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716053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贾梅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1 .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2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用典、对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教学重点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目标:了解辛弃疾,掌握用典手法,理解词人年老被用的心境。一、导入新课(板书辛)请以“辛”字组词。(艰辛、辛酸、辛辣、悲辛、辛劳、辛苦)

2、被人们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一生怀着“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块垒,似乎和辛字极有缘,正如他自己的戏说:(出示永遇乐戏赋辛字)正如他所说,其一生只有艰辛、辛酸辛苦、辛辣,而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晚年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回顾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出示辛弃疾简介(师)他本是带着“到南方后,我一定可以打回北方,收复我的故乡”的信念南归的,却没想到南投40多年间,就有20多年的时间被闲置一边,而在断断续续的启用历程中又有37次频繁调动。朝廷不重用他,可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职,总不忘初心,不断上书。

3、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时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三、自主学习1、反复诵读,结合下文注释读懂词义,理解关键词。2、齐读,谈谈初读感受。四、精讲1、介绍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读诗,体会情感。2、介绍用典抒怀的手法。3、读诗思考:诗中写了哪些历史人物的哪些事迹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君,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保卫了家园。刘裕:出身贫寒,曾生活在荒僻小街,但计伐桓直,平定叛乱,带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义隆:刘裕之子,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

4、渡江,都城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之军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百姓年年在这里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为赵出力,“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却还报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不再启用他。(合作探究)4、凡有用典必有用意,请找出关键词,理解典故与词人间的联系,理解其情怀。孙仲谋京口起步,建功立业刘裕刘义隆仓皇失败狒狸祠安作亡国奴廉颇壮心不已,壮志难酬5、本词除了用典手法外,还有什么手法的运用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更能感受到66岁的

5、辛弃疾内心无比苦涩但又孤身坚守,满腔忧虑但又坚决行动的忠义情。(在这样的任上,他搜集钱财,置备盔甲军装;花重金派间谍到北方金人践踏地探听虚实。终遭弹劾“奸赃狼藉”而免职。)五、当堂训练反复读词,想象诗境,想象诗人的处境,请以我手写英雄为题,写下你对辛弃疾的认识。示例:他,以武起事,由文而武。在手执软笔时,他失去了钢刀利剑,但没有失去一个武人的信念。他是一个可悲的英雄。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一遍遍的哭声,一次次的表白:”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看着金人的势力日益壮大,南宋疆土收复渺茫,他心中仍然幻想其坐骑如曹操的的卢般飞驰沙场;当大势已去,老年再被启用

6、时,他仍心怀忧虑忠诚地问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有着岳飞的霸气,却没有岳飞的境遇。最终,只能喊着”杀敌“含恨而去。六、作业:背诵并默写本诗。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目标:反复品读吟咏,领悟本词的内涵,体会词人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一、导入新课(课前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入)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6岁的辛弃疾既喊出了有能力杀敌的忠心,也表达了不被重用的忧愤。他平生以英雄自称,心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本以身许国,准备血洒沙场,马革裹尸,可从23岁南渡归宋十年之久了,还未受重用,正值壮年的他心境如何呢今天,我们品读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二、自主学习结合下文注释,大声

7、朗读文章,理解词义。同时思考:你在本词中看到了怎样的词人形象(献愁供恨的江南游子,无人会意的流泪英雄)三、精讲点拨1、本词上片重在写景抒情,下片重在用典抒情。这两种手法也是我们常见的手法。品析写景抒情句,我们要从意象入手,描摹意境,感受情感;品析用典句,我们要先弄清典故,找准联系点,理解情感。这两种手法都是含蓄抒情的方法。2、反复诵读上片,闭目凝神细想你眼前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描摹(明确意象。)。示例:南方的天空,一片空阔清冷;江水悠悠,带着无边苍凉的秋色无声地流向天际。遥望远山,如玉簪,又如螺髻,写满了愁怨。落日西沉,失群的孤雁哀鸣不断,我这江南游子独自站在楼头。引导:天与水写满了秋意,山满怀

8、愁怨,日是落日,雁是孤鸿,人是游子,我们立刻被带入了怎样的意境(空阔冷寂,苍凉悲苦)此游子是普通游子吗(亡国游子)引导:亡国游子面对此景此境,心绪如何(讲解细节描写)3、抽学生诵读体会。师:他默看宝刀,愤拍栏杆时,一定想到了当年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独闯敌营的壮举,但如今呢“无人会,登临意”,他怎样的思想情感无人理解请细细品读下片的典故,理解深沉的情感。4、学生先自主品读下片,思考:词人用“张翰、许汜、桓温”的典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合作探究)5、师译读这三个典故后,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其用意。张翰弃官归隐(难以回乡之激愤)许汜谋求私利(鄙夷谋私之无奈)桓温感叹时光(唉叹时光之痛苦)6、这是他政治失

