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718456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注射液工艺风险评估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股份标题:xx注射液生产工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评估小组人员:报告批准人:评估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质量风险管理委员会XXX注射液生产工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质量风险管理编号FX-SCGY-2014-001 质量风险管理时机类别xx生产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质量风险评估单位风险评估启动人启动日期年月日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姓名学历/职称所属部门职务质量部质量授权人组员总工办总工生产部生产部经理质量审核办质量副经理工程部经理生产部车间主任验证办验证委员会主任QA部QA主任工程部设备维修员目录1.概述.42风险管理的目的43.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44.风险评估541风险识别542风险分析与评价543风

2、险评估结论65.风险控制851风险降低852可接受风险96.风险管理结果和回顾91.概述1.1. 产品名称:通用名:1.2. 剂型:小容量注射剂1.3. 产品规格:10ml:0.1mg 5ml:0.05mg1.4. 批准文号:1.5. 功能主治:1.6.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日1次。每次1050ml,以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注射液适量稀释后滴注。1.7.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2.风险管理的目的为确认新建某某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能够达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的要求,并同时满足本企业xx注射液的生产要求,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对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对可能的危害进

3、行判定,对于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性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建议采取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并在验证或日常管理中进行控制。3.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注射液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4.风险各因素评分标准4.1风险因素标准评定风险评估方法:遵循FMEA技术失效模式效果分析失效模式效果分析由三个因素组成:风险的严重性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的可检测性D。.1严重性S:主要针对可能危害产品质量数据完整性影响 15分严重性S风险系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极高5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可能导致产品不能使用;直接影响GMP原则,危害产品生

4、产活动高4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可能导致产品召回或退回;不符合GMP原则,可能引起检查或审核中产生偏差中3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跟踪性低2尽管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产品质量因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跟踪性仍产生较小的影响无影响1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同时对产品质量因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跟踪性也不会产影响.2 发生的可能性:测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为建立统一基线,建立以下等级15分:可能性风险系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极高5极

5、易发生高4偶尔发生中3很少发生低2发生可能性极低极低1不可能发生.3 可发现性:在潜在风险造成危害前,检测发生的可能性15分。可检测性风险系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极低5难以检测低4需要专职人员检测中3操作员工能够检测高2一般人员容易检测极高1通过仪器容易检测5. 风险级别评判标准5.1 RPN=严重性S可能性P可检测性D5.2风险评级及措施要求测量范围1-5RPN风险等级描述严重性性发生可能可测性18低此风险水平为可接受,无需采用额外的控制措施严重性性发生可能可测性936中此风险要求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或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是规程或技术措施,但均应

6、通过验证。37125高此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尽快采用控制措施,通过提高可检测性及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带来降低最终风险水平。验证应先集中确认已采用控制措施且持续执行。6、风险管理成员及其职责序号成员部门职务职责1质量受权人管理组组长批准风险管理计划;批准风险管理报告。2质量总监组员负责对参与风险管理人员的资格认可;全面监督、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3质量经理组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组织验证;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审评风险管理报告;4质量审核部组员全面监督、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活动;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参与风险评估所需进行的验证;5质量控制部组员提供检验过程与风险相关的信息;参与风险分

7、析和评价6验证办组员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验证方案7生产部组员提供生产过程与风险有关的相关信息;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8生产部组员9物资管理部组员参与小容量注射剂系统的质量跟踪,并反馈相关信息;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10工程部组员参与产品与设备相关的工艺参数的制定,并反馈相关信息;参与风险分析和评价。11工程部组员7、风险评估7.1 风险识别7.1.1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图原辅料饮用水xx注射剂生产工艺流程图反渗透拆外包缓 冲原辅料暂存称 量溶解精 滤灌 封灭菌检漏印字、包装多效蒸馏水、灯 检待检、暂存入 库纸箱过滤稀释定容纯 化 水注射用水检 验检 验按柜取样安瓿冷却干燥灭菌

8、洗瓶理瓶一般生产区安瓿、说明书、彩盒D级区C级区A级区7.1.2 xx注射剂生产工艺是否设计合理,对生产产品是否能确保,按照小容量注射剂生产工艺系统的工作流程,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程序逐一识别其潜在的质量危害,以及判定危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以便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降低或消除风险。7.2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7.2.1人流与物流序号风险项目风险描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风险原因风险分析风险等级SPDRPN1人流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车间未进行正确更衣厂房使用不当产品污染来自于外部环境的活粒子及非活性粒子污染厂房进入控制设计不当不符合SOP缺乏培训32212中2物流非预期物料进入车间物

9、料未经清洁进入车间物料进入车间的程序不当物料包装的污染导致厂房与产品污染进入控制设计不当不符合SOP 缺乏培训42324中7.2.1.1风险评价人流、物流进入车间都存在污染的中等风险,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控制比如采用监控的方式,风险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7.2.2工艺设备循环设施序号风险项目风险描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风险原因风险分析风险等级SPDRPN1纯化水纯化水质量不当有颗粒和化学残留设施污染32212中2注射用水注射用水质量不当存在颗粒化学污染设施污染42216中3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质量不当微生物污染设施污染使用点过滤器损坏44348高纯蒸汽压力温度不够存在颗粒微生物污染操作不当322

10、12中7.2.2.1风险评价工艺设备循环系统的纯化水、注射用水、纯蒸汽和压缩空气存在中风险和高风险,通过采用校验仪表、完善操作规程、对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检查,风险已经降至可接受水平,但生产过程中须加强水质监控,如: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监测。7.2.3洗瓶机、隧道烘箱序号风险项目风险描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风险原因风险分析风险等级SPDRPN1安瓿清洗安瓿未完全浸入超声波水中安瓿位置错误未根据所建立清洗程序进行清洗参数的调整安瓿不洁净/存在颗粒/微生物负载/内毒素交叉污染不当的设备操作/设计不当的工艺参数43224中2安瓿烘干灭菌温度、时间和降温温度达不到要求灭菌不彻底降温达不到要求影响产品质量安

11、瓿瓶内壁出现水珠不当的设备操作/设计不当的工艺参数44348高3洁净瓶存放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微生物及微粒污染环境不符合要求,放置超过工艺时间43224中7.2.3.1风险评价洗瓶机清洗安瓿过程存在中风险,通过调整设备控制参数来降低风险。隧道烘箱在烘干灭菌安瓿过程中存在高风险,通过加强检查和周期性监测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水平,正常生产中做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如:水温、水压、不溶性微粒、细菌内毒素检查、烘干温度、时间等。7.2.4配料罐与过滤系统的清洁序号风险项目风险描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风险原因风险分析风险等级SPDRPN1配料罐及过滤系统清洁清洁方法未能清洁整个内表面不当的清洁规程未遵循清洁顺序设备污染,交叉污染清洁规程的设计不当员工使用方法的不当44248高7.2.4.1风险评价配料罐及管道、过滤器清洁消毒方面存在高风险,通过采用批准的清洁方法和清洁完成后的检查、周期性清洁监测来降低风险水平。7.2.5 配料系统序号风险项目风险描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产生风险原因风险分析风险等级SPDRPN1称量投料原料称量、投料操作不规范或未遵循顺序粉尘、颗粒污染环境排风系统操作不当未按SOP操作54240高配方不当工艺参数不当加料操作控制不当上料顺序不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