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中建史笔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9697881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中建史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同济中建史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同济中建史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同济中建史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同济中建史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中建史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中建史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理论与历史笔记整理http:/ 黑字为上课内容,黑粗体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标题,蓝字是我的一点补充说明,红字是我后来能够想起 的期末考试选择填空部分。另附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和有一堂课上拍的部分幻灯照片以 及最后一堂课的复习笔记(基本上是以前课堂上讲过的,我懒的再输入一边了)和一次讲座笔记。照片拍 的不是很清楚,笔记有点散,老师讲的很快,听不懂的就照着说的记了,错误的地方还请见谅。希望笔记 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成功!课程大纲(按照我的理解认为重点的,理出的一条线,供你参考)建筑史观(第一讲、第二讲):这门课的意义建筑意匠(第三讲第六讲):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延续性的基本特征追究成因(地

2、理、文化)建筑演变(第七讲第十一讲)演变的现象(第七讲):延续中的变异演变的成因(第八讲第十一讲):丝绸之路:魏晋南北朝 (第八讲、第九讲)西风东渐:中国近代建筑(第十讲、第十一讲)建筑保护(第十二讲)ps 常青推荐的书目:华夏意匠,后现代建筑语言,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 汉宝德,园冶注释, 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斗拱的起源,清式营造则例,浮生六记,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 缪朴 (建筑师36, 40), vvTheoring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 其中缪朴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在上课过程中要求我们都读过vvTheoringzing a New Ag

3、enda for Architecture劝研究生教材,常青老师特别推荐考试:期中论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征期末考试 选择填空:上课笔记中内容作图题:(意象作图) 1.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特征 2.21 世纪外滩印象作文题:从国家大剧院看保罗;安德鲁的建筑历史观ps.常青认为这门课的评分应当是论文的形式而非考试,考试是学校安排,迫不得已的。我觉得很对,因为 写论文能逼着我们去查很多资料,看许多别人的观点,就算不感兴趣,打着抄一篇论文主意的学生也会去 读那么几篇文章的。这远比考试死背笔记来的收获大。所以我也在此提一提,供你参考。第一讲:概说历史观,历史意识:1涉及过去和现在,深入骨髓的理解即往和历史

4、的关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柯罗奇2建筑理论的历史维特鲁维3建筑学的理论与历史特点:记事本末,事件体(类似于资治通鉴对事件的分析)对建筑实践的分析,有的放矢,“分析问题,专题性”“批判的,开放的,无即定规则的,质疑的”方法:“分析” (建筑学新议程:二战后西方建筑理论与历史的回顾,60 年代初开始。30 年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 义,起点是文丘里。介绍现代建筑的各个流派思潮。从新现代,解构主义到后工业时代。) 书中的要点:1对现代主义的批判质疑:起点:文丘里2关于意义的问题:后现代主义,建筑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探讨表层与深层,所指与 能指的问题。二元并立的逻辑被解构主义否定,解构主义提

5、出:事物的矛盾是起因,结果也是矛盾的)3创造与根源: 60 年代,后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推到及至。现代主义讲究有序的形态,表现本能 的冲动。后现代主义不是为艺术而是为生活而存在,如表现荒芜瘟疫的城市即将崩溃,逻辑荒唐的文字游 戏,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不同于早期现代主义的理性,后现代主义冲动优于理性,充满对新事物 的愿望,艺术和生活没有区别。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后结构主义”):与当代建筑设计有关,以消解 过去的一切结构为创造新事物的起点。4传统的问题:对传统的反思,历史主义5. 类型学与转化:代表:阿尔多;罗西,克莱尔(英)类型学:告诉了一种方法,依赖不变的东 西,生活

6、形态。6. 文脉主义:城市理论。不光是新与旧的关系,还有环境的关系。7. 政治理论(建筑伦理学)8. 现象学(场所精神)9. 技术10. 女权(建筑所反映的性的问题)ps.前6点为重点,我觉得以后的课程基本围绕这六点展开同学复印了整本书,书目录如下供参考:1. Postmoderism: Architectural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within Modernism2. Semiotics and Structuralism: the question of Signification3. Poststructuralism and Deconstruction:

7、 the issuses of Originality and Authorship4. Historicism: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5. Typology and Transformation6. Urban theory after Modernism: Contextualism, main street and beyond7. The school of Venice8. Political and Ethical Agendas9. Phenomenology of Meaning and Place10. Architecture, Nature a

8、nd the Constructed Site11. Critical Regionalism: Local culture VS. Universal Civilization12. Tectonic Expression13. Feminism, gender, and the problem of the body14. Comtemporary Definitions of the Sublime第二讲(针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基本为第一讲的补充)1.后现代:例子:上海现代建筑发展特点: 一开始就排拒了现代主义(理性与效率的),是与现代主义断裂的,直接进入后现代。上海现代建筑的发 展可以

