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758302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2009-07-2911:16:39)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界定(一)语义学层面的“文化”涵义界定要界定校园文化,首先要探析一下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汉语中“文化”一词,在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包容着如下一些意思: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学问、仪表、礼节、观念、思想等。文化的“化”,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意思,表层指事物的普及、流传、广为流行、蔚然成风等,深层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辞海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这里“创造”一词,就意味着“文”的内涵,因为“创造”

2、离不开对科学、艺术、思想等的运用;定义中的“财富”,就意味着“化”,因为只有对事物的进步性、发展性、先进性的性质有了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珍爱、自豪、激奋的情怀,这才会把事物称作财富。“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在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广义的文化概念,在认识、研究、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方面有其“总和”意义。然而,由于在人类千千万万的财富中,不同事物的文化含

3、义有大有小,为了对那些文化成分多、作用大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人们便把这些事物冠以“文化”名衔,这就有了狭义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程度分辨意义。广义的文化好比是大河,狭义的文化好比是沟渠,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了浩淼的文化长河,这是两者的依存关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的作用好比是将流水区别于沙土,狭义文化概念的作用是将溪流区别于那些虽有水分却不成为“流”的事物。这是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两者都意味着“水”(犹如“文”),乂都意味着“流”(犹如“化”),这是两者内涵的一脉相承之处。狭义文化以作用方式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教化性文化事物,如思想教育、品德修养、政治宣传、文化学习等,本身就是文化的积淀物、凝结物,

4、乂直接以教化人为目的;二是熏陶性文化事物,如文学欣赏、艺术表演等,主要目的是对艺术魅力的领略,而往往伴随着对精神品格的熏陶;三是感悟性文化事物,如喝洒、品茗、种花、体育比赛等,这类事物被称作文化常让人困惑,其内涵有待于人的感悟。文化底蕴深的人感悟就多,反之则少。(二)语义学层面的“校园文化”涵义界定和“文化”概念一样,校园文化的概念也是比较复杂的,若顾名思义,凡是校是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都庙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我们可以根据“文”和“化”的内涵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鉴别。从“文”的角度讲,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以教育为本,中学生乂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人,这样,这里发生的事、他们所做的事则往往带有“文”

5、的含义,然而典型的校园文化更应从“化”的角度来考察。从“化”的角度讲,须有如下情形之一,校园中的活动方可界定为校园文化活动:一、以群众团体的面貌出现的。中学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社团,本身就是社团的普及,形成社团文化,在一个社团里面,众多社员有共同的爱好,并在活动中磨合出一种共同的理念,这就充分地具备了“化”的特性。二、大学生的某些行为、观念普遍相似或届届相传。即便没有组织性的活动,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由于能给人们以整体的印象、全局的风貌,它也带有了“化”的特性。三、某些精神、思想凝聚或载乘于某种制度或物体上。如校训,它的“化”首先表现在浓缩了业已存在多年的学风,乂表现在用此去勉励、感化更多的学生,表

6、层深层都有了“化”。以上三种“化”的方式存在于校园中多个领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个分支,具体如下:1. .校园设施文化:如文化广场、漂亮建筑、洁净道路、优美雕像、美丽绿化、海报墙、宣传窗、告示牌、校史陈列室、奖品陈列室、设施先进的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张贴在外的标语、图片、公开信等。2. 校园道德文化:如参加党校学习、听先进事迹报告、为民服务队、援助希望工程、庆贺香港回归、社会热点讨论、校庆、爱心接力棒工程、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像消费习惯等现象,由于较多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所以也列此类。3. 校园制度文化:如综合测评制、学生守则、文明规范、组织章程以及各类活动

7、、各类场合的规章制度等等。4、校园文学文化:如文学社、演讲会、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席慕容热、金庸热、电影包场、电视剧欣赏、热衷于美文、出黑板报、自印刊物、撰制春联、校报校广播发表文稿、毕业留言、寄赠贺卡等等。5 .校园艺术文化: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音乐会、卡拉OK赛、画展、书法展、摄影展、健美操、手工艺制作、公关礼仪、美化寝室布置、时装表演等等。6 .校园娱乐文化:如舞会、旅游、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登山、溜冰、划船、游艺等等。7 .校园体育文化:如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气功协会、拔河比赛、运动会、收看体育比赛、评点体育赛事、外出切磋技艺等等。8 .校园学术文化:如各类科研协会、未来企业家协

8、会、听学术报告、作社会调查、外语热、计算机热、社交能力热、西方哲学热、某某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等。(三)界定校园文化的原则界定校园文化,必须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其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与社会文化具有共性。其二,校园文化是社会社区中的一个特区一一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基于这两个特征所构成的原则,让我们先考察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中校园文化观。几种主要的校园文化观目前,有以下一些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文化余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综合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精英说、活动说、精神体系说、自创产物说、文化潮流说、艺术教育及

9、艺术活动说、社会控制体系说等等。以上种种校园文化观都从某一角度或某些方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拓宽了对校园文化认识的视野。总而言之,上述校园文化观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另外还有教师、十部、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其二,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五)我们的校园文化观一个社会的文化类似于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质,包括人们创造的

10、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人际关系及其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最内层是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之魂。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的特色。人们是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浅层面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第二个层面是中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第三个层面是深层面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具体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

11、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乂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余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包括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等,其核心是以爱党、爱国、爱校为主旋律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启迪促进、规范约束、心理构建、群体凝聚及社会辐射等功能。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

12、。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届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

13、人文,以化天下。”为达“以化天下”之目的,学校必须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兴校,人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唤醒纷繁的未来。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导向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国家和广大师生利益的一致性。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余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作力量。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宵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二)示范作用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是指校园

14、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三)规范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所以,它乂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

15、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四)筛选作用息、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表现出较大的坚定性和独立性。(五)激励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六)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宵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宵年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表现为社会的瞩目和认可。(七)塑造作用校园文化是宵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宵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