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974713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试卷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 一、对试卷的理解本次试题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试题整体难度不大,分为基本题、中等题、拓展题三种题型,命题综合性较强。 2、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突出教材重点。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覆盖面力求宽泛。 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考查了本册教材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求周长、解决问题等,能够说是点多面广。 4、注意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5、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水平。二、本次期中测试成绩统计表 班 别应 考 人 数实 考 人 数全 班 总 分人 平 均 分最 高 分最 低 分分数段99-9089-8079-6

2、059-5050以下三6 649582.5 96671 3 2 00 三、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分析: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变通的水平教差,不能熟练的使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对所教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不到位,似是而非,使用不够熟练。2、 审题时对关键字的把握不准确,说到底还是学习水平的问题。3、少部分学生计算错误率较高。四、我认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水平的培养,能结

3、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题型训练。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使用水平。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动了学生水平的提升。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6、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水平不强,没有达到灵活使用的水准。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7、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水平培养不足,审题水平训练不够。 8、期中考试虽然复习过,但是学生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立足教材,落实“三基”要特别注意知识方法过程教学,特别是数学算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

4、的求解过程,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被想到的过程,要敢于、勇于向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体现自己的思维,让学生了解感悟教师的求解过程的思路方法,避免教师一说就对、一猜就准、一看就会,只给学生现成结论局面的出现。(二)注重过程,培养水平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实行,要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方法水平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水平。1、重视动手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用数学的意识,逐步学会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数学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平

5、时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如,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数学问题赋予不同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用相同的思想方法处理问题。2、重视阅读理解水平的培养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逻辑语言、图形语言和数表,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表述数学问题的水平,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阅读理解水平、熟练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水平,才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反映在答卷上,才能取得较客观的较好的数学成绩。 3、重视对学生联想水平的培养联想在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联想解题,就是根据题意展开联想,从自己的知识仓库中找到与题目接近或很相似的原理、方法或结论,变通使用这些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三)变式训练,提升素养 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复习题等,不能就题做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阐述试题的条件加强、条件弱化、结论开放、变换结论、多种解法、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剖,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 (四)改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测试解答题时,认真审清题意,再做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