9、意时流血的心的忧愤之情啊!这份忧愤之中,当然包含着对朝廷的不满和批判。苟安的朝廷又怎么可能容他最终,他只能孤寂无奈地悲怆呼喊:“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这句照应了哪一句7、齐读感受词深沉悲壮的情感。四、当堂巩固在词中,你是否感受到让人荡气回肠的悲壮,是否感受到了让人心痛不已的执著拍遍栏杆的沙场英雄辛弃疾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请用或诗或散文的语言描述。五、小结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是他常常将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长歌。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分明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词史上留

10、下了光辉的一页,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称。六、作业:背诵并默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堂实录生:齐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前)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近辛弃疾。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道出了晚年的辛弃疾经过无数的迫害依然壮心不已,依然忧虑国运。在壮年时,他又是怎样的心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壮年的他写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板书)。师:看题目,“建康”指哪里(生沉默)不要给我说你们不知道哦!生齐:江苏南京师:我们知道,辛弃疾本来是报着满腔的复国之心来投奔南宋的。当年,他带着一万多抗金义军来南投,结果,十年中不被重用,只是让他做个地方长官(当时,他正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不把他投于前

11、线。我们知道,他一辈子唯一的壮怀就是师生齐:收复失地。师:显然在地方长官这样的职位上,他是不能实现他的愿望的。不能实现愿望的他有没有愤慨有没有怨恨有没有痛苦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结合下文注释读懂诗意,并说说你从中读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诵读,师提醒学生在读不懂的地方做标注)师:请同学们齐声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生:(齐读)师:两分钟质疑时间。没人质疑,我就要质疑啦。生1:“求田问舍,怕应羞见”怎么理解师:“刘朗才气”加上才是完整的意思。谁在“求田问舍”呢生齐:许汜师:许汜“求田问舍”,即谋求私利,恐怕羞于拜见“才气刘郎”,也就是(师生齐)富有雄才大略的刘备。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师生齐:谋求私

12、利的许汜大概羞于拜见富有雄才大略的刘备吧!生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追问:你能不能说一说这句诗里谁在做什么)张翰想到家乡的鲈鱼脍,就辞官归家了。师:“休说”,不要说;“尽西风”,西风尽,也就是秋风尽之时,言下之意就是深秋时节,秋风萧瑟之时。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是不要说鲈鱼能做成美味的鲈鱼脍,秋风萧瑟之时,张翰能否归去能否归去哪里呢生齐:家乡生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追问:“岑”是什么意思)小而高的山师:遥望小而高的山,“玉簪螺髻”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山)像玉簪像螺髻一样,“献愁供恨”,呈现出了它的愁怨。意思理解了,请问用了什么修辞生3:比喻、拟人。生4:无人会,登临意(追问:

13、你能解释一下“会”是什么意思吗)领会,理解。师:无人能理解我登高来的思想情感。师:同学们的质疑完了,我有疑问。生5,断鸿指什么生5:(沉默)生6:失群的孤雁。师:生7,吴钩指的是什么生7:(沉默)生8:吴地制造的宝刀。师:辛弃疾首先是文人还是武将(武将)所以他随身带着宝刀。好了,同学们,你们不质疑,我一质疑就有两个同学被考住了。这可不是善学的表现哦。师:现在我们把字面意思读懂了,请再读诗,你能领悟什么“意“呢(生齐读)师:我的最后一问生9说一下“红巾翠袖”什么意思生9:代指女子,(追问:什么手法)借代。师:读出什么“意(思想情感)”呢生10:壮志难酬的苦闷。(追问:哪儿读出来的)把吴钩看了,栏

14、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生11:从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写的是萧瑟的秋景,也可以读出他内心的一种凄凉。生12: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揣英雄泪”读出了他的悲愤。生13:我从“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读出一种孤寂。生14:我读出的是作者不能为国效力的一种感觉,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师笑:不能为国效力的感觉(生笑)这种感觉是什么样的感觉要具体哦!生1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感觉出了作者对时光虚度的感慨和不能收复失地的一种师:一种感觉(生笑)看来同学们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解读。对这首诗,人物形象,上阙出现的人物形象是(生:江南游子),下阙出现的是(生:无人揣泪的英雄

15、)我们概括一下,即流泪英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看同学们刚才说的是否有依据。(出示)师:本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是一个闲职。“参议参议”即给皇帝提建议,但他说的话皇帝听吗(生:不听)这时,他给宋孝宗提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却招来了很多怨恨。为什么呢这里表现出了朝廷对他的极度不信任。其中有三个原因:第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我们知道他出生在金人统治区,现在他的家乡还沦陷敌手。第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还记得他组织起义军抵抗金人的经历吗(记得)第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而现在南宋小朝廷的主张是(生:求和)对,求和求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话简直是在拔虎须啊,自然得不到重用了。师:对这首诗,我们明显看到,上下两阙表情的手法一样不一样生齐:不一样。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