9、称之为爆发户式的心态。上海的四个副中心:五角场,徐家汇,花木,真荣2符号学3创造与根源:例子:库哈斯的CCTV新总部大楼混乱与矛盾中发现问题库哈斯建筑的政治,控制势态解构:不断变化,不断消解的过程4传统问题5建筑类型学: 类型学与转化,是追求原型,传统中存在的至今仍有用的东西,并非结构的表层,结构的深层即为原型。城市的建筑阿尔多;罗西解构哲学不反对继承,继承并非接受,是质疑,分析,选择 例子:学校的解构:从启蒙到解放思想中国新生代建筑师:新客户派:崔恺 夸大言论与死板,将本国文化视为己任新城市主义:马清运 远离标准,过度的理性主义,反体制的意义 主流:中国式的思维:张永和,王澍 采取中国精华之

10、际,保持一定距离,以主观态度重新审视,着 眼于古今的转变(对于张永和的中国式的思维,着眼于古今的转变这一评论,常青有所质疑)(作业布置:读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缪朴 建筑师36,40)ps.前两课基本象是在听天书,悬乎,所以听到什么记什么,觉得他是在讲一个建筑史观的问题。因为这方 面的书读的不多。虽然听不太懂,但是感兴趣的人很多。其实这方面我也很感兴趣的,只是觉得常青讲的 虽多,但不透彻,就拿说到解构主义来说吧,他只是讲概念,“消解一切的结构”这些概念书上都能看到 啊,但是怎么个消解法呢?对于我们现在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实例也并不少啊, 为什么不举几个例子结合着分析一下呢

11、,就觉得在听到节骨眼上的时候突然转说别的了,真吊人胃口。我 想如果以这方面为切入点引入你的主题可能会比较能吸引人。建议你如果讲的话尽量透彻一点,不一定要 多,但要透,最好结合设计课程,多举例子,多看图片。第三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一) 现象学中讲到:参与客体的主体体验,从而寻找本质 年鉴学派说:本源在民间建筑史观1营造营的概念:围合,匝居从墙顶不分到墙顶分开穴居、巢居、干栏式2建筑类型学与德昆西类型学:原型,空间的原型,生活的原型 德昆西:中国的坡屋顶与西方的不同,来自游牧民族,以帐幕为原型 埃及的古代建筑是以洞穴为原型希腊的古代建筑是来自于农耕,以棚屋为原型ps.讲到这里放了些游牧民族

12、扛着帐幕走的幻灯以及殿堂建筑的结构分解图:他是想说明这是中国大屋顶的 原型,屋顶与柱子是铰接关系,屋顶整个落在一圈额枋上(铺作层)可以随时被取走,这种“铰接关系” 在以后的课中反复强调了。3中国木构体系发展的特征:地域性超出了时代性中国木结构体系是延续的,中国文明是延续的 中国文明是向前走的,西方文明是向上走的SB Fletcher 建筑史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文明没有神权的统治,所以不求永久中国民族是实用的民族4时间因素,地域因素:官式建筑的单调,是因为它是一种“式”,“式”是一套制度 古风,丰富的在民间6亚细亚生产方式: 聚族而居,生产方式混杂不清(手工业与农业混杂),导致城与乡的界

13、线模糊 7院、坊、城是同构的:中国城中城:体现了匝居(营)的特点围合:井田式的 九夫为井(夫:一个状劳力一天耕作的范围)九井为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道路系统:九经九纬,道路围合成坊,每个坊为一城,井田一体,城乡一体 罗城子城内城宫城例子:北京城:都城皇城宫城 三重 宫城城门是午门 按人伦秩序来划分空间秩序及大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台阶为宫字形,九五比 (宋朝中间连起的称抽心舍) 毛主席纪念堂为当初的大清门(中华门)两侧为衙门天安门广场为T形广场天朝杀场澳例子:五凤楼方土楼例子:庙、园、市结合上海特点 例子: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文化、

14、技术8中:择中而居圆:原始,无方位感,向心中国追求中心 择天下之中以为国(国指首都:河南洛阳),择国之中以为宫,择宫之中以为庙 周公测影台:登封 1 尺5寸以九宫格确定方向: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方位东西南北中五行木金火水土颜色青白红黑八、9长城与15 寸降水线: 长城坐落在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分界线上15 寸降水线为划分的建筑形式的地域性变化的分界线第四讲: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二) 建筑意匠1匝居,营居清式营造则例序论华夏意匠李允鉌Tectonic意匠 (构造)K;Frampton肯尼斯弗兰姆敦构造文化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构造的诗意表达:High TectonicArchitectonic 地脉2四合院:中国的四合院是关于人的隐喻 是人伦秩序,排列组合,从城市到住宅3两种空间形式:殿堂、厅堂 厅堂特点:彻上露明,没有明袱(不好意思,没有繁体字的输入)和草袱之分,内柱高于外柱,无 吊顶天花,只有檐下有斗拱,承载出檐。殿堂特点:两套构架:草架、明袱 ,有天花(平萁),内外柱同高,上均有斗拱。 铺作层包括明袱和斗拱类型:抬梁式,穿斗式(无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