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比较习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81093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差异比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域差异比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域差异比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域差异比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差异比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差异比较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南端,主要有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是我国西部 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广西正在以北部湾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带为龙头,规划发展 北部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材料二在建贵广高速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时速在250千米以上的高标准铁路,沿线经过的城市有:贵阳一都匀一桂林一贺州一肇庆一佛山一广州。材料三 广西地区附近示意图(图1)和广西桂林的龙胜梯田景观图(图2)。(5)图示区域易发生的生态问题?该问题会带来那些不利的影响?(6)图示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简析北部湾地区的地理位置

2、优势。(2) 根据图2分析梯田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龙胜梯田除种植水稻外,还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茶叶,简述其适合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3 )在建贵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的主要有利影响(4)由鲁尔区的由衰落转向繁荣的经验,为我们发展北部湾工业基地的借鉴是?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 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 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

3、,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 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 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 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1.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 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7、该地区城镇分布在,原因是?&该地区发展瓜果产业的优势是?低湿滩地荒漠

4、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A.B.C.D.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2、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 见到的景观是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3、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 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 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 及灌木。上

5、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 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A.过牧呼伦贝尔草原B.滥垦 科尔沁沙地C.滥伐黄士高原D.滥采 河西走廊 4、分析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5、解决该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措施6、该地区夏季气温居我国之首的原因?(1)位于热带地区附近,热量充足;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交界地带;连接我国东、中、西三 个经济地带;西南地区最近出海大通道,海陆交通便捷;靠近珠江三角洲、港澳地区;毗邻东南亚地 区。(答对4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2)保持水土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以丘陵为主利于排水;红壤广布;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充足

6、的廉价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大。(3)有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吸引客源,引进资金技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便人们 出行,加强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社会文化联系,增加沿线地区居民就业机会;促进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完 善;促进交通建设的调整化和专业化,完善高铁路网;缓解该地区铁路运输压力,有利于民族的团结、 社会的稳定。(4)完善产业结构,在重化工业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其他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治理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保护环境发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视科技,发展教育。(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5)水土流失,本地区土层变薄,基岩裸露,河流含沙

7、量增加,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水患加大,水 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河道淤塞,航运效益下降。(6 )原因:自然原因,多丘陵地形,雨季长多集中与夏季、及降雨时间长、雨量大 ,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破坏植被、保水能力下降,毁林开荒 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小题1:C小题2:A小题3:A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低湿滩地因其地势较低,地表水流较多,外力作用主 要为流水的沉积作用,而非侵蚀作用;梁地地势较高,在地表水流较多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水蚀作 用;而毛乌素地区总体上

8、为比较干旱的地区、开垦旱地会导致土地沙化;因而,土地荒漠化应以风蚀 荒漠化为主。小题2:从图示来看,图示地区荒漠广布,河流多而短小,从山区流出,消失在荒漠之中。当位于我国 西北地区的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结合材料可以判断此地不是斑点状荒漠化圈分布。小题3:从兴趣小组考察路线的植被变化来看,离开抽水井越远,植被生长的越好,相反地是离抽水井 越近,植被反而荒芜,由此也不难判断此类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一、 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2、 地面多沙质沉积物, 风沙剱害严重。3、 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4、 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9、5、 气候异常。二、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1、 过度放牧2、 过度樵采 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勅,又要顾及下游生态 环境的保护。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建立风沙防护林体系。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沙育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护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 网及其他有关林种。调节农、林

10、、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 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形成新的替代能源,促进 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又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这对农牧区的植被保护具有很 重要的意义。控制人口增长 加强宣传教育,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文化素质,缓解土地压力。同时,对局部荒 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实行生态移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