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79038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所谓 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灿烂文 化,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民族延续、 国家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所谓教育价值,是指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一般的知 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对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这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期在生 命开展历程中具有奠基性,幼教在学校教育序列

2、中具有奠基性,在 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重大战略任务、培养下一代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奠基性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是系统工程,幼 儿的成长与开展牵涉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幼儿开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激发教师、家长亲近与学习传统文化,将促 进家、园、社各方传统文化的整合和优化。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 从广义上讲,但凡用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 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

3、都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本文所 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层面讲,是有目的、有 组织、系统地对幼儿进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它需要围绕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幼儿身 心开展特点为依据,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并以培养幼儿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心向为重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期启蒙教 育,培养幼儿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为培养具有民族情 怀、文化素养、时代精神、世界视野的现代奠基。通过教育,能使 幼儿讲述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诵读一些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初步 了解传统礼仪,慢慢学会待人接

4、物的根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 艺术和传统音乐,对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开始产生兴趣;了解并喜欢参 加一些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活动。为实现上述目标,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三方面原那 么:一是在教育理念内容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精 神教育和国外先进文化吸收借鉴相结合的原那么;二是在教育实施路 径上,坚持活动课程渗透、园本特色课程和园所文化建立相结合的 原那么;三是在教育实施主体上,坚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 原那么。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构造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 在课程建 立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根据这一指示精 神,结合幼儿园

5、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和 幼儿身心开展特点,初步构建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构 造。(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 中,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安康、社会、科学、语言和 艺术五个领域,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开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和 情感态度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完全可以与 幼儿学习活动的五大范畴进展匹配。但鉴于科学学习范畴在传统文 化教育中难以直接表达(虽然科技成就也是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 分),因而在该课程体系中暂未单独列出,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 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科技典故、科学人物

6、的故事予以表达。此 外,在社会学习范畴中,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礼仪文化 的课程内容,为幼儿了解中国社会习俗进展启蒙教育。(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答复了教什么的问题, 而课程类型那么答复怎么教或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其中,显性课程 包括根底课程和园本课程两大序列,在根底课程中主要采取融合嵌 入的模式,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五大学习领域有机 结合,而非打破原有的课程领域;在园本课程中除采取融合嵌入的模 式外,还可以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课程内容。隐性课程包 括园所标志、主

7、题空间和专题教育三大序列,这三个序列旨在营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气氛、空间气氛和心理气氛,起到潜 移默化、润物无声、熏陶浸染的教育功能。这样的课程类型和构 造,既表达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特点,又有利于园所在优秀传统文 化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什么的问题,需要在绵 延数千年、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中,聚合各种教育力量梳 理、选择、确定详细的教育内容;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 程这一怎么教的问题,需要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共同实施。这些工 作离不开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因而,在幼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

8、育的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有效实施中,需要采取开放 的态度,充分整合园所、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四、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一)整体设计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第一,资源课程化。即对家、园、社现存的零散的传统文化, 进展、分类、筛选、加工和改造,开掘其课程价值,并逐步转化为 课程。第二,课程体系化。即将课程化了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幼儿 学习领域,整体设计显性(课堂教学序列)和隐性(园所文化序列)两 类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显性课程按照小班、中 班、大班三个年级分层逐段设计,隐性课程从园所标志、主题空 间、专题教育三个维度进展一体化设计。第三,逐步探索幼儿中华 传统文化

9、教育课程的详细实施方法,重点以引导幼儿走进、亲近、 感受传统文化为目标,以欣赏、故事、游戏、诵读、探究为主要形 式,开展符合幼儿生活经历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心教育和人格 修养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幼儿在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做得来 的情境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二)积极建立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1. 在根底课程中凸显传统文化价值根底课程中本来就包含大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 每一板块都有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因此重视、凸显这些根底课 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这一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 活动中,渗透到主题课程实施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 构成部分。教师可以教研组

10、为研究和教学单位,通过反复、多轮梳 理,将蕴含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教育素材作为教育教学重点研究内 容,从活动目标设计到活动有效实施进展研究,让根底课程中的中 华传统文化课程真正落到实处。2. 在园本课程中拓展传统文化内涵在园本课程中,应更强调对根底课程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补充, 更凸显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拓展。这方面的探索包括:第一,在多彩 星期五活动板块中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在社会 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彩星期五活动为例,可设 计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一是区域性体育活动。这是幼儿自主选择 运动场地,自由结伴活动,自主探索的运动过程。其中有12 个场地 设计为民间游戏,如舞龙

11、、滚铁环、跳房子等游戏。二是兴趣社团 活动。这是由幼儿自主报名,学校聘请专家开展的拓展活动,其中 儿童武术中华围棋中华书法传统剪纸和幼儿民 间舞蹈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占整个社团内容的 40%。 三是风情自助餐活动。这是让幼儿学习餐饮礼仪,感受多元文化, 品尝各地美食的课程板块,其中的走遍中国活动,将每月一次的自 助餐设计为舌尖上的中国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各地美食风情。 四是星期音乐会。这是每周一场由幼儿自己报名,自由表演,自信 表达的活动,活动中,邀请家长、共建单位等参与中国传统乐器、 传统书法、国画、武术等表演。五是宝宝知心书吧活动。这是由校 级家委会联合各班家长开展的家庭亲子读书

12、漂流活动,倡导家庭共 读中华古诗、古文、历史故事等。3. 在园所文化建立中蕴含隐性传统文化教育校园是育人的空间,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可从三个方面加强隐 性传统文化教育。第一,园所标识设计。根据园所名称,可设计 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和喜爱。第二,主题空间设计。每年 2 月,孩子们回到焕然一新的 学校,可举办元宵节灯会,每个家庭都以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让学 校的环境充满中国年的韵味。而亲子游园会那么让环境的教育意义 最大化地显现出来。第三,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设计。在开展传 统文化教育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家、园、社的资源共享,也十分注重 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特点、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契 机,中华传统节日正是最好的契机之一。如春节的教育主题可定为 走亲访友有礼仪,重阳节的教育主题是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而11 月、12 月的迎新传统艺术节中,设置有传统剪纸、中国结编结、中 国年画欣赏等丰富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