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习观探微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814439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学习观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子学习观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子学习观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学习观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学习观探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学习观探微【摘要】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学习观,提出了“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在学习的态度上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在学习的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学行并重;在学习的内容上注重德育;在学习的作用上突出完善人格。【关键词】孔子学习观一、在学习的目的上主张学以致道,学以治世在孔子心目中,学习的最高目的还是“学以治世,正如子夏所说:“学而优那么仕1子张即学有所成了才可以去做官。对君子而言:“不仕无义,根据是“君子之仕,行其义也1微子。对于其他目的的学习,孔子是不赞同的:故当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1子张毕竟在孔子看来“君子

2、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1卫灵公从中不难发现孔子认为只有学习那些治国安邦的策略才是学习的正道,而学那些农事就偏离了学习目的。在分析学习的目的时,他曾颇有感触地强调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子路可见,孔子学习的最高目的是“学以治世,认为书读得再多,如排不上“为政的用场,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学习是为了到达“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1子路的从政目的。上述事例也说明了孔子的那些弟子皆到达了学习的目的,完成了达仕为政的神圣使命。他自己也曾表达过急于从政的迫切愿望:“诺,吾将仕矣。1阳货这些思想也初步奠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伦理基矗后世的许多读书人皆把读书视为是最神圣的事业,看作登上仕途的理想阶梯。上述这些言论都表达孔子学以致道,学以治世的学习目的。二、在学习的态度上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在学习态度上,孔子提倡发奋好学,虚心求学。他本人也表达了自己终生学习的奋斗历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为政孔子终生勤奋好学,虚心求学,从子贡对老师的评价中也可得到佐证:“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子张毕竟孔子有自知之明,他深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1述而于是越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公冶长、“学而不厌1述而

4、。他对自身好学的评价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1公冶长对于知识的学习,他确实有那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泰伯的迫切愿望。其学习的境界曾到达“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述而的程度。在虚心求学的态度上,孔子也是非常诚恳的,他再三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为政同时高度赞扬孔文子“不耻下问,敏而好学,是谓之文也。1公冶长的学习态度。此外,孔子在强调虚心求学的同时,特别提出要切记“四毋,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1子罕,这是向别人虚心请教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习是不可能有很大成效的。三、在学习的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学行并重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既重视见闻的

5、作用,又强调考虑的功能,主张学思结合。认为“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1为政即只学不思,就会茫然而无所得;只思不学,就会使精神疲倦。学思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习是考虑的根底,分开了学习的考虑,只能是苦思空想,收效甚微。在这点上,孔子是有切身体会的,他曾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卫灵公同时,考虑又是学习的升华,经过考虑得学习能到达“告诸往而知来者1为政德成效,孔子对此也时很有感触的,他曾言:“吾欲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1为政可见他成认得意门生颜渊不愚笨的原因就在于颜渊能在学习后独立考虑并有所创新,这点让孔子是很折服的。这些都表

6、达了孔子在学习方法上坚持学思结合,重在培养和锻炼学人“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者、“闻一知十、“能近取譬的归纳和推理才能,对当今的学习理论和教育方法也是大有裨益的。四、在学习的内容上注重德育孔子伦理观的根本内容就中有“仁者爱人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信条,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1述而,才能真正地实现道德修养的目的。因此,在学习的内容上,他对学生施行“文、行、忠、信四教。其中“忠与“信就直接属于德育的范围,认为只有具备了坚强的道德信念,才能“笃信好学,守死善道1泰伯。孔子在二者的关系是采取了“行有馀力,那么以学文1学而的立常即只有在做到了“入责孝,出那么

7、弟,谨而慎,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道德理论之后还有余力,才用来学习文献知识。这就说明了在孔子的教学内容中道德理论比文献知识更重要。孔子还把“六经作为教学内容,目的也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学到从政的本领,在为政治国过程中贯彻策略“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政仁人的政治伦理观。孔子也更多的强调道德教修养的因素,正如子夏所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学而对于好学之人的评判根据,孔子也是用道德标准去衡量的。他对千里马的称赞也是“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宪问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孔子教学内容上突出道德教育的份量。五、在学习的作用上突出完善人格在学

8、习的作用上,孔子认为“学那么不固1学而,即学习可以使人视野开阔,不闭塞。相反“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1季氏。学习对人的人格完善至关重要,因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阳货仁、知、信、直、勇、刚,是当时社会人群所称道的六种美德。孔子在此指出了当时人群中的六种美德与六种劣癖的内在关系,认为本性仁爱但不学习就会狭隘愚昧,其弊病是会受人愚弄;本性机智而不学习就会浅尝辄止,其弊病是好高骛远而没有根底;本性诚信而不学习就会目光短浅,其弊病是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本性耿直而不学习就会思路混乱,

9、其弊病是说话办事没有条理,在混乱中伤害别人;本性英勇而不学习就会胡作非为,其弊病是会滋事生乱;本性刚正而不学习就不能控制自已,其弊病是易狂妄自大。在好学的定位上,孔子也时从人格完善着手的,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学而只有不断的致力学习,个人的人格才能不断的完善,毕竟“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1阳货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阳货还可培养“思无邪的道德品质。“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颜渊,孔子本人也自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矣1述而“下学而上达1颜渊这些事例均可说明学习对个人人格的完善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徐志刚.论语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