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81059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津唐区域总体规划第一篇序言一、规划背景(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 大变革时期,全球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产 业转移日趋加快,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和逐步完善的 投资环境,中国将依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西方发达 国家对外投资普遍收紧,国际资金急于寻找安全出路,中国是最坚实、 最广阔的投资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 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某些领域的重大突 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沿海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对外开 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必将在参与国际产业 结

2、构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中大有作为。(二)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北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 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资源环境条件的改善,未来二十年将是中 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特别是制约北方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 正逐渐化解,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沿海转移的趋 势日益明显,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产业和要素南资北移, .沿海地区区位 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必将 成为资本、产业由南向北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三)国家

3、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 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 进沿海地区发展”,这标志着.沿海等区域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进.沿海地区发展,是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 求,更是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战 略举措。.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对接京津冀一体 化和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先天条件,必将协同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 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共同推进北方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四)跨越发展的必然抉择。从世界范围看,全球3/4 的大城市、 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

4、0 公里左右的沿海地 带,世界最发达的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加 快发展沿海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沿海 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实现经济强省、和谐 .的 目标,必须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 通过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形成极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竞争 力的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沿海与内陆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全省经济 发展、社会文明和生态宜居水平。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位优势明显。毗邻京津,东临渤海,面向东北亚,处于 环渤海区域核心地带,是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 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

5、门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 的良好条件。(二)资源禀赋优良。集中了全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资源 和 10% 的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滩 涂和盐碱荒地 3000 多平方公里,宜港深水岸线80.7 公里,海洋生物 多样,拥有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沙 滩,战略资源组合条件优越。(三)交通设施完善。拥有港、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年吞吐量 可达 6 亿吨。区域交通网络相对完善,铁路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已初步形成连接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集疏运体 系,是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关内外运输的重要战略通道。(四)工业基础雄厚。钢铁产量

6、占全国12.3%,是全国重要的钢 铁生产基地。建材、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 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良好基础,已形成一批有相当实力和 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五)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 2 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 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25 处,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 27 项。北戴河、山海关是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是中国近代工 业文明的摇篮,运河文化和杂技、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 总量仍是不足,在结构和质量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层次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港口综合服

7、务能力较低,功能单一;对外开放程 度较低,外向型经济比重偏小;战略资源开放利用水平较低,资源优 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临港区域交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 力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体系发育不足,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 的沿海中心城市。三、战略意义 加快.沿海地区发展,关系.长远发展,关系京津冀及“三北”地 区经济发展大局,关系环渤海区域加速崛起,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加快 .沿海地区开发建 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 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良性互动和协调发 展,增强环渤海地区综合实

8、力。(二)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 .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 进一步强化与京津的分工与合作,为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提供空 间,推动京津冀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 展。(三)有利于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 进一步推进华北、西北的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与东北亚的交流合作, 发挥承东启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和东北亚的战略作用,建 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四)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沿海地区开发建设, 将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加速集聚,对于培育壮大临港产业、加快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化工业转型升级、构筑循环经济型的现 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

9、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五)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 将进一步强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抵御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 害的整体功能,完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 统,保护和利用海岸线资源,构筑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区域生 态安全屏障,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四、规划指导思想前瞻性。把握世界沿海先进地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经验,运用世 界最前沿、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最新技术,创新规划思路、方法和内 容,以宽视野、高标准、大手笔,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中 国气派、.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区。科学性。把规划的科学性作为立足点,理论支撑与数据

10、支撑相结 合,科学确定沿海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定量 分析和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要素的比例与布局。共生性。把沿海地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连接京津 冀、环渤海地区纽带,强化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其他沿海地区、内陆腹 地及海外市场的相互依赖、共同生长,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包 括交通、产业等的共生体,实现共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性。坚持生态优先,做足山、水、园林的文章,将山地、海 洋、区域生态绿网和水网融为一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廊道, 打造风光秀丽的滨海生态景观带。五、规划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 年,远期到2020年

11、。(二)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3 市市域,陆域面积 3.57 万平方公里,海域 面积 0.7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 487 公里。其中,沿海前沿地带指 11 县(市、区)、9个产业功能区、1 路、1带,陆域面积1.15万平方公 里。11 个县(市、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 黎县、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黄骅市、海兴县。9 个产业功能区:北戴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新区、 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新区、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 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1 路:滨海公路沿线,全长 303 公里(不含天津段约 60 公里), 形成沿滨海公路的经济带。1 带:沿

12、海经济带,包括沿海产业带、城市带、人口带和滨海旅 游带。第二篇发展战略一、战略定位与目标(一)战略定位。 立足渤海湾、面向东北亚、对接京津冀、服务蒙晋陕,打造区域 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带动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战略要地,建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中国东出西连 的大通道。重点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 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 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二)发展目标。到 2015 年 ,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 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工业

13、体 系;港口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港口群;能源 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公共服务能力 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 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由 2010 年的 7433.5 亿元增加到 14867 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6 万元,城镇化水平 达到 58%。其中,11县、9 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 年翻两番,由 2010 年的 2184 亿元增加到 8736 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 8.87 亿吨。到 2020 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 的地区之一。现代产业体系进一

14、步健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 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 建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与自然趋于和谐; 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 小,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 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9 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 64%以上。其中,11 县、9 区地区生产总值在 2015 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 17500 亿 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 11.45 亿吨。二、空间发展战略格局(一)与京津共同构筑“T”字型区域空间结构。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政区划特点 ,依托综合交通

15、体 系,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与周边区域 共同构筑“T”字型空间结构,即由天津、北京、市构成发展主轴, 由、天津、市构成沿海经济带,形成辐射和带动内陆腹地、区域协 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结合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 态地区等功能分区,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集聚,在沿海地区 形成“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一带”:指沿海11县(市、区)和9 个产业功能区构成的沿海 经济带。“两轴”:沿京沈高速公路的北京方向发展轴、沿石黄高速 公路的黄骅方向发展轴,形成联系.沿海与内外腹地的主要通道。“三组团

16、”:指组团、组团和组团。组团包括主城区和青龙县、 卢龙县 2 县。组团包括市主城区和迁安市、遵化市、迁西县、滦县、 玉田县等 5 县(市)。组团包括市主城区和沧县、青县、任丘市、泊 头市、河间市、盐山县、孟村县、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献县、 肃宁县等 12 县(市)。三、区域发展路径(一)港区城互动发展。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使 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在各自发展扩张的同时,形成相互之间协调并 进、共同支撑的发展格局。把港口发展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资金流,与城市发展所提升的要素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要素 聚集能力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新路 子。(二)区域协同发展。在沿海与腹地之间,按照“立足海洋、依 托内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功能、 健全集疏运服务体系,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市场、资金、科 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