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741789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新形势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swept the worl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important mean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it can also change the differences

2、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fter decades of efforts , a lot of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was analyzed firstly , under

3、 the new situation , some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as put forward.s: Agriculture Informationization ; Internet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platform 进入 21 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全球掀起了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以

4、及经济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1 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 只有农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障。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大, 只有采用现代化的监测和调节手段,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才能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也是真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缩短城乡差别的有效方法。 农业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亦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2.1 农业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1.1

5、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前制约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基础设施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地解决, 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17 年 1 月 22 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3.2%。中国实现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足?虻奶跫 ?满足人民上网的需求,这为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1.2 农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进展很快在专家、 学者以及一线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理论研究进展显著。 在农

6、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模式、农业信息化技术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多突破。1997 年梅方权 1 指出,农业信息化应是对农业整个过程的信息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环境和经营进行管理、监测,从而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 2006 年刘世洪 2 指出, 农业信息化是人类将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等现代高级技术应用到农业社会活动中。 同时, 我国也开创了益农社及农业网络促销等不同形式的农业信息化模式和农业信息化技术。2.2 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成绩喜人。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理论研究快速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农业信息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引起

7、我们的重视。2.2.1 农业劳动者信息技术还相对薄弱, 农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农民是农业信息化的主体,无论是农业的生产,还是销售,农民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劳动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弱,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对互联网能够熟悉掌握的人还是少数, 而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农民就更少了。目前, 尽管农业信息化已被广泛接受, 但有些农业劳动者对于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所以如何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的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2.2 专业的农业信息化平台还不够完善农业和其他行业相比, 有其特殊性, 农业产品的生产、 存储、销售有其自己的独特性, 受到生产周期较长,

8、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易储存, 损耗较大等诸多特点。 尽管国内电商平台搭建的很好,但农产品很难直接应用在现有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而专业的农业信息化平台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的一个原因。2.2.3 缺乏有效的多行业协作的农业信息技术模式农业生产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以前的农民是靠天吃饭, 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 突然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及销售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提早了解这些影响农业生产的信息。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多行业协作的农业信息技术模式, 这也影响着农业信息化进程。3 适应新形势,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举措3.1 采用多

9、种方式,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组织和引导, 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乡镇等基层行政单位, 是真正落实农业信息化最直接的组织者, 要督促乡镇级的领导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采用多种方式,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2 建立专业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加强与现有电商平台的合作, 同时开发和完善专业的农业信 息化平台, 加快网络促销和益民社的探究和推广工作, 解决好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上, 不断开发、 创新

10、农益社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结农益社的先进经验, 结合已有电商平台的技术, 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专业农业信息化平台,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市场机制。3.3 加强理论研究,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信息技术模式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理论模型, 为更好地实现农业信息化, 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20 世纪 70 代末期国际上出现集相关专家、学者的知识和经验所编写的应用软件“专家系统” 3 ;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以农业高新信息技术模拟农作物生长、 畜禽育种的“虚拟农业”技术4 ; 21 世纪出现了以地理信

11、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为核心技术的“精确农业” 5 ,这些先进的理论都值得研究和学习。 借鉴这些农业信息技术的先进理念, 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信息技术模式。3.4 农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并行,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法规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 两者相互促进, 相互依托。在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同时,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进展。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 ?墒侄家?硬,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把握机遇,加快农业 信息化的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建立 专业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信息技术模 式,相信在国家、地方、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 建设会取得质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