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814895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感受并 表现 歌曲 嘀哩 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

2、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比较读读节奏: |

3、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用学生欣赏过的,且十分喜爱的歌曲春晓引入主题,学生更易进入角色。 对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程序,使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有较好的落实。 二、聆 听、感

4、受并表 现乐曲 春到 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比较聆听第一、二两段音乐,学生有更直接的对比感觉。 三、 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在快乐中

5、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 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组织 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 聆听、 感受 并表现 乐曲 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

6、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 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并用画图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 三、 聆听、 感受 并表现 歌曲 春天 举行 音乐 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 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

7、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 0 | 0 |。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0 |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指名选择。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为什么? 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鼓励学生从音乐的情绪、速度,乐器的音色上考虑,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他们的聆听能力和辨别能力。 追求和谐、自然,

8、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离开教室,结束音乐课,这样回味更加无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再次聆听、感受春 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

9、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 即兴创作以“春” 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表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

10、,集体评议。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所有同学都来参与创作活动。 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减少对创作音乐的恐惧,树立信心。三、 听听、唱 唱,再次 感受并在 心里留住 “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把以前接触到过的展现“春”的歌曲加入到本课,是学生心中的春天形象更丰富、更饱满。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二课时)

1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设 计 意 图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选择动物题材的音乐进教室,使学生能较快地融入情境与角色。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

12、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培养安静聆听的欣赏习惯。 老师通过“手偶”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挥学生的不同个性。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13、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结合上一环节对视唱与听辨练习加以巩固。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演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

14、爱。 3、试用“5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营造快乐,富有生气的音乐氛围。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