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716397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原则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范 聪一、 重要内容(一)数与代数数与计算: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2有余数的除法本来在第四册,目前由于除法整体后移,因此放在第五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似。4分数的初步结识本来编排在第七册,目前由于数与计算的整体规定减少,因此提前到第五册。量与计量: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2.时、分、秒本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目前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重要结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二)空间与图形四边形,重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结识和长、

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三)记录与概率也许性:根据课标的规定增长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拟定性与也许性,以及不同成果发生的也许性大小。(四)数学思想措施数学广角(排列、组合):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入,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朴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二、各单元具体简介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重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此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和九义教材相比,有如下变化:.本来把求比一种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目前这部分内容在三册已经浮现。2.本来按不持续进位持续进位、不持续退位持续退位的顺序编排,目前基本不教学

3、不持续进位和不持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3.本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措施单一(加法只能用互换加数的措施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措施验算)。目前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方略更加多样化。根据课标规定,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协助学生理解。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4、(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2)减法:云南旅游。(3)加减法验算:购物。2加强估算。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3体现合伙交流的学习方式。(1)计算500-1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2)加减法验算方略的多样性。()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浮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浮现例题。?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状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浮现。?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运用前面的计算措施自己完毕。四、具体编排(一)加法1主题图()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

5、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记录,一方面为背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等学生学会背面的计算措施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登记表中的信息,再提出某些问题进行计算,充足运用主题图。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持续进位加,和超过10)()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措施。()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重要是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来学习持续进位加,并为背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持续进位加奠定基本。(3)不再借助直观图协助学生理解算理。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持续进位加)(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平常

6、的学习中培养判断成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3)把例2的持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体现。4.P8“做一做”最后一题是三次持续进位加,和超过100,规定学生运用迁移类推动行计算。5练习五有多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持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尚有改错题。第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近来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

7、,就要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通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估算的方略,如要比较753和0的大小,可以用8330估算,要比较40+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00=1即可。(二)减法1例(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持续退位减)(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

8、时也可以向学生简介这方面的知识。()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种图中给出三个都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波及届时间、速度的最简朴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种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多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方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略,如50-10。(4)笔算的具体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此前学过的退位减

9、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5)和加法同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协助理解算理。2.P3“做一做”可以提出多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3.例(被减数十位是的持续退位减)()在例的基本上变化数据。(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毕,编排意图同前,都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持续退位减)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持续退位减的计算措施,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持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解说。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5练习六编入

10、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2、3题。第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三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也许状况,根据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三)加减法的验算1主题图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问题引出例、例2的内容。把加减法验算同步放在加法、减法背面编排,有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结识,并且验算的措施也可以更加多样。2例1(加法的验算)重点突出验算措施的多样性(三种:互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种加数等于另一种加数)。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互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3例(减法的验算)同例1,突出验算措施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11、,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4.练习七第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时,第一种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措施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四)整顿和复习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运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情境。2放手让学生摸索,自己完毕计算任务

12、。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窗间的合伙、交流、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协助学生理解算理。虽然持续进位加和持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第三单元 四边形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结识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长度的估计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结识四边形的特性,初步结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三、编排特点1.从平常生活

13、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运用校园的情境结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结识和计算周长。.运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结识。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种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任意图形(涉及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种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干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

14、图形周长求法的摸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四、具体编排(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结识1主题图提供了一种校园的场景,图中有诸多几何图形,其中涉及诸多四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篮球场是一种长方形、篮板是一种长方形,篮板上有一种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诸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足进行观测。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予以肯定。通过观测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多种四边形。2例1(结识四边形)让学

15、生把自己觉得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性: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由于学生已有了结识长、正方形的基本,可以运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性归纳四边形的特性。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也许有的学生一开始觉得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结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性后来,就能对的地判断了。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浮现的多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均有一种感性的结识,在后来的学习中将逐个结识。3.例2(对四边形分类)()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她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成果: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她是一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性。)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性。)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