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9737490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计划方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信联发201376号目录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分类方法与核心定义5第三章分类程序10第四章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标准11第五章大额自然人贷款分类标准23第六章小额自然人贷款的分类标准24第七章特殊贷款与其他信贷资产的分类标准26第八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35第九章附则37附表:1.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底稿(企事业类贷款)382.大额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383.小额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384.大额自然人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385.小额自然人信贷资产分类认定表386.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台账(类)387.自然人信贷资产台账

2、(类)398.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情况月报表39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揭示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促进各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金、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依据,根据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银监办发2009284号)以与其他国家法律法规、金融规章,并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二条 本方案适用于全省农村信用社(

3、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商业银行);适用于各类信贷资产,其中表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第三条 本方案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以贷款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二)真实原则。农村信用社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价值。(三)审慎原则。农村信用社要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农村银行机构公司

4、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和本方案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贷款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动态原则。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与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常规风险分类每季进行一次,在每季季末月(即3、6、9、12月份)进行,于月底前完成分类认定。季末月新放贷款已分类认定的,季度分类不再进行。新放贷款应在当月月底完成分类认定。当月发生贷款借新还旧、收回再贷、展期、债务转移、信贷合同变更的,应参照新发放贷款进行与时分类认定。信贷资产风险有较大变化的,应与时重新分类,动态调整。

5、监管机构、审计部门以与上级管理部门要求进行重新检查的信贷资产,应实时进行重新分类认定。第四条 贷款种类:农村信用社贷款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分为企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贷款两大类型。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或主管部门核准的企事业法人(含其授权借贷的分支机构),以与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企事业单位贷款按照额度大小又分为大额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小额企事业单位贷款。其额度大小由各机构自行确定,但原则上大额类贷款余额不得少于企事业单位贷款总额的50%-70%。企事业单位贷款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农

6、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的要求,在对借款人财务因素、现金流量、非财务因素以与担保状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类。自然人贷款包括城镇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等各类以自然人为借款人申请立据的贷款。自然人贷款按照额度大小又分为大额自然人贷款和小额自然人贷款。其额度大小由各机构自行确定,但小额类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自然人贷款总额的50%-80%。小额自然人贷款和大额自然人贷款均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矩阵分类。因落实风险责任需要而以个人名义申请立据实为企业使用的贷款,归入企事业单位分类。第二章 分类方法与核心定义第五条 分类方法:农村信用社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要以评估

7、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四)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或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的担保。(六)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七)信贷管理状况。农村信用社要通过现场、非现场查阅和分析,获取借款人的财务、现金流量、担保、非财务等方面信息,将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种因素综合评估结论,作为判定信贷资产风险类别的主要依据。财务状况的评估是指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重点研究和分析借款人

8、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分析是指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表中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信息,评估借款人产生、使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时间和确定性,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和筹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变化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担保分析是对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债权保障措施(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进行分析。主要从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判断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非财务因素分析包括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包括成本结构、行业的成长阶段、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性和依赖性、产品的替代性、法律政

9、策、经济和技术环境等)、经营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经营策略、产品与市场分析、生产与销售环节分析等)、管理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素质等)、自然社会因素、还款记录(含在其他银行偿还记录)、还款意愿、债务偿还的法律责任以与农村银行机构的信贷管理。逾期天数是风险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农村银行机构应加强贷款的期限管理。第六条 核心定义:农村信用社按照风险程度将企事业贷款分为十级,分别为:正常1、正常2、正常3,关注1、关注2、关注3,次级1、次级2,可疑,损失。十级分类与原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对应关系:正常1、正常2、正常3对应

10、原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正常类;关注1、关注2、关注3对应原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关注类;次级1、次级2对应原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次级类;可疑、损失分别对应原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可疑、损失类。次级1、次级2、可疑和损失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一)正常1: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款人在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产品市场份额较高,所在行业前景好。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二)正常2:借款人经营状况稳定,连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借款人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规模适中,所在行业前景好。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能力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三)正常3:借款人经营状况稳定,连续保持良好

11、的信用记录。所在行业发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四)关注1: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一般,对借款人的持续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五)关注2: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和所在行业一般,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六)关注3: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效益、经营性现金流量连续下降,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素。(七)次级1:借款人目前的还款能力不足或抵押物不足值。此类贷款存在影响贷款足额偿还的明显缺陷,如果这些缺陷不能与时纠正,银行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大。(八)次

12、级2: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九)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十)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贷款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农村信用社按照风险程度将自然人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档次,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三)次级贷款: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13、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五)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须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为0%,次级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25%(含)以下,可疑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25%(不含)-90%(含)之间,损失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90%(不含)以上。实际操作中要紧扣核心定义,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分类,预计损失率仅作为分类结果验证参考。预计损失率=1-可受偿金额/贷款本息,可受偿金额=第一还款来源可还贷金额+第

14、二还款来源可还贷金额-实现债权所需的费用。第三章 分类程序第七条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总体上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收集、整理、阅读信贷档案。(二)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般包括的容有:贷款目的、还款来源、资产转换周期、还款记录等。(三)确定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通过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担保分析,来进行综合判断偿还的可能性,将信息随时记录在分类工作底稿(附件1,企事业单位类贷款须填写)。(四)经办信贷人员撰写大额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附件2)、小额企事业单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附件3)或大额自然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表(附件4)、小额自然人贷款信贷资

15、产分类认定表(附表5),严格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核心定义提出初步分类意见。(五)信贷讨论:基层网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小组通过对附表中有关表格要素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后,由基层网点负责人签具审核意见。(六)基层网点上报初步分类情况。(七)各行(社)风险管理部门对基层网点初分情况进行调查、审查,按各单位规定的权限由有权人或有权机构确认分类结果。(八)以下几种类型贷款的分类结果由各行(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认定:1.分类争议较大的贷款。2.原定分类结果由不良类调往正常类的,具体额度由各行(社)自行确定。3.一定额度以上的特大额贷款,具体额度由各行(社)自行确定。4.大额损失类贷款,具体额度由各行(社)自行确定,同时应当符合省联社信联发2009173号文件的相关规定。第八条 各行(社)信贷部门直接发放的贷款参照基层网点分类程序操作,由各行(社)风险管理部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认定。第四章 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标准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划入正常1级贷款:(一)借款人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雄厚,能够抵御和承受重大外部负面变化,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很强,经营净现金流稳定且相对债务十分充足。(二)借款人所处行业前景很好,借款人处于行业垄断或主导地位,竞争优势十分明显。(三)借款人资信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