何她得冲出家门,她得向那冥想当中的新生活奔跑。”虽然枝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但她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远远未得到满足。因而,她的“义无反顾,抛雏别夫,逃离围城”、“她不甘心做一辈子的灶

15、下婢”正是她在自身的生存境遇中,或者说是当代知识女性处在当下的社会现实环境中为满足更高层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一种选择。和“五四”时期的子君们停留在追求个人爱情婚姻的自由自主相比,枝子们的追求显然走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这当然是时代使然,由此我们也可看到当代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前锋所达到的思想的高度。“抛雏别夫”去追求事业虽只是少数被冠以“女强人”的知识女性的极端的选择,但枝子被家庭所困的心理体验,在当下的知识女性中是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而从枝子们的逃离“围城”的极端选择中,也使我们看到家庭中男女两性存在着巨大的心理体验的差异和思想隔阂。二、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女

16、性在法律上具备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女性似乎与男性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在生存竞争的严酷性上,女性也与男性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必须遵守同样的“游戏规则”,而且女性还必须经受着比男性更多的性别歧视、性骚扰、性别角色的分裂或更为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妇女解放使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生活方式之间产生了深刻断裂,她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困境之中,如同一个失去了保护却增加了对手的自由斗士,生存的环境变得空前的残酷,她们也因此而面临着迥异于传统女性的精神负重。一方面她们必须与男性一样,在工作上殚精竭虑地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在这种强大的生存压力和职业危机下,许多职业女性表现出精神的困境:身心的疲乏和倦怠,精神无所归依的失落、空虚与绝望,对自身性别角色问题充满困惑与质疑。另一方面女性摆脱不了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