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74177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试题选择题解析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地理选择题解析命题:李接君 忻科科 李依 解析:罗瑛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某地区的水平地质剖面图。某日发生地震(丙地的地表为震中),根据甲、乙两地测站的地震波记录,绘出了地震横波与纵波的走时曲线图(图2)。据此回答12题。震中距离图2图11。仅考虑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则同为砂岩的乙、戊、丁,其岩层坚硬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是 丁乙戊 B戊丁乙 C戊乙丁 D。乙戊丁2.下列关于图2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

2、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表示甲地的测站,表示乙地的测站C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图,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图越接近震中的测站,其纵波与横波抵达时间差距越小【解析】:1。根据水平方向岩层年龄关系判断,乙处岩层年龄较两翼老,位于致密的向斜轴部。 .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烈度越来越小。表示离震中较近的乙观测站,表示离震中较远的甲观测站。同样距离下,纵波传播速度快,到同一观测站时间短。【答案】:.D 2。D图3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

3、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4题。图3.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位于板块消亡交界.位于美洲板块 。不位于板块交界处4.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3、)的年龄分布情形A C D【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该热点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 4内外力作用时时刻刻都在塑造地表形态,某一阶段某种营力可能占主导作用。1处于热点上方,源源不断的岩浆物质从地球地球内部而来,造岛作用使得该岛体型较大,成为夏威夷群岛主岛.根据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2、3、4属于逐渐远离热点的先成岛。此时,外力的侵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时间越久,被

4、侵蚀的程度就越严重。此热带海域的环岛珊瑚礁形态,也由岸礁、堡礁向环礁过渡。随着远离热源,火山岛所在板块区域逐渐变冷密度变大,逐渐潜没海底,成为海底平顶山,最后消失在俯冲消亡边界。【答案】:.D 图4图5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5为甲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完成5题。520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 C。 D6. 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 B。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平坦,西北部地势较陡峻 D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解析】:5冬季,该区域盛行的西北季风,在掠过相对温和的日本海时,产生增温增湿的“大湖效应”.尔后,受日本

5、列岛山地抬升在迎风坡造成强降雪天气。日本西部传统民居,“合掌屋”有陡峭屋顶,以排雪防塌,见图A。公园中树冠浓密的大树,往往人工架设“雪吊”装置减雪,见图B。立山地区,更是借雪构景造就世界奇观,招徕游人,见图C。 6甲岛由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而成.受世界第二大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增温影响,沿岸可能拥有不冻港。虚线框内,河流发源地接近,故源头海拔接近;都是外流河,故目的地海拔一致。因此,河流越长,坡度越缓。该岛为温带季风气候,不可能出现较其低纬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答案】:5 6。图B图图图6 我国西北内陆某封闭湖泊采样点垂直剖面图磁化率(10-6m/kg) 碳酸盐(%)深度(cm)湖泊沉积记录的

6、环境演化主要受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的控制,而人类活动在特定时段对湖泊环境演变也会产生明显影响。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分别指示了湖水的咸化与淡化,可以间接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质量磁化率可以粗略地反映气候的干湿变化,气候湿润利于磁性矿物的形成与聚集。读图6,完成78题。7。岩芯是根据地质工作或工程的需要,使用岩心环状钻头及其他取心工具,从孔内取出的圆柱状岩石样品.关于图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样点岩芯埋藏越浅,距当今时间越远B.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000年 在6。cm深处磁化率达到最大值,而对应的碳酸盐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总体来看,磁化率变化曲线和碳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基本上呈反向变化8.关于1

7、91930年该湖泊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上气候趋于冷干,湖泊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总体上气候趋于暖湿,湖泊得到较多的降水和径流补给C 湖泊水位、盐度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 总体上湖泊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解析】:.沉积顺序在未受破坏的情况下,遵循“后来者居上”原则,埋藏越浅,距今越近.由图可知,采样点岩芯的沉积年代约为160年。可以将湖泊建模成“火锅,要让“火锅”变咸,加盐或来水减少、蒸发加剧;短期内,湖泊补给区内物质组成不会有明显变化,故碳酸盐含量变高现象指示蒸发加剧气候趋于冷干。要让“火锅变淡,加水或去盐;短期内,湖泊沉积速率【去盐】不会有明显变化,故碳酸盐含量变低现象指示补

