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969799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高考《考试说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高考考试阐明要注意的几种问题 一、背景与目的: 考试阐明是考试组织部门预先向社会发布的有关考试目的、内容和形式的学科试卷和试题的设计方案,其中蕴含着高考命题中最为权威的信息。但这样的信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每一年考试阐明颁布后,多数人只是注意其中知识点的增删变化,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讲座以江苏省历史科高考考试阐明为例,分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对其内容和特点进行解读和分析。二、本期核心话题: 1考试阐明的功能、内容体系和命题指引思想解读;2.考试阐明中“考试内容与规定”解读; 3考试阐明中“典型题示例”解读 三、本期专家: 姚锦祥,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专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生

2、导师,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江苏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省级以上刊物刊登学术论文多篇;其中,近篇刊登在核心刊物上,十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其她刊物全文转载。出版历史教育考试研究和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等多部学术专著,有多篇论文和论著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和学校的嘉奖。四、实录: 课题一高考考试阐明功能、内容体系和命题指引思想解读 一、如何理解考试阐明的功能? 1.教学是课程实行的过程,考试是对教学过程实行成果的评价;高考考试阐明是考试的原则,不是教学的原则,对高一、高二的教学没有影响。考试阐明的制定要根据课程原则和省区教学指引意

3、见,并能体现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定。 2高考考试阐明是一种预先向社会发布的有关考试目的、内容和形式的学科试卷的设计方案,是各省区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和颁发的考试文献。高考考试阐明是高考命题和评价的根据,高考试卷的制作和试题的命制,要反映其命题的指引思想、试卷构造、考试目的,以及知识范畴和题型规定。 3高考考试阐明与其她文献相比有其独特性。课程原则和教学规定是教学的原则,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较长、较为固定;考试阐明使用时间较短,知识范畴相对较小。毕业考试是一种水平考试,其考试阐明所规定的知识范畴、难度和辨别度,与高考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二、如何结识考试阐明的内容体系? 江苏省历史科考试阐明目录:一、命题

4、指引思想二、考试内容及规定 (一)考核目的与规定 (二)考试范畴: 三、考试形式与构造 四、典型题示例 1考试阐明是一种系统,对考试阐明的解读应当全面、完整,只研究个别内容难以把握全貌,难以精确理解其中的信息。 2在考试阐明系统中,不同部分有明确的分工,互相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指引思想”与试题立意的基本原则有关,“考核目的”与试题的能力规定有关,“考试范畴”与试题的材料或考试内容有关,题型是其载体或外在的呈现方式,“考试形式与构造”和试卷的布局有关。3.在能力立意的状况下,指引思想和考核目的对历史内容的选择,试题的设计和安排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三、如何结识考试阐明的命题指引思想 与试题设计

5、有关问题的基本设想,是试题编制的出发点和命题的总规划,体现了考试的基本规定。 考试大纲: 根据一般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一般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一般高中历史课程原则(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拟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核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限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察在科学历史观指引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措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考试阐明: 江苏省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原则和考试大纲为指引,以考试阐明为根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的,注重考察在

6、唯物史观指引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立意的阐明:考试的根据和重点考察内容的选择,以课程原则的模块“学习要点”为根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原则,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考察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试题材料的阐明:考点选择和解决教材内容的规定符合考试目的,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辨别度和合适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试题设问的阐明:试题难度和命题规定试题的编制,重要波及到立意、材料和设问三个方面。立意体现考察的目的,是试题的灵魂和核心,涉及知

7、识目的、能力目的及其互相关系。材料和设问体现考察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是试题的载体和基本骨架,关系着立意实现的限度。课题二高考考试阐明中“考试内容与规定”解读 一、如何理解历史学科的考核目的与规定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规定。 整顿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精确、合理的解读。 含义: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的规定和考察意图,是解答试题的第一步。从完毕测试的思维过程来看,这相称于“审题”过程。第一条重要指读懂试题的基本内容和作答规定;第二条着眼于对信息的获取规定,第三条具有对信息的整顿和归纳规定。注意问题:一方面要根据材料提炼出一种完整的历史

8、事实或历史现象;另一方面要分析作答的角度,是论述事实,还是分析因素,抑或阐明影响等;再根据不同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效信息就可以完全提取出来,并可以科学地整合这些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阐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含义: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根据试题的规定在已有知识的存贮中有针对性地甄选出合适的部分,并将之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的过程。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按照题目的规定整顿和输出已有知识的过程。与选择题最为紧密。注意问题:对知识的整顿,一方面要分清是历史事实还是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历史事实是真实的存在,整顿

9、的规定是客观和简易。历史的解释是主观的,同一历史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就是一种历史的解释。整顿的规定是分析、阐明和证明。(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论述历史事物。 精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性。 结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对的阐释。含义:主观性试题的解答,需要在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基本上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表述。描述就是对历史事物所涉及的历史要素的表述,阐释是对历史事物进行具有史学意义的解说。注意问题:1能否用历史学科术语精确地表述时间、地点和人物等史实性要素是检查其与否能客观地论述有关历史事物的原则;2.能否对历史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对的的分析和概括,是精

10、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性的核心;3.能否从历史事物的现象出发,通过联系、总结和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是对的结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规定。对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掌握,常常从拟定理论的出发点、总结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明确历史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等途径入手。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措施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见解。 含义:解答试题的过程也就是建构历史问题的过程。这种建构,重要是以所学的知识为基本,运用有关措施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和探讨。 注意问题:对结论性的历史问题,重要采用判断、比较和归纳等知识整顿的措施进行论证阐明。

11、对观点性的历史问题,重要采用借鉴和引用的方式对其进行批判或辩护。也可以在此基本上对有关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如何理解历史知识的考试范畴? 根据: 参照教育部颁发的一般高中历史课程原则(实验)、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课程原则实验版)以及江苏省一般高中课程原则教学规定,结合我省的实际状况拟定考试内容与规定。内容体系:必考内容: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 选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摸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考试阐明所规定的知识范畴比课程原则、考试大纲小 课程原则: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结识中国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试

12、大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江苏省考试阐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试大纲根据课程原则来规定考试范畴,可以不不小于课程原则的范畴。各省区根据考试大纲制定考试阐明时,在考试范畴上可以不不小于考试大纲规定的范畴。(教育部考试中心) 2.考试阐明所规定的历史知识比课程原则、考试大纲明确 课程原则: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阐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试大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试阐明: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课程原则及其考试大纲对考点的内容范畴作出了模糊的规定。如,“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840至1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对抗斗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考点,波及的范

13、畴广、知识点多。这些相对模糊的内容,考试阐明作出了明确的阐明,使命题和教学的针对性有所增强。 考试阐明中知识范畴变动的因素 “手工业”考点: :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性。 :官营和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重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性。 修改后的知识点,明确了手工业的外延,缩小了知识范畴,与其她知识点形成了一种整体。因此,调节考点范畴有的是对原有表述的修正。尚有其她几种状况的调节:减轻考生承当的删削、适应时代需要和体现史学研究成果的增删。4.考试阐明历史知识的组织方式课程原则、考试大纲1.古代中

14、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3 中国老式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江苏省考试阐明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程原则和教科书: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为框架模块,以专项为单元。考试大纲和考试阐明:以古代、近代和现代为模块,以专项为单元。模块为架构的教材内容割裂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从学科体系的角度把握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专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干对专项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因素、条件和意义影响等有清晰的结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