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973797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设计第三篇 案例篇第一章 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导语】教学设计的中心最初是由上海著名特级教师包启昌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通常的表述是“一堂课只能有一个中心”。本书中对此试作出以下的定义:教学设计的中心是所有其他目标所指向的,在教学结构上处于中心地位的,所有教学环节都为之服务的特定教学目标。当教学设计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作为中心时,也被称为教学设计的灵魂。u 什么是以情感目标实现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表述中的最后一个层次,这个层次的目标是以激起学生心底的震撼、感动以及促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或改变为指向的。如果一节课的全部

2、内容,无论是知识的铺垫还是对知识的认知方法的指引运用,都以对学生的情感触动为最终指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节课是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全课的中心。u 为什么要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中心? 有些教师认为情感目标不仅在目标书写的时候是最后一个目标层次,而且从教育理想上来说,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以此为中心的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在情绪上的投入,可以对学生产生持久而有益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教师职业成就感的重要来源。u 什么时候适合这样做?进行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教师的口头、表情与肢体语言是否是具有感染力与煽动力的?教师是否能够准备足够的激起学生情绪反应的材料?作为授课对

3、象的学生是更乐于接受情绪的感染还是智力的挑战?本节课试图指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能与学生原有情绪顺利衔接?本节课的教学是否没有太大的知识、方法层面的教学任务压力?本节课是否可以找到适当的进行即时课堂评价的手段?在本节课中为了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必须作出的知识与方法上的牺牲是否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学生在未来是否有可能遇到反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冲击?以上因素并没有具体量化的标准,也没有进行重要性的优先度排序,仅仅作为教师进行备课时的参考,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以上因素中,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本课可能是不适合以情感熏陶为设计中心的(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只要有一条就够了),教师应当考虑其他层面的

4、目标。岳麓版必修三文艺复兴教学设计广东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教学目标如何选定目标?可以借助TGI量表,选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个相关目标,在这里,教师认为最重要的目标是:认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使学生认识人文主义必须预先使他们认识人文主义所产生的中世纪背景,也必须知道文艺复兴的一些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与观点,这里当然也会包含一些方法层面的目标。过程与方法这里以“通过掌握的方法”突出了过程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目标之间的关系请注意这里前两个层次的目标是如何为最终的情感目标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能够较好地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能够结合作者经历或作品

5、背景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析文艺复兴的背景,进一步掌握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的内涵,初步理解结合作者经历、作品背景理解艺术作品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的了解与对文艺复兴作品的感受,认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历史价值。教学过程课前渲染:我的太阳情绪基调的确定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应较多地考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这里从一开始就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给文艺复兴定下了基调,实际上已经不给学生探讨的空间,这种方式牺牲了对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训练,但是使整节课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和之后的环节配合,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

6、果。由帕瓦罗蒂我的太阳引起对意大利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联想。展示:意大利人挖掘并修复雕塑。使当时意大利人感到震惊的希腊雕塑拉奥孔。过渡:我们现在看到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年意大利人的感受,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探源文艺复兴(一)探思想之源宗教神学束缚下的欧洲如何快速地培养起学生的情绪?教师使用了一个124”的视频,请注意课堂开头形成的明朗的基调与这段解说词的阴沉、晦暗所形成的反差对比,导入中的“自由、浪漫、艺术、文明”将和这

7、里的“麻木”、“悲惨”形成对比。情绪的产生需要一个适当的波动,教师所刻意选择的有关中世纪的负面材料在这里将产生一个情感引导,通过言语、声音、画面的配合,使学生从我的太阳所引发的高昂情绪走入一个低谷,我们今天知道的中世纪并非如此简单,但这种对于中世纪的负面印象将非常有助于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自然地产生对人文主义的同情与共鸣。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4世纪,史学界称之为“中世纪”。那时,欧洲是一个基督教神学无处不在的宗教世界。那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请看视频文艺复兴前的欧洲: “文艺复兴前的欧洲社会处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统治之下,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完全以神为中心的。各个阶层的人,无论是国王还是普

8、通百姓,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麻木地思想与生活,绝对不能够超越。”“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之初著名的神学家,他教导人们:由于人类的先祖亚当与夏娃偷吃了苹果,这桩原罪遗传给他们所有的后代,由于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与情绪。”“这是中世纪的一群苦行僧,为了救赎自身的罪孽,他们不断地鞭打自己,以期找到通往天国的道路。”“相比这些人,另外一类人的下场更加悲惨,那就是对宗教持怀疑态度的人。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异端。他们会被专门审判异端的机构宗教裁判所羁押,受到鞭打,甚至是处以火刑,著名的科学家布鲁诺、伽利略都是受害者。”培养起的情绪需要巩固实际上,从表格上选取词汇的手段是一种