8、给增加气候趋于暖湿.而根据题意,气候变湿,磁化率增大。故磁化率与碳酸盐含量成反比。这点,由图中8段虚线对比可直接看出。 。该时间段,碳酸盐含量较高,磁化率较低.说明气候趋于冷干,蒸发大于补给,水位较低,水体盐度较高。【答案】:7。D .1250m图7图是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表1是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读图7和表1,回答1题.140mm100mm1250mm表1 代表性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山 区递增率(m/100m。a)台湾中央山脉5浙江天目山44四川峨眉山42陕西秦岭0注:mm/00m. 表示每上升100米,降雨量的增加值X山5.59由图7可以判定 A 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B.

9、D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C. 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D。 山顶的C点和山麓的A点降水量大致相当10。关于表1中X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可能是福建武夷山 B. 位于干旱、半干旱区C. 海拔不可能超过500米 D. 源于山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解析】:建模:温暖越高,一定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强,可以将其看作一块松开的毛巾;温暖越低,一定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越弱,可以将其看作一块绞紧的毛巾.在迎风坡,水汽被迫爬升,温度降低,意味着松毛巾逐渐绞紧。如果山足够高,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毛巾达到饱和状态再绞就要“滴水”,该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继续绞紧,容纳不了的多余水汽便以降水形式

10、排出,开始,降水逐渐增强。由于“毛巾”的含水量总是有限,水汽上升到一定高度,降水达到最大,该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之后,降水便随高度而递减。到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毛巾”由紧放松,由“排水”变成“吸水”,反而使周围环境变干。 9由图直接可排除A、C三项。有些学生可能对D处降水大于C处感到困惑,上述理论建立某地只吹一种风的假设条件下。题中剖面图迎风坡只是针对某一特定风向而言,而降水量是全年各种降水的累积,背风坡也可以有其它形式的降水.迎风坡和背风坡只是相对一种特定风向而言,在某些季风区,随着夏、冬季风向的变化,迎风坡和背风坡因季节而变化,比如斯里兰卡岛东、西两侧降水的季节差异。又如下图所示

11、,由于山脉走向不一定严格与盛行风向垂直,一些水汽可以通过低矮垭口到达非严格意义上的“背风坡”。 10.通过表1,可以总结出“中国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下降”的规律.东南地区较为湿润,绝对水汽量丰富。西北地区较为干燥,绝对水汽量不足。同样用力逐渐绞紧两块松开的毛巾,吸水多的毛巾先达到饱和状态;再逐渐绞紧,吸水多的毛巾排水增量大。 用“插值法”可知,武夷山递增率介于中央山脉和天目山之间。X山递增率非常低,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应该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区。项说法过于绝对,根据递增率单位(mm/1ma),推测递增率=(山顶降水量-山麓降水量)/相对高度:X山有可能特低,低到抬升不足以形成

12、明显降水,也有可能特高,降水达到最大高度后,降水便一直减少.干旱区蒸发大于降水,短期降雨不足以持续地表径流方式补给河流,更多依赖于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不足。【答案】:9。 0.图8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1112题。图8N11.据图判定:图中M地最可能是 A。秦岭 B。太行山 C祁连山 。天山 2下列有关M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解析】:11.按照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估算,M山附近理论降水量应在20mm以下。由于M山的出现造成地形雨,使得该处降水偏高.消除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该处位于干旱区,排除、B。M山向西北,水面蒸发量急剧增加,排除应该位于N处的天山。 12由图可知,该山北侧径流深趋于0m,故多内流河。A、C项描述皆指向秦岭,故亦可据此排除1题A选项。【答案】:11C 12D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读图,回答1314题。图913。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