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971812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 课堂氛围一般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A.专制、自由和民主 B.专制、民主和放任 C.自由、民主和放任D.自由、民主和开放答案: B2、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 )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实验。A FrontPage B.AuthorWare C.公式编辑 D.几何画板答案: D3、 用鼠标单击( )按钮,即可放映幻灯片,在放映的过程中,如果想不按顺序放映某幻灯片,可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定位”,再单击弹出的幻灯片标题即可。A.幻灯片浏览

2、B.幻灯片视图 C.幻灯片放映 D.大纲视图答案: C4、 下面的( )是地理课程知识的特点。A 过去性 B.具体性 C.多样性 D.时空跨度大答案: D5、 下面的( )不适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的化学实验类型。A 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 B .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C.能用肉眼观察的宏观化学反应 D.毒性较大和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答案: C6、 下面的( )不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的主要运用形式。A 采用学生朗读形式教学 B.扩大和紧密英语学习共同体C.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英语学习 D.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答案: A7、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

3、的信息技术可以与( )的内容标准相结合。A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B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C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D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答案: A8、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发起的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是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项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A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语文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B 在小学阶段要求

4、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C 在中学阶段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D在大学阶段要求做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答案: D9、 探究训练是由( )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探究思维训练模式。A 奥苏贝尔 B.维果斯基 C.布鲁纳 D.萨其曼答案: D10、( )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A 基于问题学习 B.接受学习 C.资源型学习 D.个别化学习答案: A11、( )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A 资源

5、型学习 B.探究型学习 C.研究型学习 D.合作学习答案: D12、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 )现象。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答案: A13、下面的(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问题的目标很明确和解决方法是确定的。A、 复杂问题B、简单问题C、结构不良问题D、结构良好问题答案: D14、下列答案中,( )没能正确描述网上调查的优势。A、 快速传播与多媒体问卷B、组织麻烦、费用昂贵C、 于对采集信息的质量实施系统的检验和控制D、24小时全天候的调查答案: B15、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

6、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 )的课堂A、 民主型B、专制型C、放任型D、开放型答案: A16、罗杰斯猛烈地抨击了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喻成( )A、 水桶与水杯B、茶壶和茶杯C、工程师与零件D、园丁与花草答案: B17、美国提出( )的概念,被许多国家作为技术制高点而竞相角逐。有人将其称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A、 信息高速公路B、“2016战略”C、全国学习网D、国家高速信息网答案: A18、Fogarty提出三类十种课程整合的分类模式,其中第一类为单一学科整合,包括( )A、 次序并列式、共有式、张网式B、张网式、串联式、整合式C、沉浸、网络式、分立式 D、分立

7、式、联立式、窝巢式答案: D19、( )指理解计算机的特性、性能和应用,能够应用熟练、高效地使用计算机完成自己在社会上的工作。A、 信息素养B、计算机素养C、计算机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答案: B20、下面的( )不属于建构注意教学模式。A、 直接教学B、随机进入教学C、抛锚式教学D、支架式教学答案: A21( )是信息技术与教学中的部分环节相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A、 部分整合B、全程整合C、完善整合D、创新整合答案: A22、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包括( )A、 硬件摆放、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B、课堂氛围、课堂管理、硬件摆放B、 课堂氛围、座位安排、交流合作形式D、课堂氛围、课

8、堂管理、交流合作形式答案: D23、学校在教师培训组织工作上可以实施( )的策略。A、 以点带面、分层推进B、从面到点、从上到下B、 从上到下、逐层推进D、以点带面、逐层推进答案: A24、( )的功能是把浏览器的窗口分割成几个区域,可在各区中显示不同的网页。A、 框架页B、导航页C、视图D、备注答案: A25、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改革中,下图的( )描述可教师开始走到学生中去,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注:圆圈代表教师,方框代表学生。 A、 B、C、 D、答案: D26、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认为“教学思想和计算机技术两维应互相交替进行的”是( )A、 分离模式B、整合模式C、锯齿模式D、交替模

9、式答案: C27、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可以( )A、 操作几何画板等相关软件,探索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B、 操作相应课件,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C、 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数据库来记录、处理和交流他们的发现D、就困惑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并使用word写作综合课题研究报告答案: A28、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要求学生掌握( )A、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展示B、 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多媒体作品的编辑C、 多媒体作品的编辑,多媒体作品的展示D、多媒体作品的设计,多媒

10、体作品的制作答案: C29、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几部分。A、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B、 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C、 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答案: A30、( )是学校情景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环境中的经验。A、 隐性课程B、学科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 A二.判断题1、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

11、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3、 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4、 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

12、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5、 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6、 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7、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8、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9、 利

13、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对学习进行“调节”的意识。(对)10、 电子邮件调查法属于被动调查法。(对)11、 情景模拟直接教学生一些规则和程序。(错)12、 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提问与回答,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回答活动的互动特点,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对)13、 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对)14、 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对)15、 1996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情一文中指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现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

14、通,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现“校校通工程”(错)16、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首先要考虑社会、学生、家长以及课程四个因素。(错)17、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之时,合理的教师专业知识是T结构,它是一种复合的立体的知识结构,横线表示学科知识之外的知识要宽泛,竖线表示精深的学科知识,是“博”和“专”的统一。(错)18、 帕金斯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是问题、疑问、议题、案例或者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对话/合作工具、社会性的/情境性的支持系统。(错)19、 在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我们要明确所要整合的是什么类型的课程。比如,从课程功能作用来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错)20、 多学科主题整合的特点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地活动或形成所需的知识、技能、思考能力等。(错)2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四个阶段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错)22、 图形、色彩和声响能增强操练和练习能力的吸引力。例如,当学生答错时,计算机程序随机放一段低沉的乐曲,或随机呈现一幅鬼脸图,这样能提高答题效率。(错)23、 “小整合论”比较理论化、宏观化一些,“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