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76383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人生价值的含义;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掌握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用贡献和索取的关系理解人生价值问题;通过“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是非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培养学生热爱平凡岗位,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学方法和

2、手段讨论式、多媒体教学教学重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难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先进事迹后,教师深情导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一对普通的教师夫妇坚守了18年却无怨无悔。他们的行为引起多少人的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人生的真正价值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人生价值”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讲授新课) 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板 书)(师)要探索人生的真正价值的问题,需要我们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生价值?我们在前面几节课学习了价值的含义,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价值?它与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生价值是什

3、么关系?(提问)(学)略。(师)【多媒体显示】 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价 值: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反映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事物满足人的需要 事物有价值人生价值: 人 对人的积极意义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重性作为一种事物:能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其需要要得到他人社会的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贡献索取【解析】价值: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例如,食品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吃的需要;文学艺术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价值是一个关系概念,它反映了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也就

4、是说一个事物是否有价值,不能从事物自身去说明,必须从人与物的关系中去说明。 (师引导)那么人的价值又应当如何理解呢? 事物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人生价值:人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也不可能从他自身得到说明,必须放到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得以说明。而我们知道,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因此,人生价值也有两方面构成。请同学们看书具体由哪两方面构成。 (2分钟后,提问)(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板书) 贡 献(社会价值)1、人生价值 (板 书)索 取(自我价值)(师)我们如何理解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呢?(生)略。(师)

5、总结:贡献与索取是相互了解、密不可分的。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贡献和索取的统一。(师)请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内容,分析为什么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能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师引导生分析)正是因为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为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其社会价值所在,他才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被评为感

6、动中国年度人物就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师)过度: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那么贡献与索取二者的地位和功能是否是一样的呢?(生)不是,在这两方面的关系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基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板 书)(师)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呢?(生看书回答,师分别讲解)(1)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师)简要说明后,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多媒体显示】 一个社会如果贡献等于索取,社会是什么状况?(社会止步不前)一个社会如果贡献小于索取,社会是什么状况?(社会萎缩倒退)

7、一个社会如果贡献大于索取,社会是什么状况?(社会进一步发展)(生)回答略。(师)总结:由此可见,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否则,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想从社会上索取,而少于贡献,这个社会就会倒退,甚至会不可能存在,最终我们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失去保证。【多媒体显示】正如水电维修工徐虎所说:“你不贡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心中。(2)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师)这是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的,那么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从矛盾观的角度看体现了什么原理?(生)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

8、生价值是基本标志,这体现了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是主要方面决定的原理。(师)因此,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虽然不能离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主要应该看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生价值主要是由个人的贡献所决定的。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比如:一个农民的价值,科学家的价值,教师的价值(师)人生价值包含贡献和索取两方面,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贡献和索取是否是对等的呢?也就是说,一个人贡献了多少就一定会索取多少呢?【多媒体显示】显示正反两方面实例,让学生思考。(生)不是,甚至可能恰恰相反,贡献多的人索取的少,贡献少的人索取得多。(师)既然如此,如果我们把个人索取的多少用来衡量人生价

9、值的大小,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公平的。因此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3)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师)总结: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先进人物、志士仁人都是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多媒体显示】一批英雄人物,并深情地解说:他,在艰苦的条件下,甘愿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用了19年的时间去照亮了大山中求学的孩子!(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他,牺牲大好前程,为筑路倾尽百万家财,只为造福一方百姓!(张荣锁)她,放弃舒适生活,顶住压力奔走呼号十余载,只为维护真理和正义!(女王选)他,淡泊功名,德高望重,用

10、智慧和真诚书写世纪沧桑!(巴金)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淡泊名利,关注田畴,刻苦攻关,孜孜不倦。他毕生的梦想是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师)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他们都是当代中国最可爱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那就是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师)所以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划书)(师)总结略。并过渡提问:那么贡献有哪些形式呢?3、贡献的形式 (板 书)(1)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物质贡献比较容易理解,一般指人们创造的金钱、物质财富等;而精神贡献包括:精神产品(科学发明、文学作品、表演、教师教书、医生治病);贡献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比如:【多媒体显示】

11、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和比尔盖茨思考:他们分别主要做的是什么贡献? 他们谁的贡献大?(生)讨论(师)总结:对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作简单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的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李桂林、陆建芬夫妇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的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无论是物质贡献,还是精神贡献都同样重要。此外,“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比如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身上那种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能教育和激励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比先进人物本

12、人更多的物质贡献。以上就是我们所要说明的第二个问题:(2)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师)回望我们所举的事例,我们在谈到贡献时,无论是物质贡献,还是精神贡献,更多地关注的是伟人、名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又应怎样来实现人生价值呢?(生)当然可以。事实上贡献大量的还是表现为平凡工作中的默默奉献之中。(师)【多媒体显示】“无论你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是森林中的低矮灌木,又或是原野上的小草,你都是自己的骄傲,因为对世界,你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绿色。”所以,作为我们中学生,今后无论走上什么样的岗位,只要踏实肯干,热爱自己的岗位,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

13、价值。人生的快乐就在于奉献。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爱的奉献。在这感人的歌声中,让我们一起再来感悟一下人生的真谛。(课堂小结)回顾梳理,突出重点。(板书设计)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贡 献(社会价值)1、人生价值 索 取(自我价值)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贡献的形式(课堂练习)1、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正确说法的有( )A、贡献与索取成正比关系B、索取居于首位,贡献是第二位C、贡献是索取的基础,索取又促进贡献D、索取是贡献的前提,贡献是索取的结果2、2000年,徐永光等10人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十大“扶贫状元”事迹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A、只讲贡献、不讲索取B、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放在首位C、重物质贡献,轻精神贡献D、善于利用良好的客观条件积极扶贫3、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其不同在于,再精制的物质产品的价值都是有限的,而精美的精神产品的价值是无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A、精神产品的价值大于物质产品的价值B、高尚的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和功利价值,激励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C、任何物质产品的价值都抵不上精神产品的价值D、物质产品同精神产品具有同等的价值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