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971588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黄矮病症状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黄矮病症状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黄矮病症状及防治措施(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enan yunf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匚o.Ltd.小麦黄矮病症状及防治措施别名:小麦黄叶病症状:叶片典型症状是新叶发病从叶尖渐向叶基扩展变黄,黄化部分占全叶的1/3 1/2,叶基仍为绿色,且保持较长时间,有时出现与叶脉平行但不受叶脉限制的黄绿相间条 纹。病叶较光滑。发病早植株矮化严重,但因品种而异。冬麦发病不显症,越冬期间不耐低 温易冻死,能存活的翌春分蘖减少,病株严重矮化,不抽穗或抽穗很小。拔节孕穗期病病的 植株稍矮,根系发育不良。抽穗期发病仅旗叶发黄,植株矮化不明显,能提穗,粒重降低。 与生理性黄化区别在于,生理性的从下部叶片开始

2、发生,整叶发病,田间发病较均匀。黄矮 病下部叶片绿色,新叶黄化,旗叶发病较重,从叶尖开始发病,先出现中心病株,然后向四 周扩展。病原:病原为小麦黄矮病毒病Barley ye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发病规律:病毒只有经由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及玉米缢管 蚜等进行持久性传毒。不能由种子、土壤、汁液传播。1620C,病毒潜育期为1520天, 温度低,潜育期长,25C以上隐症,30C以上不显症。麦二叉蚜在病叶上吸食30分钟即可 获毒,在健苗上吸食510分钟即可传毒。获毒后38天带毒蚜虫传毒率最高,约可传20 天左右。以后逐渐减弱,但不终生传毒。刚产若蚜不带毒。

3、冬麦区冬前感病小麦是翌年发 病中心。返青拔节期出现一次高峰,发病中心的病毒随麦蚜扩散而蔓延,到抽穗期出现第二 次发病高峰。春季收获后,有翅蚜迁飞至糜、谷子、高粱及禾本科杂草等植物越夏,秋麦出 苗后迁回麦田传毒并以有翅成蚜、无翅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有些地区也产卵越冬。冬、春 麦混种区5月上旬冬麦上有翅蚜向春麦迁飞。晚熟麦、糜子和自生麦苗是麦蚜及病毒越夏 场所,冬麦出苗后飞回传毒。春麦区的虫源、毒源有可能来自部分冬麦区,成为春麦区初侵 染源。冬麦播种早、发病重;阳坡重、阴坡轻,旱地重、水浇地轻;粗放管理重、精耕细作轻, 瘠薄地重。发病程度与麦蚜虫口密度有直接关系。有利于麦蚜繁殖温度,对传毒也有利,

4、病 毒潜育期较短。冬麦区早春麦蚜扩散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主要时期。小麦拔节孕穗期遇低 温,抗性降低易发生黄矮病。该病流行与毒源基数多少有重要关系,如自生苗等病毒寄主量 大,麦蚜虫口密度大易造成黄矮病大流行。防治措施:(1) 鉴定选育抗、耐病品种一些农家品种有较好的抗耐病性,因地制宜地选择近年选育 出的抗耐病品种。(2) 治蚜防病及时防治蚜虫是预防黄矮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拌种 甲拌磷原液100 150g加34kg水拌麦种50kg,也可用种子量0.5%灭蚜松或0.3%乐果乳剂拌种,逐步取代 甲拌磷。喷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2.5%功 夫菊酯或敌杀死、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也可 喷1%对硫磷粉或1.5%乐果粉每667m21.5kg,抗蚜威每667m246g。毒土法40%乐果乳剂50g 对水1kg,拌细土 15kg撒在麦苗基叶上,可减少越冬虫源。(3)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消灭田间及附近杂草。冬麦区适期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确 定合理密度,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4) 冬小麦采用地膜覆盖,防病效果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