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76359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阿房宫赋(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必修二 阿房宫赋组别: 姓名: 成绩:学习目标:回顾旧知,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活用,复习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评价:学习重难点:复习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动词。自学交流阿房宫赋复习:(一)、重点实词、活用 1直走咸阳2杳不知其所之也3尽态极妍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5多于南亩之农夫6日益骄固 7戍卒叫,函谷举8歌台暖响舞殿冷袖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2不霁何虹13朝歌夜弦14可怜焦土15族秦者,秦也16骊山北构而西折17辇来与秦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9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0日益骄固2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2六王毕,四海一 23后人哀

2、之而不鉴之(二)、一词多义词例句解词词例句解词一六王毕,四海一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黄鹤一去不复返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而或长烟一空晋陶渊明独爱菊用心一也取奈何取之尽锱铢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青,取之于蓝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士大夫之族留取凡心照汗青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二、复习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一)、名词活用做动词【规律】:1、两个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两个名词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服:穿、戴)面山而居愚公移山(面:向着,对着)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处

3、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3、名词前面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毛:长庄稼(长草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击鼓 4、用在所字后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置人所罾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规律总结】: 用在代词、介宾短语前的名词。 两个名词连用时的前一个名词用在副词、能愿动词、“所”字后的名词【检测】: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1、驴不胜怒,蹄之 蹄:踢2、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4、非能水也。

4、水:游泳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做标记6、穴地藏之者三年 穴:挖7、敢呼仲尼而兄之 兄:做兄长8、乃令画工图之 图:画9、范文正公守桐庐 守:做太守10、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吹风1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评价:练习反馈1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 C)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B)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 D万

5、物百族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D)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 D不拘于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整理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2解析:“小李杜”中“小

6、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答案:A二、课内文段阅读: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

7、的一项是: ( B ) 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南亩:泛指农田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呕哑:难听的音乐 独夫:孤单的人;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楚人:指刘邦;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 B C D 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整理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整理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评价:

8、拓展训练 重点掌握:名作动、“柄、恣、易、见、侧目、踵门”郭琇面劾权臣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瑞卿名琇。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郭刚直性成,尝于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旋复袖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日:“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必,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选自近代徐珂清稗类钞)注释山左:指山东。明珠:满人

9、,当时主持朝政。胪(1)举:列举。列入弹章上之:列(明珠的罪行)入弹劾的奏章送给皇上。踵门:亲自上门。投刺:递上名片。御史:指郭琇,时任左都御史。觥(gng):古代盛酒器。文言知识“移时”及其他。文言中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较多:俄、顷、旋、须臾等表示一会儿;移时、未几、食顷等表示不多时;久、良久等表示较长时间。思考与练习1 解释:柄_恣_邸_以_易_肃_见_探_旨_2翻译:朝野多侧目_;旋复袖草疏_;故频频作引袖状_53郭面劾权臣1同“秉”,掌管放纵官家住宅认为轻视整我伸皇帝的命令2朝廷内外多敢怒不敢言;一会儿又在袖子里藏了草拟的奏章;故意一再装出拉袖子的样子。二、默写1、阿房宫赋中整理泼墨写意,

10、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2、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 。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4、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5、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6、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7、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8、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6、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7、灭六国者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