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75738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数学考点专练17推理与证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7 推理与证明 1.(2010山东高考文科)观察,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记为的导函数,则=( )(A) (B) (C) (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有关知识,考查了考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点拨】观察所给的结论,通过归纳类比联想,得出结论.【规范解答】选D通过观察所给的结论可知,若是偶函数,则其导函数是奇函数,故选D2.(2010陕西高考理科)观察下列等式:,根据上述规律,第五个等式为 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属送分题【思路点拨】找出等式两边底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规范解答】由所给等式可得:等式两边的幂式指数规律明显,底数关系如下:

2、即左边底数的和等于右边的底数,故第五个等式为:【答案】 3.(2010福建高考文科)观察下列等式:可以推测,m n + p =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系数进行猜测求解【思路点拨】根据归纳推理可得 【规范解答】观察得:式子中所有项的系数和为1,又, 【答案】9624.(2010浙江高考理科14)设,将的最小值记为,则其中=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推理规则是关键【思路点拨】观察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特点【规范解答】观察表达式的特点可以看出,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答案】5.(2010北京高考文科20)已知集合,对于,定义A与B

3、的差为,A与B之间的距离为.(1)当n=5时,设,求,.(2)证明:,且.(3) 证明: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创新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本题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点拨】(1)(2)直接按定义求解证明即可.(3) “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规范解答】(1)(1,0,1,0,1),3.(2)设,所以中1的个数为k,中1的个数为,设是使成立的的个数,则,由此可知,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6.(2010北京高考理科20)已知集合,

4、对于,定义A与B的差为 A与B之间的距离为.(1)证明:,且.(2)证明: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3) 设P,P中有m(m2)个元素,记P中所有两元素间距离的平均值为(P). 证明:(P).【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创新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考查了反证法、不等式证明等知识本题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点拨】(1)直接按定义证明即可(2)“至少”问题可采用反证法证明(3)把表示出来,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规范解答】(1)设, 因为,所以 , 从而, 又,由题意知,.当时,; 当时,,所

5、以.(2)设,, ,. 记,由(1)可知, , , , 所以中1的个数为,中1的个数为 设是使成立的的个数,则, 由此可知,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 即,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3),其中表示中所有两个元素间距离的总和,设中所有元素的第个位置的数字中共有个1,个0,则,由于,所以,从而.【方法技巧】(1)证明“至少有一个”时,一般采用反证法(2)证明不等式时要多观察形式,适当变形转化为基本不等式7.(2010江苏高考23)已知ABC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求证:cosA是有理数.(2)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数学归纳法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的能

6、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点拨】(1)利用余弦定理表示cosA,由三边是有理数,求得结论.(2)可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范解答】方法一:(1)设三边长分别为,是有理数,是有理数,分母为有理数,又有理数集对于除法具有封闭性,必为有理数,cosA是有理数.(2)当时,显然cosA是有理数;当时,因为cosA是有理数, 也是有理数.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即coskA、均是有理数,当时,解得:,cosA,均是有理数,是有理数,是有理数,即当时,结论成立.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方法二:(1)由AB,BC,AC为有理数及余弦定理知,是有理数.(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cosnA和都是有理数,当时,由(1)知是有理数,从而有也是有理数.假设当时,和都是有理数.当时,由,由和归纳假设,知和都是有理数,即当时,结论成立.综合、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cosnA是有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