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83622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征文封面)学科类别:中学语文论文题目永久的悔教学案例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作者姓名蔡鹏飞学校名称仁怀市火石岗中学课 题 组成员姓名学校地址 遵义 市(州、地) 仁怀 县(市、区、特区)火石岗乡(镇) 联系电话固定电话:0852-2400213 移动电话:13508512313论文内容摘要(200字左右)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社会,孝是人伦之本,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的首位,将其视为道德的根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理当成为

2、时代的主题。什么是孝?传统观念是这样认为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们今天就是说不仅要奉养父母,还必须尊敬父母、体贴父母使之心情愉快。我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一文时,紧紧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将自己能理解到的关于孝的东西倾泻出来,鼓吹“孝”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不要让“孝”成为永久的悔永久的悔教学案例贵州省仁怀市火石岗中学 蔡鹏飞一、背景随着时代的进步,温

3、饱问题早已不再是普通老百姓的追求了,然而,时代的主旋律中难寻“孝”的踪迹。在年轻一代中,“孝”的话题越来越少,“孝”的意识越来越淡,“孝”的故事不再感人。长此以往,孝将迷失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笔者就“孝”的问题问过一些初中学生,他们大多不知孝的真实含义,更讲不出古今关于孝的故事。为此,笔者思考:让“孝”回归社会、深入学生心灵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二、主题:从细节描写中体会“孝”的含义,学会尽孝,学会关爱他人。三、教学思路在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永久的悔一文中,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

4、的心情。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社会,孝是人伦之本,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创私学,就把“孝”放在教学的首位,将其视为道德的根本。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他把“孝”上升到国家建设的高度。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理当成为时代的主题。什么是孝?传统观念是这样认为的:“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们今天就是说不仅要奉养父母,还必须尊敬父母、体贴父母使之心情愉快。“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不会连动物都不如吧?关

5、于孝的故事,从古至今,不胜枚举,尤其是那些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贫苦人家对“孝”的诠释更让人荡气回肠,古今之大孝,莫过于此。根据现代中学生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并本文的特点,我通过品读文章细节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我在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一文时,将自己能理解到的关于孝的东西倾泻出来,鼓吹“孝”的现实意义。季老先生在永久的悔一文中尽情渲染了一个儿子没有机会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悔恨之情。“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

6、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几句话我让学生读了很多遍,因为这是先生的肺腑之言,是全文最感人的地方,读来令人潸然泪下。细微中见真情,教学时让学生找出文中母亲关爱儿子的细节,并举出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的小事,结合起来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学生很快就找出“母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

7、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那时那地,母亲能够做到的也许就是这些,但却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虽非惊天动地,却实在感人,也许这就是母爱的平凡和伟大。然后让学生举出自己体会到的父母的关爱:生病时父母心疼和焦急的心情;上学临行前母亲的关照;放学回家母亲的嘘寒问暖;母亲总找借口说不喜欢吃好的东西;母亲的抚摸;母亲慈爱的眼神学生进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一个个平时没注意到的细节,在这时都全部展现出来并牢记在心。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中感受父母的关爱,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该怎样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孝敬父母,尽一份孝心。

8、季先生的悔在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他的心目中,人世间没有什么感情比母爱更博大,更无私,更圣洁,更令人难以忘怀。正因为如此,没有机会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成为他一生也无法抚平的创伤。其实,子女的孝心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母亲的恩情的,作为子女只能是尽到自己的心意而已。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提醒学生尽孝是要从现在做起的,让学生把现在能够做到的列举出来: 1、记住父母的生日,送上自己制作的礼物;2、为父母洗一次脚;3、为减轻父母负担为家庭做一件实事;4、主动与父母沟通,感受亲情;亲口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5、每星期承包一次家务劳动;同时也给学生布置任务,以上没做到的必须做到,

9、此外每人去收集一个古今中外关于孝亲的故事和名言警句在班上交流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学们,当我们每天吃过早餐告别父母走进学校,聆听老师谆谆教诲的时候,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真正地努力了吗?我们所做的一切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吗?生活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唯有以不懈的努力来回报他们,除此之外,我们又能够做什么呢?努力吧,我亲爱的学生们,不要要把深深的悔意带到年长的时候。最后在全体齐读孟郊的游子吟中结束课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四、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大都能自觉独立地学习,并有意无意地改变自己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回家后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态度有了较大转变。据家长意见反馈,学生仿佛长大了很多。五、教学反思1、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在细节阅读中,小组的互动,促使多数学生参与进来。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文以载道”,这是古今大学问家所提倡的。读文章重要的是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使优秀的思想精神代代相传。本案例通过文章细节的阅读,领悟母爱的艰辛与伟大,明白爱心、同情心的重要性。3、课内外相结合。以课文为原点,向课外延伸,联系旧知识,拓展新空间,悟出新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