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9714748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 ;管理全国学 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 以下是 为你精心整理的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礼部基本简介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时开始设 立,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其长官礼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长。礼部基本信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

2、及接待外宾事务;精 膳清吏司,掌筵飨H馀牲牢事务。礼部历史发展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 官员印信。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光绪 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 寺、鸿胪寺并入礼部。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 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宣统三年(1911),将礼部改为典 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 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一:“天启三年十 一月(二十日)丙子,兵部尚书赵彦言:…… 得旨:这所奏 各款俱防边要务,切实可行,

3、著督(孙承宗)抚(袁可立)镇道各官悉心 整顿,毋得因循误事,其李保暂署国事,著礼部即议妥具奏。”唐朝礼部礼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尚书、侍郎之 职,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日祠 部,三日膳部,四曰主客。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其科有六:一日 秀才,试方略策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已后遂绝。二日明经, 三日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日算。宋朝礼部元丰改制后礼部有3个下属部门祠部、主客、膳部。尚书、侍郎 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各一人。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 客兼膳部。绍圣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同。明朝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

4、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 司务二人,从九品;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 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增设仪制、 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设仪制司主事一人,教习驸马。弘治五年 增设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会同馆。所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 二人。万历九年革一人。清朝礼部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事,清档房 满洲二人,汉本房满洲、汉军各一人。司务,满、汉各一人。笔帖式,宗室一人,满洲三十有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典制、祠祭、主 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满洲六人,典制、祠祭,各二人,馀俱一人。蒙古一人, 主客司置。 汉四人。 司各一人。 员外郎,宗 室一人,主客司置。满洲八人,典制、祠祭司各三人。馀俱一人。蒙古一人,祠祭司置。汉二人。典制、祠祭司各一人。 主事,宗 室、蒙古各一人, 精膳司置。 满洲三人,典制、祠祭、精膳司各 一人。汉四人。司各一人。 印铸局,汉员外郎、满洲署主事、汉 大使,未入流。 各一人。堂子尉,满洲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古代礼部的基本介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