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79161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汪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班级活动方案上海培佳双语学校 汪骊一 设计背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优秀的传 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 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 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将传统 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的班级氛 围,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班“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活动方案。二 设计创意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

2、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 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三 设计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 建和谐班级”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全力营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 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 平,营造良好的班级秩序和文明环境,促进

3、全方面和谐发展。四 实施步骤(一)班级文化建设氛围 :用文化打造班级环境,开辟文化墙,根据不同时期,张贴 相关的节日文化背景和相关民族文化习俗,让学生从中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明白了 每个节日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二)学生活动主要内容:1. 以观看爱国影片的形式,理解“忠”: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培养学生博 爱精神和品德;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纪守法的道德行为;让学生明辨是非、 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在观看一系列的爱国影片后能有感悟,执 笔写下自己的见解,在班中利用晨会或班会课中进行交流。2.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在班中时时刻刻进行懂

4、得感恩的情感教育。以孝敬老人、 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开展“为长辈做一件力所 能及的事或写一封感恩信的活动” 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 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开展“吟诗诵 读”的活动。3. “诚信友善”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所谓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讲诚信 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五彩纽带。友善是一种行 动,它渗透在千千万万个细心的动作中,在班中开展“诚信故事会”,交流故事;在班 中寻找“友善”行为的活动,为同学伸出“友善”之手的活动。对于这一点,我想将它 列为重点

5、进行教育,因为我发现学生们在学校的言行举止,与人为恶,唯吾独尊的孩子 们比比皆是: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会引发争吵;在雨中行走, 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会骂骂咧咧;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 你的衣服上,就拳眼相向;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的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就发生 不愉快的事情。为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友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友善 的含义,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友善的人。班会课教学设计:(一)小故事导入,启发思考,引出主题。师:俄国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切皆善,那么一切皆美,其实,与人为善也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出示六尺巷的图片) 这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6、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讲 述六尺巷的故事)学生讲述新闻:有一则报道说:同样一起交通事故,在加拿大,可以不到2 分钟就顺利解决,司机会很快下车,视事故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协商解决,双方都 会向对方认错、道歉,而在中国,不花上一个小时是很难解决争端的,他们先互相指责, 推卸责任,再报警等待警察来处理。师:看了这些你有何感想? 生交流。揭示道理:宽容友善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友善的话题(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友善, )(二)感悟友善明白什么是友善。师:生活多姿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在所难免,如果你遇到下列场景你将会怎 么做?公共汽车上,

7、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课间,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 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 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你的衣服上; 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的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 生交流。师:我们刚才的做法可以用什么样的一个词来概括呢?(友善、宽容、与人为善) 能结合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友善是什么吗? (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宽容谅解他人,相互谦让)(三)感悟友善明白为什么要友善 刚才的那些场景,你曾经看到过不友善的情况吗? 生交流师小结:这种情形与你刚才处理的结果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友善的重要性。(四)学会友善怎样做是友善小品表演教室风波 师:如果是你,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你能否也通过

8、这种形式即兴表演出来呢? 生即兴表演 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它告诉我们生活是一面 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 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你和朋友闹过 纠纷吗?你当时是怎么做得?现在你怎么想的?你能把这些与我分享吗?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鼓起勇气当面说出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自己把 它设计成友情卡,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交给他好吗?(五)适可而止友善是有原则的 师:任何事情适可而止,都有一个度,当宽容友善过头时题就变成纵容,友善是有原则的,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

9、纵容(漫画启发引导)(六)情感的升华对自然地友善,师: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农村的学生带回一张“小手拉大手 携手护环境 关于秸 秆禁烧禁抛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从这四幅图片中你能有什么收获?全班齐读友善宣言 友善宣言: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 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狗的自述等我长大成人,我一定要勤劳,知足,善良,要为别人做一些好事,如果可能的话, 还要博得别人的欢心。狄更斯荒凉山庄(七)总结班会,提出希望。做一个友善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你们长期的付出和行动。 因此,我希望“希 望大家把友善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

10、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 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友善学生。”4. 以“做一个情趣高雅、谈吐儒雅、行为文雅的人”为主线,教育和培养学生行为习 惯。让学生从身边事做起:班级无纸屑、无杂物、墙上无污迹;把礼貌带给朋友、把微 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回家里、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大家;还要求做到:说话 轻声,走路慢行,待人礼貌,讲究卫生,文明用餐。五 活动效果1. 由于开展了各种活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例如:诗歌朗诵 水平以及传统文化节日知识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训练。2. 谈到圣诞节,不知道的学生屈指可数,不喜欢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而谈到中国的 传统节日,端午、重阳、七夕知道的学生并

11、不多,甚至还有人从未听说过!其实, 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这些节日的内涵和意义。通过课题实践,让学生们明白了每个 节日的深刻含义,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如屈原、伍子胥与端午节的 由来;牛郎织女与七夕节的关系等等。3. 经典诵读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积月累的诵读,很多同学都能背 诵不少经典篇目。虽然,有不少内容学生未必能理解,但他们现在不理解,并非今后也 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他们会慢慢咀嚼出其中的深刻意蕴,并从中受 到影响,养成明礼诚信、胸怀大志的人生追求。六 后续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 族历史

12、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 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 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作为中华传统文 化的精髓,中华美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同时更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是学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 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 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