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971558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一、西塞山怀古(一)、作者介绍:刘禹锡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 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 士的灵魂;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 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 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

2、,秋霜动鹫禽。不因感衰节,安 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 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 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 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 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 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 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

3、神,一种坚毅高 洁的人格内蕴。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 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 等都是名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通 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 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 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

4、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 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 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 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自古 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乐天登栖灵寺塔:“步 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 明朗。(二)、读西塞山怀古完成下题1、诗的前

5、四句追怀西晋灭吴的往事。你认为用得最为凝练传神的词有那几个?试找出来并分析 其表达效果。2、“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句包含着作者那些复杂的情感?3、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二、咏怀古迹1、联系全诗说说昭君“怨恨”的具体内容。2、“群山万壑赴荆门”,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 方才合适,用在昭君村上是不合适、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3、颔联对仗工整,是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4、“环瑚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5、诗中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三、与诸子登岘山1、试说说颔联在写景抒情方面

6、的作用。2、试分析尾联“尚”字的表现力。3、世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呢?四、九日齐山登高(一)、作者介绍:杜牧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 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 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 裕失势,内调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看到唐帝国的种种内忧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为。他读书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 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善于论兵,作愿十六 卫、罪言、战论、守论,又

7、注孙子。任地方官时也给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的某些作品表现了一定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镇压沧州抗命的 藩镇,他写了感怀诗,慨叹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厚敛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为国家 作一点事。郡斋独酌一诗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平生 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 域富农桑。”又如河湟一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 自发丹心尽汉臣。惟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诗人通过河湟无力收复的事件,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示无限的忧愤。这个

8、时候, 朝廷里连元载这样曾经想到收复河湟的人也没有了。尽管河湟的人民还在戎服下面怀着系念祖 国的丹心,但是,举国上下却以麻木不仁、醉生梦死的态度来听取从河湟凉州传来的歌舞。他 的华清宫诗:“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也和这诗后两句具有同样沉痛的心情。早雁 一诗则用比兴的手法,以雁象征边地人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惊飞四散的哀鸿,象征在回纥侵略蹂躏下逃回祖国的边地人民。诗中既表现了对难民的体 贴同情,也暗示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仙掌”、“长门”,并非泛泛的修词设色,“岂逐春风” 也不

9、仅仅是写鸿雁秋来春返的自然现象。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背景,和白居易缚戎人、 西凉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体,写得更简练浑括。他的咏史诗也很著名。有的诗是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荒淫。如过华清宫三绝句 中的两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诗里通过人们所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 其创作意图和他不满“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阿房宫赋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咏 史作品,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史论特色。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乌江亭诗:“

10、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是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 独创的议论。他这种论史绝句的形式,后来颇为许多文人所仿效。杜牧的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前两首在 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 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

11、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 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 的文人们所称道。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杜牧作诗是比较重视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 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 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 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他说自己的创作是“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 创作上的积极追求。但在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 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二)读九日齐山登高完成下题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两句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使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五、咏史怀古诗小结1、思想感情:2、表现手法:3、答题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