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评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9814592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文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文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文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文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评课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评课稿文言文评课稿篇一: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评课稿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评课稿八年级文言文复习评课稿余老师,没有刻意追求完美,没有字字珠玑的言语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没有环环相扣的设计,然而,展现一份质朴,一份自然,一份轻 松。余老师以生为本,以学生的问题为自己的教学切入点。刚开始就指出 学生默写中的错误,如归,当,炙,生,哪,辩等字,学生面对自己 的错误轻松一笑,从而订正。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较多,余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 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首先让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复习古诗 词,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默写,继而转换角色。课堂气氛活 跃,轻松自在。其次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展示

2、幻灯默写句子, 请学生填空回答,其余学生手自笔录。最后复习文言文内容,四人小 组合作,一个学生出题,另一个学生回答,第三个学生批给,最后回 到出题学生的手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的环境氛围成长,孩子的创造力更强。余老师的整堂课和谐自 在,毫无压迫感,学生轻松自如,质朴而不失含量。学弈评课稿学弈评课稿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弈这则文言文、,其内容和道 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 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 难,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课的教学 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

3、思,只有句子的意思弄懂 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二、教学重难点突出。文中出现6个“之”字,其中前2个为助 词,后4个为代词,所代的内容不相同。这是理解的难点,也是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 中,明白其意。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 法也是诵读。三、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以读为 主,读中感悟,使学生读懂,读出滋味来,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联系自身来学习。篇三:二年级

4、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揠苗助长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其中的寓 意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 律,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糟。” 作为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三位老师打破了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模 式,让人耳目一新。老师跳出了逐字逐句翻译的困境,成为了课堂真 正的指导者。不同的教学个性,成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相同的教 学思想让小古文的教学又寻找到了新的出路。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活泼有趣,非常符合低段 孩子的学习特点。沈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朗读。学习小古 文最常用的、切实可

5、行的方法就是多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 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 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她首先通过朗读童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揠苗助长这一教学主题后,学生从读词再 到读文,环环相扣。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师生对读等形式,目 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为了 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内容,沈老师没有一字一句的解释,而是通过 读古今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降低了难度,教学下来, 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好。樊老师的课比较简洁紧实,对揠苗助长的教学更侧重方法的指 导,将重点放在“读懂”上。老师没有从头到尾地解

6、释、翻译,而是 将揠苗助长古文中的词语分成“古今相通”和“古今相异”两 类,各个击破,攻克了词语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难度就 降低了不少。周老师的课比较大气沉稳。从故事图片入手,让学生猜故事名字,先 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学生通过注释自己读通小古文,通过多 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小古文,紧接着在读懂的 基础上读深小古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引 出浩然之气,告诉学生,寓言的正面是故事,背面是哲理。篇四:九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评课稿 九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评课稿 九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评课稿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讲,两个多月后就是:中考。如何在这极其有

7、限的时间内,取得复习的最大有限性,就 显得尤为重要。据此,陈老师深入研究,以最充分的准备,精心构思 了九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复习这堂,导向明确,直击中考的公开 课。 上课一开始,陈老师就利用媒体显示温州中考考试说明中“古诗 文阅读要求”,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中考古诗文考些什么,及各 个知识点的难易度。这样接下来的古诗文复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 了让学生对九年纪上册的课内文言文引起足够的重视,陈老师不遗余 力地一一统计全国各地关于九上课内文言文考到的篇目及次数,期间 尤其突出浙江省历年中考考核的九上文言文,并且出示相应的考题。 可见陈老师为了复习更有针对性,也为了复习更有效果,是深入研究 了全国各

8、地的语文中考试卷,而且特别重视浙江省中考的走向。而后 他特别强调201X年浙江省课内文言文命题特点,并罗列出:1. 题型传统,以填空、选择和问答为主。考察三块内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或主题理解”,明确命题的范围及类 型。为了让学生梳理教材知识时有例可循,陈老师以课文唐雎不辱 使命为范例,按照浙江省课内文言文命题特点,尽量详细地列出可 能考核的知识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陈老师再三强调 他的“复习建议”,希望学生的复习是紧扣中考要求,能事半功倍 的。篇五:文言文说课稿文言文:岳阳楼记说课材料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 语法、文

9、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 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 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 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 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 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 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 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 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 和教学评价:“诵读

10、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 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一、教学理念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 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 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 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 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 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 “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

11、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 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 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 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 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 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 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 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 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 的课堂思维空间。3、尊重个性体验。教

12、师用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 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 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 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 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 美创造的个性。二、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 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 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

13、明示。它既是对 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 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三、学生分析: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 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 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 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 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 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 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2、过程与方法

14、: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 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 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 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三)、教学难点: 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五)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 展示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 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

15、黄鹤 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 客对岳阳楼的吟诵。2、合作交流::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 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3、自主探究:问题一: 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 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 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 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 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

16、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 “忧乐观”,进而联及近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 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 造的空间。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 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 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 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 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 和完善。桃花源记说课稿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陶渊名的桃花渊记,下面,我将从教 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