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71608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传统的文化使命【校长的文化使命】 学校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不一定有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崇高使命。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深刻的真理:一个人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育人氛围、育人文化的形成却需要很长的时间。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在我们逐渐从大教育向强教育迈进的时候,一个学校领导怎样营造出自己的学校文化,这是一个具有教育家风范的学校领导必须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学校文化。当初蔡元培先生办北大,提出“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理想,为了这一理想和目标,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师资选择标

2、准、课程体系,形成了相应的师生关系、讲课方式等等。总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精神。北大的传统经历了许多次历史性变迁,但始终一以贯之,还是北大。 西南联大是我们所熟知的。西南联大是几个学校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临时组建的,颠沛流离,办学条件很差。可是艰难困苦的条件阻挡不住老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对真理的追求。使人惊异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竟然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杨振宁教授回忆这一历史时说,西南联大时期是他收获最大的时期之一,那种对真理追求的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终身受益。 这,就是学校文化。 现在有些学校很漂亮,有花园式的,有宫殿式的,有宾馆式的,但总觉得缺少什么东西,缺少什么呢。学校文化。 学校

3、文化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 正确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观念等等。我们现在有不少学校教师流动得很频繁,校长和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你干得不好我扣你的工资、扣你的奖金,给教师排队,搞末位淘汰制等,把流水线生产的管理方法简单照搬到学校中来。教师和校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提防的关系。校长自己还不服气:“我学校的工资已经比人家高了,可是还是留不住教师。”这表面上是学校管理、用人方法的问题,背后却是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问题,是学校文化的问题。学校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有着

4、巨大的推动力,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成功。当然这种理念是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基于对自己学校情况的理性分析。没有这一基础,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校风。现在我们提出的很多新的教育思想,比如强调培养创造性,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如果一个学校领导只是把这些词句抄到学校的文件上面去,理念很新很好,但是跟学校贴不到一起,是两张皮。学校领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现在学校校训

5、中“求实、创新”的词汇特别多,鼓励求实创新是不错的,可是这些话放在哪儿都是适用的。放在学校适用,放在机关、企业也适用。这不是具体的办学理念,不是从自己的土壤里面生长出来的。学校是个文化场所,它不是生产螺丝钉,不是生产半导体晶片,学校是和人打交道的,是思想和思想的交流,是情感和情感的沟通,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对学校的工作特点不理解,没有自己的追求,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蔡元培先生对北大的地位、品位、风气的确定,陶行知先生对大众教育宗旨的确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其次是要把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共同追求。如果学校的先进理念只是为少数人所理解所接受,那称不上学校文化。如果广大教师能以真切生动的

6、语言讲出来,举学生的例子,举家长的例子,举课堂的例子来说明理念,就说明学校奋斗目标真正被教师认同了。相反,有些学校请了许多大学的专业人员帮助设计办学规划、办学理念,很漂亮,印得也很好看。可是跟教师座谈的时候,问他们对学校的规划、理念怎么看,教师说他们不知道啊。办学思想是做出来的,如果不是从自身的土壤里面长出来的,没有变成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那只是纸上谈兵。办学理念不是从书上抄来的,不是突然听到一个好的提法就把它抓来的。它是一所学校的领导根据自己的地方、人和时代的特点,在工作中和老师、同学、家长在不断的探求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合自己特点的那样一种追求目标。 要使广大

7、的教师认同先进的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发动教师、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活动,在活动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念。譬如新的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这次课改是一个教育思想的更新运动。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思想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我们用原来的思想观念去进行课程改革的话,是不能成功的。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设计的变化,而且是教学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的构成,是一种新的教学关系的创造。它提倡问题意识,提倡综合运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提倡和生活的联系,提倡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只有参与到课改的实践中去,体验到课改的酸甜苦辣,新理念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第三是建立相应的

8、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守则、纪律、程序等等,也就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那么,我们制定这些规定和措施是为了什么呢。它与我们的办学理念一致吗。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吗。它与整个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吗。管理的目的本来是为了目标的实现,对于学校来说,就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制度和措施本身成了目标。当我们一项合理的工作无法开展时,其原因经常是因为“规定是这样的”。当一种不合适的做法不得不持续时,其理由也往往是“规定是这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主义,也有人把它称为管理的异化。怎样建立起人性化的、弹性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学校文

9、化的第四个重要方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理念能具体化,办学理念能够被教师所认同并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学校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是精神汇聚之所,是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是顺理成章的事。人和人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场所,淹没了自己的特色是很遗憾的。试想,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特色,学校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特色呢。但特色的形成不是几个人想要搞一个特色,然后坐下来议论“搞一个什么特色吧”,就成了特色的。特色需要细心的观察,长期的探索,多方面的互动,用心的栽培。 学校的特色建设会

10、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也包括我们教师内部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有这样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又是切合实际的,能被大家所接受,就能克服困难。一所学校有自己的特色,才有竞争力。我们现在没有学校淘汰制,如果有学校淘汰制的话,首先淘汰的是没有特色的学校。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到商店买衣服,那些没有特点的衣服是卖不掉的,最有特点的衣服是最先卖掉的。每个孩子都是有特点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作为学生,当然希望自己的一技之长、性格中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有机会得到发展,而不想在学校里被抹平。一所学校一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家长就会努力把有这方面特点的孩子送往这所学校。 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不一定有文化。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的工作,但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大家有意识地去建设。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校长的崇高使命。 (摘自教育参考202X年第10期) 责编:子丑插图:方园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