9、很巧妙的方法,首先,这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的情绪也因此不至于因为发散性的讨论而被转移;其次,由于之前视频的运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对中世纪欧洲生活的负面看法,所以,这里的选取词汇的环节其实是对之前情绪的巩固。第三,在提供出的范围内选取词汇比要求学生凭各自的见解来发表意见要可控而且有效率得多。(以上解说词为教师自行编写,并配以相应画面,视频时间:124”)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看完视频,请看幻灯片上的这些词汇,你们觉得哪些可以用来形容中世纪人们的生活?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这些词汇大致勾勒出中世

10、纪时期,人们在宗教神学的束缚下,麻木、窒息的思想状况。有得必有失在以上的第一个讨论环节里,教师牺牲了学生对中世纪的客观而全面的认识,也牺牲了在这里教会学生对历史进行辩证认知的方法的可能,但是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急于摆脱中世纪阴郁氛围的情感空间,也成功地为之后教学尽量地渲染人文主义的积极向上争取到了了足够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当人们看到了从地底下挖出的古代罗马、古代希腊时代的雕塑作品,看到了这些作品体现出的自然的人性,就唤醒了人们渴望复苏人性,尊重人性的精神要求。由于当时还缺乏成熟的思想体系,所以人们就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那么,文艺复兴运动为什

11、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呢?这是由于当时的意大利,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与现实条件。(二)探现实之源资本主义萌芽中的意大利 通过两段材料分析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含有明显的反商意识,也连带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的倾向。14世纪,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必要的铺垫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但并不意味着进入正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情绪的转折需要一个平缓的铺垫,这是一个为后面环节造势的过程。同样,(二)、(三)环节很短,基本没有历史探究的意味,只是阐述一个

12、事实。学生只需要尽快归纳出材料与课本中的历史信息就可以回答问题。为了防止偏差,教师在括号中对分析的角度进行了提示。但是这里用简单的材料与低难度的有提示性的问题结合,以学生的归纳代替教师的叙述,对学生来说,仍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训练。材料二:在基督教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一些意大利学者开始研究本土上的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和文化手稿,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到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通过阅读,请思考: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经济、阶级、思想、地理)教学中的节奏就像是运动员需要进行热身才能进行冲

13、刺一样,学生也需要经过一系列快节奏的学习活动才能进入需要持续注意力集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讲授视频播放学生活动的交错进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只要内容选择得当,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的疲劳感。预设答案: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阶级上,出现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上,重视人的生命与尊严;地理上,昔日古罗马遗址,东西方文化交汇地。意大利确实是具备首先产生文艺复兴,并向欧洲其他地区扩散文艺复兴的条件。(三)小结:文艺复兴的概况放视频: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意大利国宝到北京(视频时间:103”), 填空和填表:承上启下请注意这里的最后一段教师讲述并不是对之前内容的总结,根据已有的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不可能认同教师在这里作

14、出的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这一段话的实际作用是唤起学生的情绪,为之后的“感受文艺复兴”形成最后的铺垫。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诞生了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薄伽丘、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莎士比亚,正是他们天才般的创造力,卓越的文学艺术成就,引领人们打破了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束缚,走向了尊重人性,崇尚自由的近代社会。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二、感受文艺复兴首先,让我们走进薄伽丘和他的十日谈。薄伽丘是一个富商的私生子,从小就具有叛逆精神。父亲希望他经商,他却酷爱文学艺术,创作了被称为“人曲”的伟

15、大作品十日谈。十日谈多次被教会列为禁书。下面,我们来听一个选自十日谈里的故事,来探究一下这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在当时被列为了禁书?(一)薄伽丘与十日谈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1. 简介薄伽丘与十日谈故事的选择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并不是因为这是十日谈中少数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篇章之一。故事中代表旧的教诫的父亲和代表自然人性的儿子之间的对比十分鲜明,主题也是昭然若揭的。薄伽丘(13131375 )出生于佛罗伦萨富商家庭,其代表作是十日谈,小说描写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轮流讲了100个故事,故书名十日谈。2. 视频一对父子的故事(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提问: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是受到什么观念的束缚?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从这则故事中,我们明白了,十日谈在当时为什么被多次列为了禁书,原因正在于薄伽丘通过这个故事,嘲讽了宗教神学的伪善与荒谬,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性。除了文学家薄伽丘,在打破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中,还有两位伟大的画家,他们独辟蹊径,直接从宗教题材的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