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7420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省综合运输体系“十一五”规划。一、“十五”发展状况 (一) 发展成绩“十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提高交通设施技术水平和综合运输效率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综合运输网络规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1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运输量快速增长“十五”期间,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大幅增长,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完善,通达度进一步提高,综合运

2、输能力显著增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2005年,全省完成客运量21.6亿人,完成货运量16.9亿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34.1%和50%;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645万标箱,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40%和207%;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175.6万人,货邮吞吐量达108.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94.8%和48.6%;输油气管道里程达 1615.9公里,比2000年增长5.2%。2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到2005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11.5万公里,“十五”期间新增约1.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6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达3140公里。实现全省所有地级

3、以上市通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除省外)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市到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与县到镇通三级公路的目标;全省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面展开。3铁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期间建成了粤海、梅坎、阳阳、惠澳、罗定至春湾等一批铁路项目,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883公里,新增里程414公里。2004年10月1日,省政府和铁道部共同签订关于加快省铁路建设会谈纪要,部省共同加快武广客运专线(含新站)等铁路项目的建设,省建设总里程约2200公里,总投资约1400亿元。武广客运专线、新站、广深四线、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至段、广客运专线(广深城际线)、洛湛铁路岑溪至段、黎湛铁路增建二线等铁路项目已开工建设

4、;东南沿海铁路客运专线至段、广珠铁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动。部、省合作建设铁路模式为我省“十一五”期间加快铁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省铁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港口和航道建设掀开新的一页建成南沙港区一期工程、蛇口集装箱二期工程、盐田港三期工程等项目,新增吞吐能力约2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59个,比2000年增加26.2%。积极推进河航道整治工作,共整治河航道13条,整治航道里程648公里,完成了西江下游虎跳门航道整治工程、莲沙蓉水道整治工程、小榄水道整治工程等航道整治工程;村水道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珠江三角洲骨干航道项目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珠江三角洲航道等级水平进一步提高。

5、沿海出海航道建设加快,完成了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港3万吨级出海航道工程,开工建设港25万吨出海航道工程,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铜鼓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5以白云机场为枢纽的民航运输格局初步形成按照国家“构建枢纽机场,完善干线机场,重点建设支线和旅游机场”的原则,建成新白云国际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基础设施,积极开拓航线,民航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航线网络逐步完善,航线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以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民航运输格局,对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6管道运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天然气接收站向、等城市输气管网建设全面铺开,预计首期工程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珠江三角洲成品油

6、运输管道已基本建成,该管线把省现有三大炼油企业和主要石油公司油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长距离、多集输点、多分输点、单管密闭顺序输送多种成品油的管道。7城市交通和枢纽建设逐步完善、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公路主枢纽基本建成,新站、沿海港口枢纽与其他各地公路站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8交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方面。公路等级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里程(3140公里)比2000年增加150%,一级公路(7000公里)比2000年增加29.8%,二级公路比2000年增加32.9%。以集装箱码头为代表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发展迅速。新白云国际机场达到国先进水平。运输装备方面。铁路、公路客车技术性能、舒适性

7、、安全性有较大提高;铁路运行速度进一步提高;港口煤炭、矿石、油品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等专业化装卸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民用飞机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管道运输技术已接近国际90年代水平。9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所提高逐步理顺了港航管理体制,完成了机场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交通运输价格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收费公路清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路桥收费站由最多时的450多个减少至目前的298个;交通运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旅客运输服务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和快速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总量和总体运输能力不足目前,我省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56%,公路通车里

8、程仅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6.2%,这与我省GDP占全国1/9强的比重不相称。主要铁路干线以与出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部分客流、物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国道能力紧,与周边省区相通的运输通道数量偏少;、等大中城市交通拥塞现象严重;有些港口开始出现新一轮的压船压港现象;山区农村交通建设滞后。交通设施总量不足,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仍然是现阶段我省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问题。2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公路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全省二级以上公路占总里程比例仅为24%,农村公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全省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仅24.7%和36.4%;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河航道等级低,

9、可通航500吨级与以上的航道里程1036公里,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8.7%;船舶平均吨位规模小,河运输船舶多为100300吨级,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3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协调,运输结构不够合理多年来,我省公路建设较快,而铁路和河航道建设相对滞后,铁路密度为1.05公里/百平方公里,为美国的18%,印度的55%,也仅为中南六省(区)平均水平的80%和华东六省平均水平的76%;具有竞争力的三级以上河航道里程仅占全省航道里程的5.3%,且航道间连通性差。近几年公路客、货运量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90%、67%以上;铁路和水运货运量仅分别占全省全社会总运量的10%和19%左右,运输结构不甚合理

10、,铁路中长途运输的优势和珠江水系以与江、榕江水系的航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建设普遍存在“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公路、航道等的养护方式和技术相对落后;全省开放、公平、统一的运输市场尚未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尚不完善,规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态势。运输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旅客换乘不方便,途中舒适性不够;货物运输途中常有缺损,供应市场也不够与时;多式联运发展滞后,货运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5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我省经济总量大,但土地、一次能源严重不足,在珠

11、三角部分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已经成为交通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二、“十一五”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按照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省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流将更加密切,交通运输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并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

1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与出省通道和国际运输通道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测算,“十一五”时期我省的客运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6.0%,水运下降2.3%,民航9.5%;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6.0%,其中,铁路6.3%,公路5.6%,水运7.4%,民航6.5%,管道6.5%。2010年港口吞吐量约达1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约达到5500万标箱。2010年全省客、货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结果见表1、2、3、4。表1 2010年省客、货运量与其周转量预测预测指标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客运量(万人)164791216055290000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21921

13、452870货运量(万吨)119216167979225200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306541375536表2 2010年省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预测单位:万人运输方式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合计164791216055290000铁路121651612722000公路148945194029260000水路236318461600民航131840546400表3 2010年省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单位:万吨运输方式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合计119216167979225200铁路151721830225000公路75365114546150000水路256

14、963139745000民航3173100管道295236605100表4 2010年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预测2000年实际2005年实际2010年预测港口吞吐量(万吨)3164970000120000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86226455500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在努力提高现有交通运输设施利用率与运输效率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运输能力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小的铁路和水路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积极推进

15、泛珠三角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加强出省通道建设;加大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网络完善,结构合理,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质量明显提高,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运输网络。公路:建成通往邻省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基本形成以、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2009年完成乡镇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全省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公路通车里程达14万公里,其中,全省高速公路达5000公里左右,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达3000公里左右;公路密度达到78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新增公路里程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2000公里。铁路:构建“三纵二横”铁路干线骨架,基本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市通铁路,形成以为中心,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贯穿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