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96967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B卷含答案号学.学准得分评卷人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1、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和。2、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和验证假设。3、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和。4、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5、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

2、形式,具有、和功能。6、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认同和。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8、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想象。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和。10、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特征和特征。|得分|评卷人|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 趋避冲突B. 双趋冲突C. 双避冲突D. 双重趋避冲突B. 概念形成C. 迁移D. 问题解决3、()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

3、冯特B. 洛克C. 笛卡儿D. 缪勒4、记忆过程包括()A.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C. 识记、保持和遗忘D. 再认、重现和记忆5、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 能力B. 性格C. 气质D. 需要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 抽象性B. 概括性C. 间接性D. 情境性7、心理过程包括()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 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 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8、不少大学生

4、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 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在测验时,如果一个10岁的儿童通过10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11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 10岁6个月B. 10岁8个月C. 10岁10个月D. 11 岁10、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A.前摄抑制E.倒摄抑制C. 干扰抑制D. 双重抑制1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A. 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C. 心理现象D. 个性倾向性12、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

5、”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E. 集中思维C. 发散思维D. 抽象思维13、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A. 道德认识B. 道德意识C. 道德意志D. 道德情感14、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 卡特尔B. 吉尔福斯C. 斯腾伯格D. 达斯和纳格利里15、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A. 学校文化B. 民族文化C. 企业文化D. 制度文化16、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 注意的广度B. 广义注意稳定性C. 狭义注意稳定性D. 注意的转移17、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测验法18、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

6、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 社会行为B. 社会舆论C. 社会潮流D. 社会传统19、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不随意注意B. 随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有意注意20、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 间接性B. 概括性C. 预见性D. 抽象性|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6、注意的范围:7、错觉:8、创造性思维:得分评卷人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2、()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7、”,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3、()朝令夕改、人云亦云、随风转舵是缺乏意志自制力的表现。4、()不管想象的内容如何荒诞,但它们的组成部分还是取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是我 们知觉的翻版或重复。5、()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6、()动机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7、()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8、()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9、()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10、()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得分评卷人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1、性格的意志特征

8、:2、形象记忆:2、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3、首因效应:4、记忆:5、知觉:3、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4、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5、简述知觉种类。6、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得分评卷人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操作能力社交能力2、明确问题提出假设3、模仿能力创造能力4、有意注意意志努力5、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 信息传递的功能6、服从内化7、感觉器官个别属性8、记忆思维9、保持 再现 (或回忆和再认)10、情绪持久

9、性主导心境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B2、C3、A4、A5、A6、B7、D8、A9、A10、D11、B12、C13、B14、C15、B16、B17、D18、A19、A20、A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1、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条件自己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 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2、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4、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

10、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 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 程。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6、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 特征。7、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8、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 维活动。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6小题

11、,每题4分,共24分)1、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1)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制约。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 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最先遗忘的是对识记者来说没有重要意义 的、无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材料。(3)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抽象材料最快。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材料的多少和遗忘的 速率成正比,识记材料愈多,忘得愈快,相反,忘得慢。因此,学习不宜贪多贪快。(4) 学习的程度和方法。过度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过度学习:把练习进行得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过度学习150%为宜

12、。学习方法的影响大致如下:用视觉识记的材料比用听觉识记遗忘慢些,用试图回忆识记比用 单纯重复识记遗忘慢些,用间时(分散)复习的方法识记比用集中复习遗忘慢些。(5) 记忆的恢复现象。(6) 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材料首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遗忘一一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中间材料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 制两种影响之故。2、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安排好的。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 的。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 外界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

13、。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度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 少或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 态过程。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 确定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个体对目标的实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就会保持高的 动机;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会使人放弃努力。3、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 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 以提咼学生的情绪智力水

14、平。4、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 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 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 面的因素。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部因素,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 产生该行为的。5、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 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 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时 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