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973511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共16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交隧道局108线禹门口跨黄河公路大桥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 王宗江 复核: 王乐宁 审批: 蔺炳辉 中交隧道局禹门口黄河大桥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1 总 则1.1 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员工生命安全,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做到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及时、有效、有序、迅速应对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

2、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编制。 1.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范围内所有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1.4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基层单位为主,分级响应”、“预防为主,评战结合”、“事故类型、危害分析采集信息,科学决策”。2.工程风险分析2.1 工程概况由中交隧道工程局承建的国道108线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及引道工程路线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起点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国道108禹门口公路超限检测站南侧,在抗日英雄纪念碑南侧跨越黄河,进入陕西省韩城市境内,上跨侯西铁路、黄韩侯铁路后,经渚北村,跨韩桑运煤铁路后,顺接 G108 韩城北线改建段终点。2.2 特种设备风险分析

3、中交隧道局禹门口黄河大桥项目主要特种设备包括流动式汽车起重机、电动葫芦吊,履带式起重机。2.3 主要危险因素分析(1)起重设备碰撞挤压事故有关作业人员伤亡、设备设施损坏。(2)高处坠落事故人员坠落伤亡。(3)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4)吊运危险物品时还有危险品对作业人员或周边群众及环境的危害。(5)起重设备折断事故。3 组织机构与职责3.1应急行动小组人员组成及分工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组 长:梁建军 副组长:蔺炳辉 邱志军 陈亮 李元甲 李 凯 李广达成 员:王乐宁 孟 国 刘明超 朱韶军 郑 焘 谭小琳 张继花 杨岗2、项目应急领导小组,下设通信组,警戒组,疏散组,应急器材供应组,抢险组。(

4、1)通信组 组长:朱韶军 成员:逄妍 齐佩佩 主要任务:发生事故第一时间通知项目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等。(2)警戒组 组长:谭小琳 成员:杨 刚 唐章雨 主要任务: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发展情况等。 (3)疏散组 组长:张继花 成员:苏洋 常佳昊 卜文杰 王愉康 主要任务:组织人员撤离、安排疏散路径、方向,引导救护车、消防车等进入现场等。(4)、应急器材供应组组长:刘明超成员:毕玉泉 徐东卓 田建博主要任务:负责应急器材的发放、管理及维护工作。(5)、抢险组组长:孟 国成员:王 龙 于阳阳 董振国 刘 闯 张 凯 王宗江 薛炳琪主要

5、任务;指挥人员抢救伤员或物资等,急救员对伤员进行必要处理,电工负责现场照明、安全用电管理。3、应急小组职责(1)全体成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思想。(2)认真学习和熟练执行应急程序。(3)服从上级指挥调动。(4)改造和检查应急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能及质量。(5)组织队员搞好模拟演练。(6)参加本范围的各种抢险救护。4 预防与预警 项目从制度建立、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安全预防与预警机制,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 特种设备事故预防(1)认真贯彻落实特种设备条例、规程、规则及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本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

6、责任制,确保起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2)贯彻落实监察机构和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以及下达的有关特种设备方面的安全监察指令。 (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再培训; (4)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制定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及购置各种备件计划,并按规定要求对起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进行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工作。 (5)严格实行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并定期对全员进行安全再教育;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6)按照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做好记录。(7)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管理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特种设备的检查和管

7、理。(8)积极改善特种设备工作区域的劳动条件,关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与技术培训,做到安全文明生产。4.2 预警启动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当班班长应根据情况穿戴个人防护器具后迅速赶到现场确定事故情况。撤离无关人员、确定可能波及范围。同时报告现场负责人,由其组织设置警戒线。现场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同时向项目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汇报情况,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灾。4.3 信息报告4.3.1 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现场有关人员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现场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

8、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5 应急响应根据特种设备事故的严重程度、损失情况及其影响范围,把事故和响应进行如下分级:(1)一般事故(三级响应)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预估设备损失在1万元以下。(2)较大事故(二级响应) 仅造成人员轻伤;预估设备损失在1-10万元。 (3)重大事故(一级响应) 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预估设备损失在10万元以上。人员受伤;预估设备损失在1万元以下。5.1 响应程序(1)事故一旦发生,第一发现者应立即大声高喊提醒现场人员并用最快捷有效的报告方式(电话或手机)按流程报告事故。事故报告应说明: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部门、地点,有无人员伤亡;事故的大概经过;已采取或正在采取

9、的应急措施。(2)班组长、现场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现场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如果无法处置应在逐级上报的同时,撤离到安全区域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3)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初步判断事故等级和响应级别。A.一般事故(三级响应):由现场负责人组织力量进行处置;若本组力量不够,由现场负责人向指挥中心及时汇报,调集内部其他应急组或外部力量协同解决,以求尽快恢复生产。B.较大事故(二级响应):由应急办按指挥中心指令立即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前往现场处置;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应立即前往现场指挥或立即指派相关人员作为现场

10、总指挥全权负责。必要时由总指挥调集内外部其他应急力量协同解决,以求尽快恢复生产。C.重大事故(一级响应):由应急办按指挥中心指令立即通知所有应急小组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应急中心领导应立即赶往现场统一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对于超出本公司应急能力的事故,应尽早争取社会救援,以便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5.2 应急处置5.2.1 起重设备折断、倾倒(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3

11、)紧急抢险救出伤员,如有人员被困,抢险救援组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 (4)医疗救护组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 (5)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5.2.2 起重设备碰撞挤压起重设备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 (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并采取防护措施。 (2)抢险救援组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 (3)医疗救护组负责救

12、护和运送伤员。5.2.3 起重设备吊具或吊物伤人(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警戒保卫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3)由抢险救援组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 (4)医疗救护组现场应急处置后运送急救伤员到最近医院。(5)如有人员被困,搜救伤员时,一般不宜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以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5.3 应急救援结束在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根据应急救援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1)伤亡人员已经查清

13、; (2)事故危害已经消除; (3)事故的次生、衍生隐患得到控制; (4)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5)紧急疏散的人员恢复正常生活。6 后期处置6.1 现场后期处置按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以及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现场应急结束后,要实施现场保护,为事故调查做好准备。并同时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6.2 情况报告应急救援结束后,项目应在24小时内向公司提交事故和现场应急工作书面报告。6.3 应急总结应急结束后,项目应急领导小组编写的应急总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初步原因、应急

14、处置过程、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应急救援能力的评估、对预案的修改意见。7 应急保障7.1 通信与信息保障,项目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设备:固定式电话、手机、对讲机、网络等24小时畅通。各应急救援小组人员联系方式公布如下:(见附件)7.2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应急照明及动力、消防器材、通讯机运输设备。7.3 经费保障项目应急经费保障制度规定,由财务计划部负责保证应急救援专项经费来源,每年提取专项经费,且经费只能用于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人员培训保障和应急预案演练保障。8 培训和演练(1)定期进行应急培训,由应急办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组织培训的实施。除计划的正常培训外,对于演练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应进行强化培训。 (2)演练应每年至少一次。如实记录演练情况。当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演练评估,发现不符合和不足并及时修订预案,组织培训,持续改进。9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10 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一、应急物资1、应急车辆3台。急救包(内含无菌敷料、绷带)、毛巾、医用胶带;各种常用小夹板或石膏绷带、担架、止血带、氧气袋。2、备用照明线BV-2.5mm2(双股100m)2套。3、防爆500w螺口灯头3套。4、木材8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